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到1912年清朝结束,在这两千一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统一的大王朝,还是分裂割据的小政权,统治者皆以皇帝自称,而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数百位皇后。她们有的出身名门,有的出身寒微;有的雍容华贵,有的美貌绝代,有的知书达礼;有的临朝干政,有的惑乱后宫,有的贤良淑德,有的默默无闻;有的青史留名,有的恶名远扬;有的寿终正寝,有的下场凄惨。
在众多的皇后中,有一位皇后可谓死得冤屈,她因一组艳词而被皇帝赐死,她便是辽国第八位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她所处的时期,正是中原正统的大宋王朝时期。辽国虽是北方契丹族政权,但深受汉文化影响,是中国文化的一支。因而,萧观音也可算是中国古代皇后中的一员。她因擅作诗词而得宠,又因艳词而丧命。
(辽国契丹民族生活复原场景)
一、才色俱佳的皇后萧观音(1040年至1075年),出身于辽代的萧氏家族。她的父亲是枢密使萧惠。
萧观音生于五月初五。在古人的讲究里,五月是阴阳过渡的日期,而五月初五是转折点,这一天,五毒俱出。因而古人很是忌讳这一天,把这一天称为“恶日”,认为这一天生的孩子不吉利。东汉时的《风俗通》就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生下萧观音后,父亲说:“此女将来会大贵,但不得善终。五月初五,古人所忌,命里已注定。”古代的这个说法当然是迷信,可父亲的话却一语成谶,萧观音最后惨遭诬陷,下场凄惨,命运似乎应验了古人的说法。
萧观音自幼便聪颖过人,少时便能诵诗、读经文。她姿容端丽,在萧氏家族里是第一美人,凡是见到她的人,无不夸奖她的美丽,都以“观音”称之。
辽代王鼎《焚椒录》记载:
懿德皇后萧氏,为北面官南院枢密使惠之少女。母耶律氏梦月坠怀,巳复东升,光辉照烂,不可仰视。渐升中天,忽为天狗所贪,惊寤而后生,时重熙九年五月己未也。母以语惠,惠曰:“此女必大贵而不得令终,且五日生女,古人所忌,命已定矣,将复奈何!”后幼能诵诗,旁及经子。及长,姿容端丽,为萧氏称首,皆以观音目之,因小字“观音”。
萧观音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才华横溢,工于诗词,更弹得一手好琵琶。史载她“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
虽为契丹女子,但萧观音深受汉文化影响,会用汉语写诗作文,书法也相当不错,是辽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诗人,是个才色俱佳的皇后。
(影视剧中的辽国美女形象)
萧观音是辽兴宗的亲表妹,看她贤德端丽,便将她许给了自己的儿子耶律洪基,萧观音成为了耶律洪基王妃。1055年,耶律洪基登基,是为辽道宗,萧观音被册封为皇后。
辽代王鼎《焚椒录》记载:
二十二年,今上在青宫,进封燕赵国王。慕后贤淑,聘纳为妃。后婉顺善承上意,复能歌诗。而弹筝琵琶尤为当时第一,由是爱幸,遂倾后宫。及上即位,以清宁元年十二月戊子,册为皇后。
耶律洪基,就是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里,萧峰结拜的那个兄长。金庸先生塑造的耶律洪基,雄才大略,志向远大,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耶律洪基,却是一位耽于享乐的皇帝。
(《天龙八部》中的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年幼时德行端正,才学过人,生性沉稳,严厉刚毅。他即位初期,励精图治,诏令大臣们直言进谏,劝农兴学,救灾恤患,准备大有一番作为。此外,耶律洪基也是文采斐然,擅长诗词,有诗《题李俨黄菊赋》: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这首诗构思精妙,意味隽永,颇得后人赞誉。
年轻的辽道宗对萧观音宠爱备至,不仅在宫中夜夜相伴,外出打猎也要带着她。
1056年,耶律洪基带着萧观音,率众到秋山行猎,走到伏虎林时,耶律洪基兴致大发,遂命萧观音赋诗。萧观音稍加思索,便赋得《伏虎林应制》诗曰: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
耶律洪基听罢,龙心大悦,对群臣说:“皇后可谓女中才子!”
