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看

旧梦谈史呀 2025-02-06 16:21:57

提起刘备的宝贝儿子刘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乐不思蜀”这四个字,同时还有“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凭借这些窝囊词,成功让司马昭对他放下了戒心。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刘禅曾经写下过三字,让司马昭没有杀他。但是大臣们看了都不懂什么意思,其实只要反过来读就懂了,到底是哪三个字?

前人栽树

要说三国中最传奇的一对搭档,诸葛亮和刘备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是大汉宗室之后的织席贩履之徒,一个是学识非常渊博的山村野夫。

一个搭建好了平台但是没有人来表现,一个有很大的才能但是没有平台来表现自己。

这么来看的话,诸葛亮和刘备的命运刚开始都不太好。但经历了三顾茅庐后,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很大变化,前途也都有了光明。

两人可以说是优势互补,刘备虽有平台但没能力,诸葛亮是有能力但没平台。

二人相互造就对方,这才有了之后的蜀国。诸葛亮辅佐刘备,刘备敬重诸葛亮。

或许,刘备这一生做过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将诸葛亮请了回来,而诸葛亮选择跟了刘备只能说还算可以。

就当时的曹魏和东吴来说,诸葛亮也可以去他们那工作,但与刘备这儿不同的是,权力不一样。

自从入伙后诸葛亮的地位可以说是仅次于刘备,比关羽和张飞两人甚至还要高上那么一点儿,但蜀汉和东吴就未必如此。

那时曹操帐下有郭嘉、程昱、荀彧等能人。在当时的曹操眼中,郭嘉就是自己的“诸葛亮”,就是这人死得有点早。

而东吴那时候有张昭、周瑜等能人。也就是说,诸葛亮在他们手底下工作并不是他自己一人说了算,即便他说话有时候有用,但也未必听他的。

而且从诸葛亮内心来说,他并不太喜欢孙权和曹操。尤其是曹操,诸葛亮当时对他的行为也是非常痛恨。

所以诸葛亮当初选择跟随刘备,也算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吧!事实证明他也没有选错。

刘备不仅有“匡扶汉室”的伟大梦想,同时也有自己当皇帝的野心。于是随着曹丕自立为帝,刘备也顺势在成都建立了蜀汉。

虽然得到诸葛亮后刘备改变了命运,还当上了皇帝。但这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刘备的命依旧很苦。

就在蜀汉建立的时候,关羽正好被东吴小人给陷害了。刘备指定是非常生气,于是他决定亲自带领大军讨伐东吴,结果最后失败了。

刘备讨伐东吴最后大败,给刚刚建立不久的蜀汉政权带来了灭顶之灾,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刚开始的时候。

但是幸好有诸葛亮啊,要不然蜀汉就提前灭亡了。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特地委托了诸葛亮和李严。

同时,刘备临终前还对自己的宝贝儿子刘禅说了许多话,比如告诉他一定要将自己血脉保持下去,这句话刘禅可是记住了。

刘备离去后诸葛亮也是尽心尽力,面对先帝留下的烂摊子,他开始了整顿。

欲灭强敌得先壮大自己,于是诸葛亮开始解决蜀汉内部混乱的问题。叛乱该平定的基本都平完了,同时也要和东吴继续维持和平往来的状态,为以后北伐做准备。

刘备当初那一战可谓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东吴虽然说是最后取得了胜利,但他们自身损失也十分惨重。

所以面对诸葛亮提出的继续和平发展的计划,他们自然是非常开心地接受了。

一切事宜准备得差不多后,这时候曹丕驾崩了。

听闻曹丕驾崩后,诸葛亮瞬间感觉北伐的好机会来了,于是便有了著名的感人之作《出师表》。这时的刘禅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不过他内心更多的是开心,因为诸葛亮已经帮他打理好了,以后他就能少费点劲儿了。

其实诸葛亮也是被刘备感动得冲昏了头脑。刘备当初发誓要剿灭曹氏政权、一统中原,但是他这辈子没机会了,所以就交给了诸葛亮。

也正是这数次北伐,最终彻底拖垮了诸葛亮的身体。

要是没有北伐安稳发展,或许诸葛亮还能多活几年。

逐渐走向灭亡

诸葛亮在五丈原累死后,这也意味着北伐大业要暂时告一段落了。

那时诸葛亮经营的蜀汉的确还不错,但受后面几次北伐的影响,还是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而且随着诸葛亮的离去,蜀汉内部的能人简直太少了。

