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欢呼“中美网络对账令汉奸公知破防”,但事情真有那么简单?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5-01-19 12:17:04

最近几天,几乎是在中外网络上同时发生了一件比过年还热闹的事,那就是已经被誉为“网络时期乒乓外交”、“厨房辩论2.0”的大量“Tik Tok”难民涌入小红书,两国网友开始“网络对账”事件。

由于网络时代的空前高效,事态的变化让美国政府猝不及防,没想到自己扔出的回旋镖瞬间就砸得自己满头包。

本来就是为了维护美国版“信息茧房”而强制要求Tik Tok接受收购,却最终自己亲手摧毁了高墙,不可不谓巨大的讽刺。

通过小红书,美国网友们知道了在中国理想L6汽车只要3万美元一辆,大部分中国老百姓住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房子而不是木头房子和草房子,中国大学一年学费在700-1000美元之间,如果交不起学费还可以贷款,当然贷款的利息是0。

最让美国网友扼腕叹息的是,中国超市里的物价简直低到让人发指,他们震惊于中国民众怎么敢买那么多新鲜菜品和肉类,而且还可以全款购买。

应该改名大红书才对

在美国,医院医疗是从来不会事先告诉你价格的,学校午餐是可以贷款的,而且居然在超市买东西都可以贷款。

与此同时,中国网友也发现了美国普通人的生活绝没有原先公知、大殖子和移民中介宣传的那样光鲜亮丽,真有大量美国人要打三四份工才能活,加上最近红红火火的洛杉矶,在临近过年的这几天连续看了好多天的热闹。

在美国吹起来的小红书之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让当地的网友足不出户就对中国刷新了认知。

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国内也不乏有人气急败坏的,比如那些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的移民中介,还是每天靠着捧老外的臭脚从主子那里领赏的殖人、高华、公知、精英。

他们开始积极地摆事实讲道理,试图论证中国的生活不如美国,比如“人家的孩子上的是QS排名前100的大学,你的孩子上的是QS排名前700的大学,学费能一样吗?”

如图

又比如“人家住的是独栋别墅,你住的是高层公寓楼,你笑他租金高,他笑你租房还得用居住证才能上小学。”

还有人继续拿食品安全、医保、教育说事,表示美国人民吃的就是比你好,连吃的药都比你好,上初中高中完全没有门槛,诸如此类。

毕竟中美之间客观上的差异是存在的,你也不能搞田忌赛马那一套,把中国的普通人和美国的上层人相比,或者把美国的普通人和中国的上层人相比,在美国,QS前100大学那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念的,而享受了独栋别墅的人的医疗条件也未必有住在大城市里的人那样好。

还有人特别酸地讽刺中国网民只不过是“一群现实生活中被阉割的赛博太监,每天手机拿在手里属实是拔剑四顾心茫然,只能是跟互联网吃对食”的。

但某些人蹦得越高,骂得越脏,不就正好说明了这件事情戳到了他们的肺管子,让他们觉得快吹不下去了吗?

比如“香甜女”

小红书以一种出乎人们意料的方式实现了中美乃至中西方人们之间的深入了解和交流,这从大的方向来说是一件好事。

然而在我看来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中国是中国,美国是美国,欧洲是欧洲,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东西方之间的差异会逐渐体现出来,也会有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交流。

首先,必须警惕公知、殖人和精英,以及一部分早就移民国外,精美精日的败类们从一开始的震惊中反应过来之后,利用小红书猖狂反击。

现在已经有一些国外的“高华”们开始在网上搞串联,说既然外国人都可以注册小红书,那么他们也可以扮演无间道,在小红书上发一些诋毁中国的评论和内容,再把这些内容截图投稿给外国媒体,从中牟利。

这样的用心实在是无耻恶毒,但在全民移动互联网的今天,特别是IP地址在小红书已经无法鉴别敌我的今天,网络上的无间道实在防不胜防,弄不好整个平台都会搞得乌烟瘴气。

就是这么不要脸

不能假设在反华阵营里的都是傻子,虽然封禁Tik Tok这步棋确实下得挺臭的,但不排除存在一些负面的苗头被美国政府里专门搞宣传的老油条们意识到,并刻意加以利用的风险。