次日,耶律洪基亲自佩上弓箭射猎,正巧有一只老虎从林中窜出。耶律洪基说:“我要是射得此虎,才不愧对皇后的赞诗。”他张弓射箭,弓弦响处,箭如流星,一箭射死猛虎,群臣皆呼万岁。
同年十一月,群臣上奏,加耶律洪基尊号为“天祚皇帝”,萧观音为“懿德皇后”。耶律洪基为此作《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颂之。
萧观音遂作《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曰:
虞廷开盛轨,王会合奇琛。
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
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萧观音作的这两首诗,大气磅礴,胸怀天下,志气昂扬,颇有睥睨四海、威震八方的雄心壮志。尽显萧观音的飒爽豪气,体现了此时萧观音的志得意满和踌躇满志的真实状态。
1058年,萧观音为耶律洪基生下了长子耶律浚(一说耶律睿)后,耶律洪基和萧观音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除才思敏捷外,在军国大事上,萧观音也处置有方。耶律重元叛乱时,萧观音主政内宫,临危不乱,有力地协助丈夫平定了叛乱。
二、作《回心院》词十首,意图挽回皇帝真心到了执政后期,辽道宗耶律洪基已不再有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了,变得昏庸懈怠。他不辨忠奸、沉迷酒色,整日以饮酒、赌博、狩猎为乐,
在选人用人上,耶律洪基竟然用掷骰子的方式,来选拔朝廷重臣。他还经常冒用萧观音之名,把大臣们年轻貌美的妻妾宣到宫中,名义上是参拜皇后,暗地里却是供自己淫乐。
耶律洪基极度喜好打猎,为此沉湎难以自拔。他经常骑着取名“飞电”的宝马,出入深山幽谷,以游猎为乐。
耶律洪基如此沉湎酒色游猎,荒于政事。深鉴历史成败的萧观音颇以为患,对丈夫的种种荒唐作为,多次上奏劝谏,陈说利害。
(古人打猎场景)
正所谓忠言逆耳,萧观音的屡屡上疏劝谏,让耶律洪基颇觉厌烦,于是渐渐疏远、冷落萧观音,长时间不到萧观音的身边去。
萧观音从此开始独守深宫。百无聊赖之中,她做了《回心院》词十首,希望能够挽回丈夫的心。
《回心院》10首词,缠绵悱恻,柔肠寸断,倾诉了失宠后的寂寞、凄凉之苦,渴盼重新得到丈夫的宠爱。比如词中有如下词句: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被,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回心院》写成后,萧观音命擅长音律的宫廷乐师赵惟一为这10首词谱曲。赵惟一殚精竭虑,精心谱曲。而且只有赵惟一的弹唱能让萧观音满意。同样擅长音律的萧观音也亲自弹奏乐器,与赵惟一丝竹相合,不料就此埋下了悲剧的祸根。
后宫中开始流传一些萧皇后与赵惟一情投意合的流言蜚语。
萧观音天真地以为,曾经深宠自己的丈夫,在听到这10首词后,会既羞且愧,回心转意,对自己重新宠爱。岂不知,她的这些做法,正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一张阴谋陷害的大网正向她铺开。
三、命丧艳词《十香词》此刻,背后正在阴谋算计萧观音的,是久掌朝政的权臣耶律乙辛。
耶律乙辛出生时,家道已败落,人们叫他的父亲耶律迭剌为“穷迭剌”。耶律乙辛身长八尺、“美风仪”,也算得上是一个美男子。但起初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辽兴宗时,他只是一个掌管太保印章的小吏。
辽道宗即位后,耶律乙辛渐渐得到重用,官至枢密副使,后又迁为南院枢密使,封赵王。
真正让耶律乙辛飞黄腾达的,是在平叛耶律重元的叛乱后。当时皇太叔耶律重元在朝中遍插党羽,排斥众多重臣、忠良,意图夺帝,于是密谋行刺耶律洪基,耶律乙辛坚定地站在耶律洪基一方。重元之乱被平定后,辽道宗认为耶律乙辛忠勇可嘉,封他为北院枢密使、魏王,还赐号“匡时翊圣竭忠平乱功臣”,后又加封守太师,赐他“掌军旅,许以便宜行事”的特权。自此,耶律乙辛独掌朝政,权势熏天。当时民间传言说:“宁违敕旨,无违魏王白帖子。”
1075年,萧观音的儿子、皇太子耶律浚参预朝政。耶律浚自幼聪慧,美恣容,文武兼备,很快就得到众臣的赞赏和拥戴。这让大权独揽、炙手可热的耶律乙辛既忧且惧,怀恨在心,认为太子对他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在他思索良久下,一条铲除皇后和太子,保住自己权势的毒计,慢慢成型了。