费祎、董允、姜维等人可以说是蜀汉最后的几根顶梁柱了。诸葛亮走后,是费祎接替了他的主要任务。

费祎这个人能力虽然没有诸葛亮那么神奇,但也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而且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人家非常忠诚,这样的人越来越罕见了。

后来费祎去世后,蒋琬接替了他的职务,这个人就有点一言难尽了。他的能力不仅不咋地,而且还经常阻碍董允等人。

毫不夸张地说,蒋琬非常像是曹魏那边派来的卧底。

诸葛亮和费祎刚去世的时候,刘禅还算是比较正常,对国家也比较在意。

但随着两人的接连离去,刘禅或许是感觉自己的国家没有前途了,又或许是亲政这么多年累坏了,刘禅逐渐开始懈怠朝政。

后来刘禅更是开始重用宦官黄皓,当一个皇帝要是开始重用宦官,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当时姜维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就劝刘禅别重用他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但是刘禅认为,一个小小的宦官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此时此刻,刘备当初对刘禅说的那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就非常应景,看来刘禅早就忘记刘备的嘱托。

随着刘禅逐渐开始懈怠朝政,蜀汉的日子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这就让司马政权看到了机会。

在司马昭看来,要趁此大好机会赶紧南下伐蜀。等这边的战事基本平定后,再去攻打另一边的东吴,如此一来天下可定!

在伐蜀的这些将领中,有邓艾、钟会等比较不错的将领。

听说司马政权兴师动众来攻打自己了,刘禅立刻调兵遣将,但是看看手下的这群人,实在是没有能担重任的。

最后无奈之下,刘禅只好把诸葛亮的宝贝儿子诸葛瞻请了过来。

诸葛瞻那时还不到30岁,能力是有的,就是太过轻敌了。

当时姜维率领大军将敌人拦在了剑阁外面,此地宛如天险一般易守难攻。邓艾深知要是强攻的话必定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未必能攻下来。

于是邓艾选择带领自己的大军从一边借助小道穿插到了剑阁后方。

穿过了数百里的无人区域后,邓艾和诸葛瞻在绵竹展开了一场较量,最后诸葛瞻因为轻敌而丢了城池,他本人也被杀害了。

指挥大军攻克绵竹后,邓艾带领大军一路南下直接打到了蜀汉都城成都,这可把刘禅吓坏了。

中山寨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刘禅最后选择了投降,而且他也让镇守在剑阁的姜维也投降了。

其实就算姜维拒不投降,蜀汉最后还是难逃一灭,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自从投降的那一刻,刘禅也是终于放下了所有包袱。

把刘禅抓回来后,司马昭并没有杀害刘禅、姜维他们,反而是好吃好喝招待他们,而且还给他们寝宫居住。

司马昭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防止他们偷偷叛逃,说白了就是用安逸来麻痹他们的神经。

刘禅对司马昭的这个决策还是非常满意的。每天有好吃好喝的,又不用处理政事,多清闲自在没有压力,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虽然说刘禅每天生活得非常自在,但司马昭这个人生性多疑,他总是感觉刘禅这么做是为了忽悠他。

所以司马昭经常故意试探刘禅,“乐不思蜀”四个字就是这么来的。

司马政权虽然阴险狡诈,但对于俘虏他们还是有点人性的,最起码没有将刘禅杀害。

有人说司马政权这么做是为了安抚川蜀之地的百姓。不管怎么着吧,没有大开杀戒就算是好事一件。

日子越来越舒坦,刘禅本人也是越来越闲,于是他写下了“中山寨”三个字,接着刘禅让人将这三个挂在了自己门前。

没多久,经常监视刘禅的人看到了这三个字,赶紧汇报给了司马昭。

众大臣一听说“中山寨”三个字后,脸上不禁写满了大大的问号。司马昭看着这三个字也是揣摩了半天,然后他就笑了。

要想理解透这三个字的意思很简单,倒过来读就行了,“寨中山”的意思就是自己的住宅在深山老林中。

都住在深山老林里了,还怎么可能会留恋朝堂的生活,又怎么可能会起兵反抗呢?

其实这就是刘禅的真实想法,蜀汉到最后他都不好好经营了,他又拿什么起兵反抗呢?就算他有心,也已经无力回天了。

刘禅作为蜀汉的亡国皇帝,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后面的他的确是太无能,亲手葬送了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这一切。

不过刘禅这么做,的确保住了他们老刘家的血脉,也算是听了他父亲刘备的一句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