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犯罪新剧,爽到头皮发麻!

小片儿说大片 2024-04-15 03:09:52

如果你身边有这种人,最好留个心眼,别等哪天自己被砍了都不知道该怨谁。

这种人内心特别虚荣;喜欢虚张声势展现自己有多么不凡。

为了维持假想中的人生,他们将说谎练就为本能,甚至相信撒的谎就是真的。

对于这种障碍型人格有个专用的名词形容,叫“雷普利症候群”。

雷普利是美国作家于书中创造的形象,这个形象被多次搬上荧屏。

观众最熟知的,应该是1999年由马特·达蒙主演、裘德·洛主演的《天才雷普利》。

99版的电影非常精彩,但两小时的时长,并不能完全展现原著的细腻,所以观众们一直期待剧版的到来。

直到最近,网飞终于推出了限定剧集《雷普利》。

一口气炫完八集,我敢说这部剧与影版完全是两种风格。

如果你是个急性子,或者看不惯黑白画面,亦或者只想找个不用动脑子的下饭剧放松一下,这部剧可能并不适合你。

但如果你有时间有精力有耐心去欣赏一部舞台剧式的作品,一定不要错过这部能让你体验“沉浸式杀人”的《雷普利》。

1961年,在纽约混日子的雷普利,遇到了一个好差事。

船业大亨的儿子,待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个小镇不肯回纽约。

大亨打听到雷普利和儿子是朋友,拜托他去那不勒斯劝儿子回家。

一切费用,大亨报销。

雷普利生活拮据,但聪慧异常。

他自小没了父母靠诈骗为生,最近正好有点麻烦,自然不能错过占大亨便宜的机会。

其实雷普利未必真的认识阔少,可人家凭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成功通过大亨面试,拿下公费去意大利旅行的机会。

等他找到阔少,忽然深刻理解了那句话“有钱就快乐吗?不,有钱人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相比于纽约这个钢铁丛林,那不勒斯不但海景宜人,文化氛围浓厚,生活节奏也更宜居。

外加阔少衣食无忧,堪称是“此间乐,不思纽约”。

在电影版中,雷普利一到此处就被深深地震撼。

为了留下来,甚至主动向阔少坦白自己此行目的,与阔少商量着一起糊弄大亨。

阔少直接收留雷普利在他家蹭吃蹭喝,把他当做自己的跟班小弟。

而雷普利也对阔少产生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情愫。

剧版的剧情走向与影版大致相同,除了刻意淡化雷普利的取向。

不过从阔少和他女友的眼中,他们还是看出雷普利有些不正常。

阔少女友玛姬是个作家,她一直怀疑雷普利接近阔少别有动机,不是想占便宜就是想搞基。

没过多久,阔少和女友玛姬都想赶走混吃混喝雷普利。

老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阔少显然没见过人心险恶。

居然把摊牌地点,选在了空无一人的水面上,小船里就只有他和雷普利两人。

影版中,二人划船来到海中,就去留问题发生争吵,雷普利激愤之下拿船桨拍死了阔少。

而在剧版中,阔少提出要赶雷普利走后,对方非常淡定,随后趁其不备在背后偷袭阔少。

处理完尸体和小船后,雷普利正式开始骚操作。

首先以阔少代理人的身份,将他在那不勒斯的财产变卖。

随后假冒阔少,写信给玛姬表示想要分手,让她不要跟来。

最后伪造身份证件,以阔少的身份来到罗马定居,凭借模仿签名的本领来银行随意支取阔少的存款。

并且使用阔少的打字机,持续与玛姬以及阔少的父母保持联络,一点点编织一张谎言的网。

不过人的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再缜密的骗局也会有漏洞。

雷普利骗过了玛姬,却没想到阔少的另一位朋友迈尔斯来到罗马,顺着电话公司留下的档案查到了雷普利的住址。

迈尔斯显然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他发现雷普利冒名顶替了阔少,却没想到对方会直接将他灭口。

