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传播迷信,崇尚科学,此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切勿当真。关注“沐牛有料”分享有趣故事和观点

这段时间不论是金融战还是电子战,还有中东那边大鹅和小乌,小以和小伊,哪一个话题,都能轻松盖过芯片。我看着上百万的粉丝整天跟着老蚕嗨P,手里也痒的很。但我还是按捺住了那份冲动,先把芯片系列给写完。因为没有芯片,一切的一切在未来都会变成故事,不管我们在其它领域怎么努力,还是会被人家卡着脖子吊打,我这么说一点夸张的成分都没有。
在上篇文章提到,因为我们护犊子,把睡着的大老虎给弄醒了。霉利国不但对我们的芯片产业进行Quan面制裁和封Suo,还变相压制我们的相关企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孟晚舟事件。

就在不久前英伟达把H20芯片,Yan割掉百 分之八十的功能后,再加价卖给我们,一般人还抢不到。因为这个Yan割版的H20,在我们这竟然还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太讽刺了。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是我们起步太晚吗?还是我们的芯片企业太少吗?是我们投入的钱不够吗?如果你对上面的问题感兴趣,可以去看下我的上篇文章,就明白为什么万芯企业玩的那么热闹,啥也没整出来的原因了。

说到这有人就不服气了,我们这么些年,上到登月的火箭、大飞机、空间站、北斗等;下到核Dan、航母、量子计算等,哪一个领域不都是让人骄傲的存在。就是Chao级算力老霉也没超过我们多少呀!只要再过几年,我们的芯片和人工智能就会赶美超日,不要这么妄自菲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多学习下人家老蚕同学。
是呀,当初开始写芯片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在标题上加上了“芯片之战,绝地反击”。然后我边收集资料,边学习边写。我发现有好些文章或在线短片(shi频)里全是空喊口号,什么我们又怎么突破了,马上就怎么怎么厉害了……

然后还真有好些人信,真觉得卧薪尝胆,关上门研究几天,我们就能实现突破了。不信你看我们的航母一下不就成了吗!
真的是越无知,就越无畏,整天痴人说梦。我这么说是因为芯片这个行业太特殊了,毛熊想当年的教训还没领教够吗!
小日子可以说在任何领域没服过任何人,随随便便就能让整个瑞士钟表业整体怀疑人生;随随便便就干趴下老美的汽车工业,让底特律趴窝;随随便便差点没让硅谷全军覆灭;AO运会上的长枪短炮,哪个记者离开小日子的设备能干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人家现在还按着整个的氢能源技术,对我们虎视眈眈。

就这个不服输的小日子在Gao端芯片领域,也让老美管制的一点脾气没有。就走错一步没跟上,就步步跟不上了。咬着牙看着台积电、三星、英伟达还有阿麦斯,在眼皮子底下超越自己。
到底这玩意难在哪?特殊在哪?我总结了半天,发现只要解决三个关键节点,我们就能Po解掉这个被人家扣在头上的紧箍咒。这三个关键节点是什么?让我们赶紧开始吧:
关键点一:硬件层面,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比愚公移山还要难我在这系列文章的Di一篇就和大家分享了JI紫外线Gao端光刻机(EUV)的整个发展和制造过程。现在全世界只有荷兰的阿麦斯一个能制造,说具体点,就是阿麦斯把一千多家供应商的技术,用了三十年的研发,整合到一起,完成了EUV光刻机的组装。

光一个激光器就用了近五十万个零部件,光刻机上随便拎出来一个零部件,对我们都是世Jie级难题。
就算人家把图纸给你,你也造不出来。就算我们花上十年时间研究出来了,人家也早就更新换代了。

据传下一代高光圈JI紫外光刻机,人家一出手就超过3亿美元。有人说造一艘航母要100亿美元,那么要搞一个芯片厂,需要两艘航母的价Ge。但是造成了芯片厂,不紧跟时代分分钟就会被人赶超。比如英特尔,一真就有自己的芯片厂,就因为没有领舵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台积电发展起来。
所以我们要翻越的Di一个大山就是光刻机,是自主研发,还是有什么别的方法我们后面再深入探讨;