耶律乙辛采取的办法就是栽赃嫁祸。有一个婢女名叫单登,曾经是耶律重元的婢女,也擅长弹奏琵琶。耶律洪基也常召她演奏乐器,但萧观音劝谏皇帝说:“她是叛党乱臣家的婢女,怎么能靠近皇帝呢?”单登被遣置别院,因此,她对萧观音怀恨在心。
单登虽在别院,但也有资格常常见到萧皇后。单登的妹妹清子,嫁给教坊艺人朱顶鹤为妻。清子和耶律乙辛私下偷情。单登每次向清子说萧皇后与赵惟一私通的流言,清子回头都告诉了耶律乙辛。
耶律乙辛便和单登取得联系,二人合谋,打算先除掉萧观音。
耶律乙辛命人撰写了一组淫秽不堪的艳词《十香词》,然后他指使单登将《十香词》呈给萧观音阅看,并说这组词是宋朝皇后所写的。单登恳请萧皇后手书此词,以便与宋朝皇后媲美,留下“词、书双绝”的佳话。萧观音不知是计,欣然书写。
《十香词》由10首五言绝句组成,香艳暧昧:
青丝七尺长,挽出内家装。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红销一幅强,轻阑白玉光。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
芙蓉失新艳,莲花落故妆。两般总甚比,可似粉腮香。
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领边香。
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定知郎口内,含有暖甘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凤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暖白玉,雕出软钩香。
解带色巳战,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消魂别有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元非啖沉水,生得满身香。
萧观音书写完《十香词》后,在纸的末尾又写了一首自己作的《怀古》诗: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萧观音完全蒙在鼓里,岂不知她手书的《十香词》和所作的《怀古》诗,正将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耶律乙辛拿到单登送来的萧观音手书的《十香词》和《怀古》诗后,非常欣喜,以为抓到了萧皇后与赵惟一私通的铁证。他随即入宫,向辽道宗耶律洪基举报萧皇后与乐师赵惟一有染。他污蔑说:《十香词》是皇后写给赵惟一的情诗,《怀古》诗中有“赵”、“惟”、“一”三字,更是皇后与赵惟一交好的铁证。
辽道宗耶律洪基宣萧观音上殿,将《十香词》摔到她面前,质问是怎么回事。萧观音看见自己手抄的《十香词》,才明白自己中了圈套,她哭着辩解:“妾贵为皇后,已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了。我已经生养了那么多儿女,最近还添了孙子,我怎么会去做这种伤风败俗的无耻勾当呢?”
耶律洪基说:“这明明是你的字迹,你还有什么可抵赖的?”萧观音说:“这是宋国皇后写的,我不过应单登的请求为她抄写一遍罢了!况且诗中提到养蚕,我们辽国又没有蚕,这怎么会是我写的呢?”面对萧观音的极力辩解,耶律洪基怒不可遏,他抓起铁骨朵朝萧观音打去,由于猝不及防,萧观音被打得半死。
怒气难消的辽道宗命耶律乙辛和辽北府宰相张孝杰彻查此桩“十香词”案。正中下怀的耶律乙辛无所不用其极,对赵惟一施加钉子钉、炭火烤等种种酷刑,又捕风捉影把教坊艺人高长命抓来,严刑拷打,两人都屈打成招。
耶律乙辛还精心炮制了一篇《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作为审讯结果。奏疏中,对萧观音与赵惟一私通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渲染和描写。然后上奏辽道宗。
辽道宗看罢,下令将赵惟一灭族,斩杀高长命,勒令萧观音自尽。
萧观音死前,希望见辽道宗耶律洪基最后一面,也被耶律洪基拒绝。萧观音悲愤交加,含泪写下《绝命词》后,自缢而死。辽国一代传奇皇后,就此香消玉殒。
辽道宗耶律洪基怒气未消,命人将萧观音的尸体赤裸,用草席裹着送还到她娘家。皇太子耶律浚痛不欲生,在地上打着滚儿哭喊:“杀我母亲者,耶律乙辛也!”
