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很多人都觉得看正剧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如果我们拿这句话去问《天下长河》开播前的观众,相信会有很多人点头赞同。
然而,《天下长河》已经用3亿的播放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你说这数据造假?别逗了,卫视单边收视率就顶到了0.5%,要知道,我们处在视频网站和各种短视频平台的疯狂内卷中,能取得这个成绩的历史正剧,实属不易,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说实话,放眼2024年的国产剧市场,真正脱颖而出,堪称历史正剧的精品不多。备受瞩目的《山河月明》,尽管有冯绍峰这这样的实力派倾情出演,演员阵容也非常豪华,剧情也尽可能地还原了历史,但最终还是没能跳出“谈情说爱”的俗套。
一部能够生动讲完故事,拍得好看,还能满足大众口味的历史剧,实在是太难了,如果做到了这三点,收视率和口碑都不会差。
但实际上,观众的口味早就变得五花八门:后宫剧、甜宠剧、舞台剧、悬疑剧等等,而且越来越挑剔,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严肃政治题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天下长河》这部历史剧却成功突破了人们的期待,独树一帜,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剧风格。
这部剧的台词毫无浮夸,剧情也绝非刻意讨好,只讲述了年轻康熙在权力迷宫中摸索前行的真实故事。
这样返璞归真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观众看到了历史正剧的另一种可能。
《天下长河》收视率超过预期的消息传出后,有人说这是意外。然而在快餐式内容泛滥的今天,观众何尝不期待一部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品味的作品呢?《天下长河》的成功,恰恰证明了优质内容一直都有市场。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此话在《天下长河》这一特别的方式中得到了证明。这可能会给当前的影视市场一些启示:与其盲目迎合,不如静下心来,好好讲述一个故事。
当然,《天下长河》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剧情,罗晋的表演也是关键因素。演员罗晋的挑选中,导演张挺的深意是什么呢?接着给大家揭秘。
提及康熙一角,观众往往会想起陈道明那充满沉稳老练、一言九鼎特质的形象,这一印象源于他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精湛表演。
他那句让人听了不寒而栗的"大胆!"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
这被称为"帝王相",散发出极度的威严和霸气。
然而,这一次,40岁的罗晋尝试饰演康熙皇帝的少年时期,结果他的亮相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这根本不像一个真正的皇帝""哪里还有帝王的那种气势?"甚至有人直接指认他更适合《鹤唳华亭》中的皇太子一角。
但是,有没有想过康熙年轻的时候,真的就该是那种威严满满、不怒自威的人吗?
《天下长河》中的康熙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母亲面前,他会撒娇,为哄孝庄太后开心,特地找来一匹小马;当他好起往事时,被太后训斥,泪水在眼里打转,但他倔强地不让眼泪掉下来;在处理朝政时,康熙仍在摸索,甚至在处理靳辅一案时,犯了一些棘手错误。
本来一个正值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就算他是九五之尊,也不会剥夺他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权利。
让人惊讶的是,罗晋在表演时并没有刻意模仿陈道明。相反,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将年轻康熙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在他和明珠的对手戏中,罗晋的眼神中同时展现出帝王威严和年轻人的算计。这种复杂而多层次的情感,正是让年轻康熙角色更加生动、引人入胜的地方。
在我看来,"帝王相"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模板。每个年龄段的帝王都有他独特的魅力。年轻时候的康熙,也是在这种跌跌撞撞中逐渐成长为后来那个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导演张挺选择罗晋出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为了打破固有观念的一种选择。他并不局限于"帝王相"的刻板印象,而是希望通过罗晋清澈的眼神,展现出一个更加鲜活、更加有人情味的康熙形象。
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无疑是明智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已经40岁,罗晋以一种极强的自律和对角色的理解,让观众突破了对年轻康熙的传统认知,看到了康熙的另一面。
从引发争议到获得认可,其中的艰辛他是深有体会的。
罗晋的演艺之路并不平坦,以他在《鹤唳华亭》中饰演的皇太子为例,经常让人对他产生一种软弱的固有印象。