经常杀人的朋友都知道,杀人容易抛尸难,尤其是这种临时起意的行为,常常会因为紧张而留下许多线索。

但雷普利表现得极为冷静,他先清理屋内血迹,再掰开尸体的嘴灌入大量酒水,然后下楼找到迈尔斯的车。

等到晚上夜深人静,他将尸体扛下楼,仿佛扛着醉汉。

当有行人路过时,他立马吻在尸体嘴上,假装两个男人在亲热。

接下来,他将尸体放进车里,开到郊外的小路。

伪造醉汉路遇抢劫被杀现场。

最后淡定回家,收拾好楼梯和电梯的血迹。

如果是普通人犯罪,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心理素质极佳。

雷普利真正让人震撼的,是后续应对。

罗马的警察根据迈尔斯生前的线索,查到了雷普利,玛姬在报纸上看到迈尔斯被杀,也来到罗马。

而雷普利前一秒以阔少的身份与警察周旋,后一秒又切换回自己,稳住玛姬。

看似漏洞百出,但还真让他糊弄过去了。

表面上看,雷普利疲于应对警察的逼问,一旦玛姬和警察信息对账,他就肯定会暴露。

实际上,雷普利主动暴露很多破绽,利用几方的信息差,成功让所有人认为,是阔少杀了迈尔斯后自杀。

而雷普利不但洗脱了嫌疑,还在逃亡路上混成一代富商,并且改头换面定居英国。

雷普利究竟是如何操作才能骗过所有人,这是本剧最精彩的看点,我就不给大家剧透了。

在我看来,剧版《雷普利》的精彩程度,丝毫不逊于影版。

相比起原著来说,电影版的改动更加商业化。

通过人物标签化,表演模式化,来降低观众理解门槛。

但剧版的表演更加细腻,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逻辑,必须要仔细看才能揣摩一二。

而在揣摩中,观众会带入到雷普利的视角中,从而实现“沉浸式杀人体验”。

代入感,是这部剧最值得推荐的优点。

影版的雷普利有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而剧版表现出的更多是窘迫。

比如雷普利杀了迈尔斯后,将带血的围巾扔在浴缸中没来得及收拾。

当警察来他家询问时,丝毫没有发现异常。

可观众却通过镜头,知道主角离暴露只有一步之遥。

每当此时,观众就会不自觉地揪心,想知道他是如何过关。

另外电影追求快节奏,一般会省略掉许多过场戏。

而《雷普利》这部剧一反网飞的风格,选择慢节奏娓娓道来。

在杀死阔少和迈尔斯的戏份中,导演花了大量篇幅描绘主角如何毁尸灭迹。

全程没有台词也没有BGM,纯靠镜头和动作创造出紧张的氛围。

这样写实的手法,很难不让观众沉浸。

饰演雷普利的安德鲁·斯科特,曾在《神探夏洛克》系列剧中饰演大反派莫里亚蒂,因此被观众称呼为“莫娘”。

四十多岁的安德鲁·斯科特,无法像二十岁出头的马特·达蒙那样充满性张力。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剧版才刻意淡化了雷普利一角与男二男三之间的感情戏,转而着重塑造角色的内心。

剧版的雷普利,集自卑、嫉妒、贪婪、爱而不得与冷漠于一身,十分复杂。

莫娘对这个角色的演绎非常克制,没有程式化的表演,没有把这个角色演绎成歇斯底里的小丑,也不会让观众一眼看穿角色内心的想法。

可当你看完全剧回头二刷就会发现,在莫娘的眼神中,一直蕴藏着更深层次的情绪。

除了让人沉浸的真实感,与复杂的人物刻画外,《雷普利》值得夸赞的还有艺术气息。

导演选择用黑白画面来拍摄,是为了更好贴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更符合原著的风格。

从实际效果看,这是个非常棒的尝试。

黑白画面虽然让意大利的秀美自然风光大打折扣,但反倒更能体现出对光线的对比。

全剧随处可见雕塑、绘画等艺术品的特写镜头,这些艺术品全都与剧情相映衬。

剧中反复提及一位历史上的画家卡拉瓦乔,与他的作品。

这位画家是巴洛克艺术的先驱,因杀了自己的朋友并四处流亡,没想到流亡时期成了他的创作巅峰期。

剧中的雷普利欣赏卡拉瓦乔的艺术,并与他踏上同样的道路,那就是杀死自己的朋友,并且在逃亡过程中,发挥杀人与撒谎的才能。

卡拉瓦乔曾说“没有希望就没有恐惧”,剧中的雷普利反复咀嚼着这句话,成为一个极度理性无所畏惧的人。

卡拉瓦乔绘画时擅长使用光线,剧中雷普利受此启发,最终靠光线布置一场骗局让警方错判。

而对懂艺术史的观众来说,《雷普利》中,有许多这样现实与剧情互文的艺术品彩蛋。

所以综合来说,这是一部细腻而优雅的好剧,非常适合反复品读。

但这也意味着它的观看门槛较高,需要一定的耐心才行。

如果你恰好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不妨好好刷一遍原剧。

如果没这个时间,那不妨看看电影版,或者多给片片点赞,看我解读的其他作品。

我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烷烃

0 阅读:77

小片儿说大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