对于三国历史来说,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的关羽攻襄阳之役无疑是一桩大事。正是因为它的出现,既成就了关云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英名,也使江东集团看到了攻取荆州的可乘之机。不久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孙刘联盟破裂,曹、孙、刘三方的军事战略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诸葛亮为刘备所谋划的“跨有荆益”的复兴大计从此成为泡影。
其实,早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孙刘双方就因荆州问题险些开战。后虽经“湘水划界”(亦称“湘水之盟”),双方暂熄兵锋,但孙刘联盟实质上已名存实亡。因此,关羽主政荆州期间,在长江水道遍布哨卡,并留重兵屯驻南郡重镇公安、江陵,目的就在于防备孙权从背后“捅刀子”。
上图_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然而,让人深感不解的是,既然明知孙权对荆州的企图,关羽为何还要在强敌在后的情况下,发荆州之军攻打襄阳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三种主流观点:
一是认为此举系关羽在刘备取益州、大量益州士人进入刘备集团决策层后,为巩固自己地位而自主发起的军事行动;
二是认为关羽此举意在为刘备进位汉中王造势,但刘备事前也是不知道的,事后才予以了默许;
三是攻襄阳本就是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整体战略规划之一,意在消除曹仁部对荆州的威胁,关羽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上图_ 东汉时期 襄阳.樊城 的位置所在
那么,上述三点,哪一个更符合或接近历史的真相呢?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对刘备集团来说,发荆州之军攻襄阳不是小事,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刘备与关羽事先是否进行过沟通?
关羽攻襄阳,始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而就在当年五、六月,刚刚攻下汉中的刘备即派刘封、孟达率军攻取东三郡即上庸、西城、房陵。注意,刘封、孟达此时并不在一起,按照《三国志•蜀书》所载,刘封出兵是从汉中东下,孟达则是从荆州的秭归北上。
可见这个时候,孟达是受关羽节制的荆州守将。刘备在攻取汉中前后,封关羽“董督荆州事”(《蜀书•先主传》),荆州一切军政大事、人事提调及官吏任免,关羽都拥有全权。因此,调孟达出荆州北上攻东三郡这种使荆州兵力部署发生变化的决定,刘备应当、也必然要与“董督荆州事”关羽商议后才能做出。
上图_ 孟达(-228),字子度
之所以要说这件事,就是为了讲清,刘备虽身在益州,但其无时无刻不在重大问题上与关羽保持沟通。故而,在调出孟达一部之后,关羽便率军进攻襄阳,这必然是二人商定的一个整体的作战行动,即攻东三郡与攻襄阳同时进行。所以对于攻襄阳之举,刘备完全是清楚的。
就在关羽攻襄阳的七月,已进位为汉中王的刘备以费诗为使,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这个假节钺。按照田余庆先生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中的考证,汉末三国两晋时期,假节钺拥有代王者行使权柄的权力,既能当场斩杀违令者,亦能享受对某一大事的“专命之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非绝对重臣不能得之。
纵观整个蜀汉历史,也只有关羽和诸葛亮二人得到过假节钺(诸葛亮是在征讨孟获时才得此钺,比关羽晚了六年)。
也就是说,关羽攻襄阳,刘备的反应是授予关羽“假节钺”的大权,这实际上反映了刘备不仅知道关羽将要发动此役,更是对其给予全力支持,给关羽以全权,让他代表自己放手去做这件事。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
讲明白了进攻襄阳是刘备与关羽议定的计划,那么接下来一个必须要解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刘备在安排进攻东三郡的同时,非要由关羽攻襄阳?要知道正是因为关羽攻襄阳,导致了后面的孙权败盟及吕蒙袭荆州,以至于完全破坏了刘备、孔明君臣在《隆中对》中规划的由益州、荆州两路北伐的计划。因此,对于这其中的疑问,我们应当细致做一番分析。
进攻东三郡的过程十分顺利,就在关羽开始攻打襄阳时,刘封攻下西城,孟达攻下房陵,由曹操任命的上庸太守申耽举城投降,东三郡被刘备集团控制。东三郡在西汉时属于汉中郡下属的县,东汉末年升格为郡。
之所以叫东三郡,是因为其地在汉中之东。从汉中经沔水向东,先达西城,次达上庸,再达房陵,后向东南再至襄阳。看见了吗?也就是说,东三郡位于汉中与襄阳之间,其间可由沔水相通。通过东三郡,由益州(汉中属益州)可经水路直达荆州(襄阳属荆州)。这样一来,占据东三郡及襄阳后,除了长江外,荆州、益州还有沔水相连通,关系势必日益紧密。
上图_ 东三郡,是指在汉中以东的三个郡,即房陵、上庸和西城
“湘水划界”后,作为长江水道重要隘口的夏口、陆口均被东吴掌控。鉴于孙刘联盟事实上已趋于解体,因此对刘备集团来说,荆、益之间仅靠长江保持联系是不保险的。为保障自身安全,更为更好地实现“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拿下东三郡和襄阳,确保沔水航道的畅通,对于已经控制汉中的刘备集团来说势在必行。也就是说,进攻东三郡和襄阳,其实正是刘备集团为实现彻底的“跨有荆益”而必须实施的军事行动。
而要想通过东三郡和沔水连结荆、益,就必须攻取襄阳。不拿下襄阳,东三郡的价值,以及沔水对连结荆、益所起的作用都将大打折扣。
上图_ 汉中地势图
明白了这些,再来看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集团的一系列行动,我们就能够明白:随着当年五月刘备军占领汉中,益州全土已被刘备集团掌控,随即调动兵力攻打东三郡,再由关羽攻襄阳,这样就能够打开一条经沔水而通荆、益的航道,从而摆脱东吴对长江航道的威胁,通过沔水实现“跨有荆益”,这就是刘备集团当时整体的一个规划。作为规划中的一部分,攻襄阳不是关羽自作主张,而是在东三郡到手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做的最后一个努力。
从当时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以至于曹操都不得不考虑迁都的情况来看,没有人怀疑关羽将拿下襄阳。然而,刘备势力的膨胀却让江东集团感受到压力山大。在联盟实际上已经破裂、刘备的威胁开始大于曹操且荆州有机可乘的情况下,孙权随即向曹操暗中纳款,并派吕蒙袭取南郡,建安末年的形势转瞬之间发生逆转。之所以刘备的规划会在最后一步即将完成时功亏一篑,其中虽有孙权背信弃义突然袭击的缘故,但关羽以及刘备本人也难辞其咎。
上图_ 吕蒙(179年—220年)
在得知南郡被吕蒙攻占后,关羽的军队基本完好,他完全可以利用宣传造势,让官兵们得知孙权背盟偷袭南郡,以此将大家激励为一支怒火上头的复仇之师,进而立即回师收复南郡。可他却心存侥幸,不断派人与吕蒙接洽,想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这就给了吕蒙通过使者往来传播吴军善待荆州将士家属、施展攻心之计的机会,从而导致荆州军斗志全无,最后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