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对真心相爱的男女,却因为某种原因不能长相厮守,必须要其中一个人做出牺牲时,这个牺牲的人会是谁呢?
春节大剧《南来北往》,演绎的是上世纪70年代,新老两代铁路警察之间发生的故事。

而在南来北往的列车上,更是为观众呈现了一幕幕人间百态。
01
卢学林和白玉霞是一对相恋了好几年的未婚男女,白玉霞的工作地点在海河,卢学林的工作地点在哈城,他的父母则生活在宁阳。
两个人很想早点结婚,但因为他们工作在两个城市,结了婚后必然会两地生活。所以,结婚的事迟迟没有提上日程。
为了一解相思之苦,两个人约好,每个月二人从各自的工作地出发,去宁阳看望卢学林的父母,再一起返回来。
对于每个月一次的相聚,起初他们很是期盼,无比珍惜这难得的时光。每一次分别,俩人都难舍难分。

但时间长了,就成了煎熬。终于,白玉霞有些熬不住了。
卢学林说:“如果你熬不住,那就调到哈城来吧。”
白玉霞说:
“为什么是我调,要调工作也应该是你才对。况且,现在单位有个科研项目正处在攻坚阶段,根本离不开。”
卢学林很不满:
“领导马上要给我提干,这个节骨眼,我怎么能离开?不能因为你,影响我的前途啊!”

闻言,白玉霞的眼中充满了不可置信,她想不到卢学林会说出这种话。
卢学林不想再在这件事上纠缠,于是安抚她说:
“那就再熬两年,可能过两年就有办法了。”
白玉霞的眼泪不自觉的掉了下来,顺着面颊滑落。

她说:
“我熬不下去了,我都这个岁数了,再不结婚生孩子就晚了。”
卢学林一听这话有些急了,他认为白玉霞是在要挟他。

“你要是拿着结婚生孩子跟我说事,那就是在逼我。”
白玉霞很寒心,冷冷地说:
“随你便吧,谁离了谁都能活。”

两个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02
他们二人的这件事确实是个大难题,如果想生活到一起,就必须要有一个人做出牺牲。
在现实中,大多数做牺牲的都是女人,但显然白玉霞不愿意。
从电视剧中可以看出,他们两人都是单位的骨干,都有很不错的工作,无论是谁调转工作,都不可能再找到合适的岗位。

所以,两个人都不甘心牺牲自己。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办呢?

从白玉霞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初二人相亲时,卢学林对她很满意,承诺过会把工作单位调到海河去。
但其实,这只不过是卢学林的权宜之计,他看中了白玉霞,但从没想过放弃眼前的工作。他是想着随着二人相处的时间长了,感情深了,白玉霞熬不过了,先妥协的自然就是她了。
那时,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都比较守旧,白玉霞每个月一次与卢学林的相聚,在那时就已经是极为大胆的行为了。

那时候,青年男女普遍结婚的早,如果一个女子,到了一定的年纪还没有结婚,就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所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白玉霞确实是熬不起,如果像卢学林所说,再熬两年,有结果还好说,如果最终两个人不能走到一起,那么被坑的就是白玉霞。
到那时,她年纪大了,所能挑选的范围越来越窄,最后十有八九只能找个不满意的男人嫁了。
卢学林也深知这一点,他哪有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就是“拖”。就这么一直拖着,两年后,白玉霞成了“老姑娘”,不嫁给他,还能嫁给谁去!

他那句“再熬两年”,就是一句最不负责任的话,那里面藏着他对白玉霞最深的算计。
03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做出了牺牲和让步,这个人并不一定就能幸福。
以白玉霞为例,如果她最终同意调转工作,她很难找到适合她的工作,无论是从工资待遇,还是专业,都不可能令她满意。
从那以后,她只能成为男人背后的女人,默默付出。起初,男人或许还会记得女人为他所做的一切,但随着男人的身份地位水涨船高,女人曾经的付出都会被他拋至九霄云外。

而女人呢,她从一开始做出那个决定起,就是迫不得已的。明明自己也有机会成就事业,却不得不选择放弃,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她的失落可想而知。
若一个女人一切都围着男人打转儿,男人的一切,就是自己的一切。到头来,她只能活得窝囊,遭人厌弃。
尤其是,当有一天,男人彻底暴露了他真正的嘴脸,女人就更加心寒,认为自己曾经的付出很不值得。
同理,若舍弃事业的是男人,结果也是一样的。
所以,这种情况大多不会幸福。
04
像卢学林和白玉霞这种情况,卢学林很明显不会为了白玉霞做出牺牲。
所以,就要看白玉霞在事业和感情上怎么取舍。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快刀斩乱麻,结束这段马拉松式的恋爱,回归正常的生活,以她的条件,找个合适的丈夫是很容易的。

张爱玲说:“人生的另一半如果错了,往后余生每一步都是错的,你会尝尽世间苦楚,取舍两难,选择和谁结婚真的不一样。”
很多时候,快刀斩乱麻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从一段看不到结果的感情中抽离出来,对两个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