萧观音的“十香词”冤案发生后,“中外知其冤,无敢言者”,后被一个叫王鼎的人记录在了《焚椒录》中。
就在萧皇后去世两年后,1077年,太子耶律浚也遭到耶律乙辛的陷害,因“谋反”的罪名,被废为庶人,幽禁于上京。同年十一月,耶律浚被耶律乙辛派去的刺客萧达鲁古、萧撒八杀害,而上京留守萧挞得则谎报耶律浚是病逝的。太子耶律浚死时,年仅20岁。
四、冤情得雪,贼人被诛太子耶律浚死时,他的儿子耶律延禧年仅2岁。辽道宗耶律洪基对这个孙子异常喜爱,决定将皇位传给他。
1079年,耶律洪基要出猎,耶律乙辛奏请希望能将皇太孙耶律延禧留在京城。同知点检萧兀纳得知此事,连忙上奏耶律洪基道:“皇孙尚且幼小,左右无人照顾,愿留臣加以保护,以防意外事件。”萧兀纳的几句话,点醒了梦中人。耶律洪基带着皇太孙耶律延禧一起上路。同时暗地派人开始调查耶律乙辛,结果发现耶律乙辛做了不少违法乱纪之事。耶律洪基逐步削夺了耶律乙辛的权力。
1081年,耶律乙辛因为走私“辽国禁止出卖的货物”获罪,按律当斩,耶律乙辛的同伙耶律燕哥奏请减刑,虽免死,但被耶律洪基同样以铁骨朵击打,并囚禁来州。或许,此时耶律洪基已经知道,皇后萧观音是被耶律乙辛陷害而死的。
1083年,耶律乙辛被施以“勒颈绝气”刑罚,命丧黄泉,死得凄惨无比。耶律乙辛的子孙和亲旧也全部被杀。已经死去的宰相张孝杰也被开棺戮尸。
1101年,辽道宗耶律洪基病逝,孙子耶律延禧登基称帝,史称“天祚皇帝”。耶律延禧追谥父亲耶律浚为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追封萧观音为宣懿皇后,与辽道宗合葬庆陵。同时,将耶律乙辛开棺戮尸,陈其尸骨示众。“十香词”冤案得以平反,萧观音冤情被昭雪。
(古装美女)
辽国才色俱佳的皇后萧观音,因为“十香词冤案”而被辽道宗赐死,逐作《绝命词》,用三尺白练,自缢于自己宫中,含恨而终。
那么,《十香词》一案,历史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十香词》到底是不是萧观音写的?萧观音与赵惟一到底有无私情?是不是耶律乙辛诬陷萧观音?
有人认为,《十香词》应该是萧观音所作,她与乐师偷情的事也应该是真。史书之所以把它写成是栽赃嫁祸的冤案,只不过是为了掩饰皇室的丑闻而已。理由是:
(一)《十香词》语辞淫靡低俗,不可能是宋朝皇后撰作的。即便是宋朝皇后写的,又怎么会将如此私密的词作流传到辽国一个地位卑微的婢女手中?
(二)以萧观音的地位和素养,她应该一眼就判定《十香词》是一首低俗的艳词,她怎么可能单纯地相信单登所说的?又怎么会对此等污秽诗词赞赏不已,且亲手抄写,以图流传后世呢?
(三)单登与萧观音素有仇隙,也因此被萧观音疏远。萧观音和她不可能走得如此亲近,以至手抄艳词给她。
可能的真相是,已经被冷落的萧皇后,独居深宫,孤独寂寞,百无聊赖,她遇到了英俊帅气、才华横溢的乐师赵惟一,吐露心声,排遣苦闷,最后互诉衷肠,日渐生情,两人写艳词互相撩拨对方,做出点风流韵事,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也在人之情理之中。不幸的是,这组本应二人秘藏的情诗,不慎落到为保住权势的耶律乙辛手中。于是就有了萧观音因艳词丧命的惊天大案。而所谓的《十香词》是宋朝皇后写的,是单登哄骗萧观音抄写的,之所以甩锅给宋朝皇后,把它说成是一桩嫁祸的冤案,只不过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与天祚帝耶律延禧,为了掩盖辽国的皇室私情丑闻而已。
不过,这也是基于常理的推测,史实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历史有趣的地方在于,各人站在各自的立场说着有利于自己的话语和故事,后人从中应看到的是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兴亡成败、更新迭变,从而反观自身,看清大势,在纷繁变幻中保持一份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