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导演张挺向罗晋伸出了橄榄枝。当许多人对罗晋戏路太窄的质疑之声嘈杂时,张挺却看到了其他人忽略的东西。
他说罗晋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听着像是客套话,但细细品味,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眼神澄澈,力量感很好。"这是张挺对罗晋最推崇的地方。确实,在《天下长河》里,罗晋的表现印证了导演张挺对他慧眼识才。
那个下巴线条清晰、棱角分明,一双眼睛明亮有神的人,看起来像是只有四十岁的年纪,很难看出他实际已经不年轻了。
这背后其实是罗晋极其严格的自我控制。为了维持他那少年的气质和形象,他对自己的身材管理严格到极致,一丝一毫的发胖都没有发生在他身上。
要知道,在这个年龄段还能维持如此出色状态的男演员,真的少之又少。
从甜宠剧到古装剧再到现在的正剧,罗晋的戏路越来越宽广。他每次的转型,犹如破茧成蝶般蜕变,而《天下长河》中的康熙更是他演艺生涯的新的巅峰。
张挺说得没错,罗晋的确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就像剧中饰演的康熙,虽然看起来年轻,但内心却是一股强大的爆发力。
这种反差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源于对角色的深度理解和把控。
有趣的是,罗晋这种看似"不像帝王"的表演,反而让角色更有层次感。就像一个正在长大的年轻君主,在权力游戏中摸索前行,既要保持帝王的尊严,又要面对内心的困惑和成长期间的烦恼。
这个转变,不就是张挺眼光的体现吗?好导演要看到演员的现在和潜力,而罗晋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罗晋是如何诠释年轻康熙在权力游戏中的成长的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天下长河》中,康熙虽然是九五之尊,但也会遇到让他无言以对的局面。最让人感动的是与孝庄太后的一场对峙,一个是年轻气盛的皇帝,一个是历经沧桑的太后,这场对决让人看得直呼过瘾。
还记得那场戏吗?康熙想询问一些野史,却被太后当场训斥。太后直接指出他的弱点:朝廷官员只是把他当作小孩子看待。
在这段戏中,罗晋含着泪却强忍不让泪水落下,将年轻康熙内心的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
最后,再谈及靳辅一案,康熙少年意气,想要展现其坚定的决心。听说靳辅是贪官后,为治贪腐,果断决定杀一儆百,杀鸡儆猴。
康熙与明珠的较量可谓是整部剧中的高潮部分,明珠力保靳辅和王光裕进京自辩,康熙看穿了他的真实意图,却并未完全揭示出来。
与此相反,他采取了一场"双簧",表面上降低了明珠的罪行,实际上是在为索额图设下陷阱。罗晋居高临下看向明珠的那眼神,终于展现出帝王的风范。
罗晋成功地把一位年轻君主从被太后训斥到能够巧妙地玩“心机”的成长过程展现了出来。这种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在他的演绎下既不显得生硬也不令人感到唐突,恰到好处。
看完此篇分析,大家可能会理解为什么导演张挺最后选择罗晋出演康熙一角。他并不需要演员完美地呈现出帝王的完美形象,更希望的是让观众在康熙身上能看到他的成长痕迹。
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历史正剧可能存在的新可能性。
在当今历史剧市场上,《天下长河》究竟开辟了哪些新道路呢?
现在的历史剧是怎么拍的呢?看《山河月明》就知道了。邀请了冯绍峰这样的实力派,配了豪华演员阵容,还原历史场景。然而,最后还是逃不过谈情说爱的题材套路。
爱情戏本身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历史正剧成为偶像剧的替代品,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反观《天下长河》,它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并未涉及过多的感情相关的戏份,而是将焦点集中在一个年轻帝王的成才过程。
"刚需"就是在这种选择在现在看来,是一种必须的。
罗晋出色的表演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并未刻意模仿前人的演法,而是着重展现角色的成长历程。这种独树一帜的诠释使得他让观众看到了历史人物最真实、最人性化的一面。
导演张挺评价罗晋的表演“非常优秀”,没有直接提及演技,但字里行间却充分展示了他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精湛演绎。
现在的观众已不满足于看虚浮的宫斗剧情,他们更希望看到有深度的内容。《天下长河》的成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放眼未来,历史正剧的发展方向可能在这里:尽管不需要完全颠覆传统,但是同时也要尝试寻找新鲜的表达方式,保留历史厚重感。
这个康熙由罗晋饰演,他既体现了帝王的威严,又展示了年轻人的朝气,这种和谐的人物平衡感才是历史剧应追求的塑造方向。
因此,《天下长河》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其收视率和播放量,而是在于它为历史正剧开辟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它证明了,只要用心去讲述故事,历史剧不仅可以具有深度,而且还可以具有温度。
这不就是导演张挺当初选择罗晋,预见的可能性吗?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能有这样一部沉得住气的作品,的确值得我们的期待。
就如同剧中的康熙一样,历史正剧的未来或许还在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