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张思德功劳身份大的人多了去,为何他被树“为人民服务”典范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3-09-27 21:27:00

张思德,本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战士、党员、群众,但他却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楷模,而且在他牺牲后,还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一位普通战士举行追悼会的人。

2009年,张思德与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杰出的军事家叶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抗日名将杨靖宇,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等人,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张思德

甚至,就连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都是在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一文后而传扬天下,而这句话却是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强调的一句话。

那么,身份如此普通的张思德,为何却能成为毛泽东心中“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历史上的评价又如此高呢?

张思德牺牲,中央警备团警卫队队长古远兴说“就地掩埋”,毛泽东则命令“你敢!赶快派人,把人抬回来!”

1944年春,中直机关决定:从中直机关和中央警备团抽调人员,到安塞县石峡峪建设一个农场。

时任毛泽东警卫班战士张思德,以自己有开荒、烧炭、打窑、种地等经验为由,主动要求离开自己本不愿离开的人民领袖毛泽东身边,去到更加艰苦、更加需要自己的安塞县石峡峪西面的大山里,完成烧木炭的生产劳动任务。

9月5日,张思德在为一口新挖的炭窑窑壁做加固工作时,炭窑突然坍塌,不幸壮烈牺牲,他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29岁。

当日,中央警备团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向毛泽东报告了这个消息,以及张思德的详细情况。

▲张思德雕像

毛泽东听后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前方打仗死人是没有办法的事,可后方劳动生产也死人,不该呀!”

接着,毛泽东心情沉重地问:“他的后事,怎么处理呀?”

古远兴说:“就地掩埋”。战争年代,青山处处埋忠骨,也算是惯常之事。

但是,毛泽东一听,大为不满:“你敢!赶快派人,把人抬回来……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张思德是四川人,他牺牲了,虽然回不了老家,我们也不能把他埋到荒天野地里哟!”

这时,有人说:“那里是大山,车子根本开不进去。”

毛泽东又说:“车子进不去,就用担架,或骡马,也要想办法把他的遗体运回来。”

随后,毛泽东又对古远兴等人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将张思德的遗体清洗干净,穿上新寿衣,并安排好战士站岗;

二是买一副棺材;

三是开一个追悼会,我要参加,还要讲话。

毛泽东亲自为张思德追悼会题写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1944年9月8日,天低云暗,山河沉闷,张思德追悼会的会场灵棚上挂着“追悼张思德同志”的横幅,以及毛泽东亲笔写下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2点左右,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任弼时、李富春、叶剑英、李克农、王稼祥和警备团团长吴烈的陪同下,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上祭台,手上没拿讲稿,致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即兴演说悼词: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团体中的一个……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张思德纪念馆外部雕像

显然,毛泽东在致悼词之前,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有过深思熟虑的,而这个核心思想就是他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所作的高度评价。

由张思德的牺牲,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出身卑微,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韩家湾的一户贫苦的佃户家庭。

不满周岁时,母亲撒手人寰,自己由叔母抚养长大。12岁时,就开始给地主放牛、割草。18岁时,加入少先队,被选为队长。同年,加入红军和共青团。20岁时,在长征途中,曾两度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到陕北后,被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任班长。数年来,他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均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2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但他却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敌人两挺机枪。这也是他人生中最耀眼的一次战绩。25岁时,面对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施行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深山老林中烧木炭。但是,烧木炭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熟练掌握打窑、伐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最终,经过三个月的苦战,他们完成了八万斤的烧炭任务。26岁时,他带领全班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克服重重困难,不但在白天努力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而且还要在夜里长距离步行送信,去完成通讯任务。27岁时,他从南泥湾调回延安,却因部队整编,由班长调整为了一个班的普通战士。可他毫无怨言,依旧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去完成工作。28岁时,被调到枣园内卫班,成为毛主席身边的警卫战士。29岁时,被派去烧木炭,并不幸牺牲。

虽然,从张思德的人生轨迹看,他的人生并不出彩,没有官职,没有财产,没有家庭,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传奇故事,甚至都没有谈过一次恋爱,但他的一生却忠实无私地在每个岗位上为人民服务,最终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可以说,他的一生充分体现了“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虽是平凡的一生,但却是平凡的英雄,人民的英雄。

▲张思德纪念馆内部雕像

又因,毛泽东一直都在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毕竟,这个宗旨是事关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价值观的首要问题。

当毛泽东看到张思德的平生后,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窗户似乎一下被打开了。

其实,毛泽东较早提出的“宗旨”思想,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而是红军宗旨和全国全中华民族的宗旨。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联名签发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第一句就是“红军宗旨,民权革命”。1938年4月9日,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第4期第3大队开学训词中说:全国全中华民族的宗旨——抗日救国。1939年2月,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2年5月,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一次提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直到张思德牺牲时,毛泽东的思想才完全开始聚焦在了“为人民服务”的五个大字上。1944年9月18日,毛泽东在招待八路军留守兵团全体模范学习代表及战斗英雄时说:“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9月23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一版发表讲话《坚持为人民服务》。1945年4月,也就是张思德牺牲的七个月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写进了“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至此,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正式宣告四方。

▲毛主席正在题写“为人民服务”

此后,毛泽东继续阐述和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经常题写“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持续打造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全心全意为民人服务。

因此,有人说,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致悼词,既是为张思德入土奠基,更是为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诞生进行的思想奠基。于是,张思德才被毛主席树为“为人民服务”楷模,也才在历史上有了那么高的评价。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