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丛阿姨整整痛苦了4年,4年前患有抑郁症的她跟家人生了顿闷气后,便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前阴部疼痛,此后反复发作,最初羞于启齿的丛阿姨只是咬牙坚持,但实在是坚持不住了,便顾不得脸面四处求医,治疗效果却不甚理想,大约半年前,经某三甲医院行射频消融微创治疗,丛阿姨的阴部疼痛消失了,但3个多月后疼痛卷土重来,甚至更加严重,有些心灰意冷的丛阿姨便来到我们科碰碰运气。
从西医角度来讲,丛阿姨的诊断是十分明确的------阴部神经痛,为阴部神经支配区域内的难治性疼痛疾病,往往无器质性病变,属于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但目前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阴部神经为躯体感觉神经,由S2、S3、S4神经前支组成,与阴部内动脉伴行,自梨状肌下缘离开骨盆,再绕过坐骨棘后方经坐骨小孔重返盆腔,并于肛提肌下方沿坐骨肛门窝的外侧壁穿过阴部管达会阴部。其在坐骨直肠窝内发出以下分支:①会阴神经(浅支及深支),支配会阴部的肌肉和阴囊或大阴唇;②直肠下神经,主要支配肛门部及肛门外括约肌等;③阴茎(阴蒂)背神经,走行在阴茎(阴蒂);的背侧,支配阴茎(阴蒂)。阴部神经痛可能由于中枢神经疾患、神经通路或终端器官疾病引起,在阴部神经循行部位有卡压、外伤、炎症刺激等均可造成阴部神经痛。阴部神经可能在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之间或经阴部神经管的时候受到卡压;神经也可能因盆底肌肉过度活动而受到压迫;终末器官病理情况,如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便秘或脱垂均可引起神经的压迫或过度伸展,引起阴部神经痛。
阴部神经痛本身即是一种诊断,现如今并没有特异的体征和试验来确诊,诊断往往需要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接诊丛阿姨除了详细了解了症状、病史及治疗经过外,细致的指下查体是必不可少的,而就是这被很多人忽视了的查体为丛阿姨的诊治打开了思路。查体发现:丛阿姨骶骨左侧缘约平3、4骶后孔梨状肌附着点处压痛明显,这就提示了阴部神经在此处极有可能受到了痉挛挛缩的肌肉软组织卡压。
阴部神经痛,中医又是怎样认识的呢?查阅了相关资料,该病相当于中医古籍中的“阴户痛”“吊阴痛”,关于外阴疼痛病证之论述,首见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阴痛之病,由胞络伤损,致脏虚受风邪……其风邪乘气冲击而痛者,无疮,但疼痛而已。”“脏气宿虚,因产风邪乘于阴,邪与血气相搏,在其腠理,故令痛;血气为邪所壅痞,故肿也。”“肾气虚损,为风邪所侵,邪气流入于肾经,与阴气相击,真邪交争,故令阴痛。但冷者唯痛,夹热则肿。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宜导。”指出阴痛的病因有胞络损伤、子脏虚、肾虚,以致风邪乘虚入侵经脉,邪气与血气相搏,正邪交争而发病,并提出治疗以补养宣导为法。在《女科秘要》中也论述了“经来吊阴痛”的病名及证治。但丛阿姨因之前曾服用中药治疗无效,拒绝了中药治疗。
中医除了药,还有针,就该病人的病证而言,不能忽视的一条重要经脉就是足厥阴肝经,《素问·经脉》篇中谓足厥阴肝经:“循股阴人毛中,过阴器,抵小腹”。足厥阴肝经之别:“足厥阴之别,名日蠡沟⋯⋯其别者,径胫上睾,结于茎。”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也,前阴疼痛,与足厥阴肝经脉气不利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大家不要忘了,引起丛阿姨前阴疼痛的诱因,就是生了一顿闷气。肝主疏泄,郁怒伤肝,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气血津液循行失序,脏腑经络运行不畅,而诱发本病。
结合症状体征,笔者给出的针灸处方如下:蠡沟(双)、三阴交(双)、秩边(左)、次髎(左)、中髎(左)、下髎(左)。选穴蠡沟、三阴交是以中医为据,辨经取穴,蠡沟穴为足厥阴之别,善治少腹肿、疝痛、睾丸卒痛等,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与肝脾肾三脏经脉相通,针刺此穴可激发经气,促进阴部经络的气血畅通,达到化瘀止痛的目的;选穴秩边、三髎则为借西医解剖之据,辨构论治,从阴部神经起始、肌肉卡压点论治。仅仅治疗一次,丛阿姨的疼痛症状大减,经过10天左右的治疗,丛阿姨的难言之隐完全消失。
“辨证论治、辨经论治、辨病论治、辨构论治”,笔者称之为临证四要旨,作为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手段,每每在临床运用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感兴趣的亲们不妨一试。
我是威海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八科)全科医生宋国政,根据临床实践,结合生动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基层卫生建设、学术交流、心声流露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点赞或转发,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