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坛风向大变,冯德莱恩大骂美国,希望和中国达成合作

韩知许说文史 2025-02-17 19:38:59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就在昨天,德国慕尼黑举办的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欧美的分歧中结束了尾声。

这次会议最大的变数就是美国副总统万斯的发言,直接开启了美国抛弃欧洲拥抱俄罗斯的历史进程。

在这次会议开始之后万斯就怒斥欧洲各国:“当今欧洲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我担心的威胁,不是俄罗斯,也不是任何其他外部因素,而是欧洲内部的问题。欧洲正在背离其一些最基本的价值观。”

而这次万斯对德国的态度也被许多欧洲媒体定性为,欧盟政治地震的起点。

更侮辱的是在万斯发言后如今即将下台的德国总理的朔尔茨本想和万斯当面谈谈,结果万斯却不仅给他来了个闭门不见。还和德国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谈笑风生。

对此万斯的解释是“见一个快下台的人没有意义”。在万斯的眼里,极右翼的魏德尔,才是德国的未来。

让欧洲各国心寒的是,这并不是万斯一人的意思,在此之前特朗普就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他支持欧洲的这些右翼极右翼政党。

可以说这次万斯的慕尼黑之行,彻底撕下了美国对欧洲“传统友谊”的伪装。他不仅宣布“乌克兰应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更公开质疑欧洲领导人“压制极右翼是反民主”。

就在万斯说出这番言论之后德国政坛立刻迎来一场大地震,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在48小时内飙升3个百分点,达到24%,距离执政的联盟党(30%)仅一步之遥。

“美国正在亲手拆解自己搭建的战后秩序。”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者汉斯·穆勒指出。特朗普政府一边推动对欧洲钢铝产品加征“对等关税”,一边将德国汽车业列入“国家安全威胁”清单。

在德累斯顿的竞选集会上,魏德尔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2022年冬天,一名德国老妇人在零下气温中拆掉木栅栏生火取暖。“这就是朔尔茨送给我们的‘绿色未来’!”

台下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怒吼。德国选择党——这个曾因“否认纳粹罪行”被主流政坛唾弃的极右政党,如今却因主张“切断对乌军援、恢复俄气进口、驱逐非法移民”,在民生凋敝的东德地区获得超过40%的支持率。

更耐人寻味的是国际势力的合纵连横:马斯克在X平台发文称“魏德尔是唯一清醒的德国人”;欧尔班邀请选择党参与组建“欧洲爱国者联盟”。

而万斯会见魏德尔时,也特意将座椅调整为并排角度,被德国《明镜》周刊解读为“美国式站台礼仪”。就连向来克制的默克尔也罕见发声:“有些红线绝不能跨越。”

但她的警告声很快就淹没在了萨克森州农民用拖拉机封堵高速公路的轰鸣声中——这场持续3周的抗议,最终以政府取消农业补贴削减方案收场,而选择党的标志就印在拖拉机队的横幅上。

当朔尔茨在慕尼黑会议中心走廊“偶遇”中国外长王毅时,他的笑容显得格外热切。这场临时安排的会谈持续了50分钟,远超预定时间。

德国《商报》捕捉到一个细节:朔尔茨三次用中文说出“合作”一词,并承诺“无论选举结果如何,德国都会坚持对华友好”。

戏剧性转变的不仅是朔尔茨。曾被中国网友称为“反华急先锋”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会见王毅时突然改口:“中国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伙伴。”

而三天前还在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的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竟在记者会上怒斥美国:“加征关税是短视行为,欧盟必须与中国达成新贸易协定!”她的团队连夜删除了社交账号上37条涉华负面言论。

“这些政客的转向速度比龙卷风还快。”日内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吕克·德布吕讽刺道。数据显示,欧盟对华投资在2023年逆势增长62%,德国巴斯夫湛江基地、宝马沈阳工厂的扩建计划,正在成为“去工业化”阴影下的救命工程。

而反观美国对欧直接投资却暴跌至20年最低点——当特斯拉柏林工厂因缺电每周停工两天时,马斯克却在苏州签署了储能超级工厂的协议。

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一场秘密会议持续到凌晨两点。参会的27国代表争吵的焦点是:是否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法国坚持“必须保护本土产业”,德国则警告“这会让宝马多付90亿欧元成本”。最终打破僵局的是匈牙利代表:“我们刚拿到宁德时代73亿欧元的电池厂投资,谁投赞成票,谁就替匈牙利工人找工作!”

这种撕裂正从经济领域蔓延至战略安全。波兰宣布退出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声称“北约东扩是个错误”,而马克龙派兵乌克兰的提议遭到22个国家反对。

更荒诞的一幕发生在2月18日:当欧盟宣布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时,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正在杭州阿里巴巴总部签署数字化合作协议,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则现身成都大熊猫基地——欧洲政要的访华航班密集到需要申请空中走廊。

当冯德莱恩在慕尼黑高喊“欧洲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时,台下掌声稀落。这句话她曾在2019年就职演说中说过,只不过当时针对的是中国,如今枪口调转向了美国。

历史似乎开了个残酷的玩笑:那个曾经用“价值观联盟”围堵东方的欧洲,现在却忙着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寻找夹缝求生的空间。

德国的选择或许将成为转折点——是拥抱极右翼的“自救药方”,还是押注中国的经济输血?是继续做美国羽翼下的“附庸盟友”,还是冒险走战略自主的钢索?

在魏德尔的竞选广告中,柏林勃兰登堡门被P成了特朗普大厦;而在王毅与朔尔茨的握手照片下,一条高赞评论写道:“当西方灯塔熄灭时,东方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光明。”

参考资料: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