其他还没有完全开放,或者说外国人关注度没有那么高的网络平台,也长期存在网友和大批公知和被西方收买的汉奸斗智斗勇的戏码,更不要说像小红书开放注册这么大的机会。

原来是“寇可往我亦可往”,现在未尝不是“我可往寇亦可往”,除去那些自发诋毁污蔑我们的汉奸们,也不排除西方有组织地派遣专业宣传队伍到小红书上活动的风险。

只能说,接下来小红书的审核们可能要过苦日子了,不要等到这些人已经造成了一定恶劣影响再出手干预,那就背离了开放双方网友交流的初衷。

其次,东西方的价值观是有很大不同的,人和人之间的思想方式、思维习惯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在民主党政府大力倡导下,在西方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LGBT。

我起码还留了点遗产,不是吗?

现在有网友自曝,在小红书上已经碰到了来自美国自称跨性别者的人,说在美国如何不容易,希望中国不要这样。

该网友以较高的政治觉悟回答说,我们现在对“性别认知自由”这回事是不歧视、不鼓励也不支持,跨性别者这回事对我们是无所谓,但你非要让我们支持你的话,很遗憾办不到。

但能够说出这番道理的网友应该是接受过系统教育,有思想有见识的人,对于还没有形成自己世界观的年轻人,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就不一定了。

在我们那一代人年纪还轻的时候,大致是2000年初期,也曾经流行过一股哈日哈韩的潮流,正处于叛逆期的年轻人喜欢新奇,追逐时尚,或者说有点“中二”,这是非常正常的人生经历。

而如今网络这样发达的情况下,不涉及意识形态,以更加隐晦的方式流入的西方非主流思想也可能会引发我们所意想不到的后果。

比如当年这样的

有的思想对缺乏辨别能力的年轻人而言,不加鉴别地一概吸收不但没有利,反而有害。比如鼓励未成年人变性,还有飞叶子之类的,就明显不适合在中国传播,其实岂止是在中国,在全世界都不适合,只不过在美国传播时间太久,反而把不正常的当成正常的罢了。

第三,政府机器的力量绝非企业能够对抗,美国政府封禁得了Tik Tok,难道就封禁不了你小红书?或者后面的小蓝书,小绿书之类的。

我们从小学习的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从曲折中发展变化的过程,不能只看到成果而忽略了问题,反之亦然。

而那句流传已久的名言也是这样说的:帝国主义从来都不会甘心失败,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

他们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会采取各种干扰的措施,总而言之就不让你任何有利于中国,不利于他们的声音在外面顺利发出来。

无视民意

至少在目前看来,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事情不可能这样简单,如果这一切都顺顺利利,风平浪静,反而就显得不太正常了。

这波互联网上的零距离接触和后续的沟通交流,如果用好了就是几十年舆论战的突破口,机会难得,如果利用好这次机会,我们就能在未来的中美博弈中掌握更大的主动。

但如果没有随后的引导和管理措施跟进,被对面恶意利用的话,恐怕随后还会引起一阵混乱。

其实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并不限于政治、军事、外交、武器装备;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传媒才是更加激烈无时不刻不在较量的战场。

帝国主义者的崩坏是不可避免的,而崩坏首先就从其话语权霸权开始,不要因为外人说什么而改变理想,一心一意发展好我们自己,这才是胜过一切的硬道理。

0 阅读:227
评论列表
  • 5
    2025-01-19 15:54

    反正UC的精美不少,精美评论比重比其它社交平台多,对账对出来的是国内人不敢想象的,编都编不出来的,美国人说出来,还有一堆人不信的,觉得是我们编的。

  • 2025-01-19 20:01

    小红书只有男女两个选项啊,难道LGBT为了上小红书不得不冒充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