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交往中,美国多年来都倡导“胡萝卜+大棒”政策,只不过,对于这个“大棒”的使用,历任总统都有不同的解读。而在特朗普的操控下,美国版“大棒”更为具象化。从首个任期到2.0时代,特朗普都把极限施压作为“大棒政策”的核心要领。今年重返白宫以来,他就先后向三个国家进行了极限施压,这三国分别是伊朗、丹麦和澳大利亚,其收到的结果却各不相同。
首先来说伊朗,特朗普的第一板斧收到的是伊朗的强硬回击。进入3月以来,美军在红海和也门胡塞武装打得不可开交。期间,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对胡塞武装控制区展开持续空袭,而胡塞武装也还以颜色,先后发射多枚导弹打击美军航母。特朗普之所以再度对胡塞武装开战,看似是为了夺回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控制权,实则是杀鸡儆猴,以打击“抵抗之弧”的方式震慑伊朗。在既阻碍持续加码对伊朗和胡塞武装的“极限施压”政策后,包括哈梅内伊在内的伊朗高层给予强势回应。
基于此,特朗普大手一挥,不仅对中东增派了“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更是派出多架B-2隐身战略轰炸机秘密前往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要知道,B-2是美军目前现役最先进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也是美军重要的核威慑力量。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发动袭击的集结点,而B-2在不接受空中加油的前提下可飞行1.1万公里,完全可以对伊朗进行直线打击。尤其是考虑到伊朗拥有庞大的导库存,这些导弹被隐藏在地下基地,而B-2A可携带钻地深度约为60米的GBU-57重型钻地炸弹,不仅可以有效摧毁伊朗的地下导弹库,还能打击伊朗地下的核设施。不得不说,这一回,特朗普是真的动了杀机了。
对付伊朗,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是以军事威慑为主。而对于依然是北约盟友的丹麦,特朗普则以外交为手段。3月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携夫人乌莎·万斯访问格陵兰岛,陪同的美国高层还包括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和能源部长赖特。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万斯此次出访格陵兰岛,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为特朗普抢夺格陵兰岛而做先期准备。自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特朗普已经多次表达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强烈意愿,还称不会排除通过“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夺取该岛控制权的可能性。对此,丹麦给予强势回应。毕竟,格陵兰岛是隶属于丹麦的自治领,特朗普这种公然觊觎他国领土的行为,自然无法被丹麦政府所接受。考虑到丹麦是北约成员国,特朗普投鼠忌器,短期内或许不会动用军事手段,但要达到分裂格陵兰岛的目的,其实还有很多方法可循。比如,挑动格陵兰政府公投独立,就是目前可行性最高的途径之一。
对于特朗普的阴谋,丹麦高层也心知肚明。近日,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坦言,美方即将对格陵兰岛进行的访问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施压,丹麦政府将坚决抵制。可以预见,一旦格陵兰岛倒向美国阵营,美国和欧洲的矛盾也将全面爆发,很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再把目光对准大洋洲,特朗普对澳大利亚的极限施压取得了空前成功,即将迎来大选的澳大利亚阿尔巴尼斯政府乖乖交了保护费。据法新社报道,在澳政府2025-2026年财政预算中,国防开支全面增加。尤其是在特朗普的施压下,澳大利亚将提前支出10亿澳元国防开支。这笔资金,将被用于“奥库斯”潜艇基地建设以及相关护卫舰购买计划。
在特朗普的施压下,澳大利亚近年来开始穷兵黩武。据英国《卫报》统计,未来4年,澳大利亚将增加96亿澳元国防支出。而在2024年,澳大利亚政府已宣布10年内将国防开支增加约500亿澳元,这也是澳大利亚国防开支增幅最大的一次。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国防支出在GDP中的占比将达到2.3%以上。不得不说,自此加入“奥库斯”联盟,澳大利亚跟着美国在反华道路上碰得头破血流,到头来还是迫于美国的淫威,不得不一次次增加军费预算,投入了血本的澳大利亚却没有获得美国应有的军事保护,最终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