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民生实事: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第二课堂”

扬眼 2025-01-10 21:55:37

常州已经建立了一些学生实践基地,这些基地如何真正发挥作用,让孩子们在课堂外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刚发布的常州市2025年十大类民生实事项目显示,常州市教育局和常州市文明办将牵头建成300个市级校外实践基地,推出20条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精品线路,丰富青少年校外活动“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学校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常州市委宣传部、教育局、科技局、妇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市已建成了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儿童友好校外活动基地等实践场所,同时打造了“江南燕·行走的思政课”品牌,通过实境式学习把学习小课堂变成实践大课堂,让课堂学习更有趣、更精彩,把有意义的事办得更有意思。

下一步,该市将重点通过三项举措,推动学校“第一课堂”和社会“第二课堂”相融合,发挥“第二课堂”更大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丰富课程内容,拓展育人功能:用好校内外各类实践基地资源,按照“系统规划、馆校结合、资源互补”原则,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个性化成长需求,今年计划开发20条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精品线路,形成100门“第二课堂”特色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各类学习实践,提高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是构建真实场景,锤炼意志品格:今年计划统筹协调各类实践基地资源,建成300个市级校外实践基地,促进学科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校内课程与校外基地相结合、综合实践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红色基地、文博展馆,通过环境文化浸润、实物展品参观、动手实践探索等方式,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大地、感悟家乡巨变,在真实场景中丰富情感体验、憧憬美好生活、立下报国志向。

三是强化师资力量,提升科创能力:实施“第二课堂”导师制,建设不少于500人的专业师资库,鼓励和吸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类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专业技师等进入师资库。通过送课到校、实训教学、技能培训、基地实践和研学旅行等方式,补足学校教师的技能短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本领,培养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李海慧

0 阅读: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