能生产Gao端芯片的,只有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三家,能安全代工的只有台积电。霉利国会限Zhi台积电接我们的单;
硅片的原材料和相关工艺,由小日子控制着,小日子更不敢得罪他的老大;
现在只有存储芯片和专用芯片这一块,工艺要求不高的领域,我们能实现自主生产。
我们如何在硬件层面实现突破,下篇文章单独去和大家分享。反正光刻机这一个环节要实现突破,就比愚公移山还要难。

说完硬件,下面说软件。如果没有EDA我们就完全造不了芯片,那EDA四大金刚是什么?难道它比光刻机还难吗?
关键点二:如果没有EDA真的就造不了芯片了吗?什么是EDA四大金刚?如果说光刻机是“芯片之父”,那么EDA就是“芯片之母”。什么是EDA?它为什么这么重要?现在除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被OpenAI单方面对我们关闭了,这个EDA也开始加强对我们的出口管制了。

写到这里懂计算机的人应该明白了,这个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芯片设计软件的统称。工程师只有通过EDA软件的设计和优化才能生成复杂的集成电路。
现在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一台计算机,但是又有几个人真的会使用计算机。这东西在大多数人手底下只会用来打打字,聊聊天。只有会使用软件的人,才算在某些相关领域算得上是人才。比如一个设计师要接触到CAD、3D、Photoshop等设计或建模软件;一个会计或老师要会使用office等办公软件。

Adobe全家桶,就这还不全
打个比方,比如霉利国的跨国软件公司,创建于1982年的Adobe,四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在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先后收购了全球近三十家有名有姓的公司,反正你能想到的设计、排印、营销、研发相关的软件几乎全让他吃掉了,包括CAD和3DMAX。
如果全写出来那可是一个长长的大清单:Coldfusion、Flash、Fireworks、Director、Authorware、Fontgrapher等。
不管是建模,还是做动画,还是短片剪辑还是印刷、网页设计等,只要你想玩软件,几乎绕不开adobe。当时有一家叫coreldraw的加拿大公司,任你三顾茅庐还是重金You惑,就是不为所动,那是业界的清流呀!

反正这么说吧,只要你研发出一款软件,只要被adobe看上了,那基本上就是被拿下没跑了。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垄断印刷、设计等相关的所有市场。
同样道理,在芯片领域要是没有EDA,可以说芯片制作就是寸步难行。说简单点,就是芯片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完成的,没有EDA软件,那上亿级的晶体管是完不成精Que布局和连接的。
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其实就是通过EDA软件进行芯片设计和研发,然后通过台积电进行代工。
EDA软件接近百 分之八十的市场是被霉利国垄断的,剩余的那百 分之二十是我们的公司和欧洲(Siemens西门子)公司在研发,韩国的EDA方面可以忽略不计。

EDA软件四大金刚是:Synopsys(新思科技)、 Cadence(楷登电子)、 Mentor(明导软件)、Ansys
芯片设计是一个Ji其复杂的过程,霉利国的出口管制后,所有国家想发展芯片,就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替代方案了。但这可是不拍个胸脯,吹个牛皮就能搞定的事。
现在在国内有三十家左右的企业在搞EDA研发,比如华大九天。这些企业分别在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平板显示电路设计等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我们在逻辑综合、布局布线等PPA性能参数上还和国外有着较大差距。

据说华为在14nm以上的EDA工具已经可以实现国产化,但其他科技企业是不是还在依赖国际领Xian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他们自己很清楚。
所以面对美丽国的EDA软件的封Suo,我们好些芯片设计和研发公司会相当的难受了。是不是和大模型API的卡脖子一样。
当ZUI新的软件授权不给你,你的芯片就没有好用的工具了。
打个比方,华为的麒麟9000芯片和高通骁龙888+、IPHONE的A14等一样,如果拿不到新的设计软件,你就是设计出来也不给你生产,人家自己的还在断续进化。你只能看着人家从A14变成A17,啥脾气没有。

对别人软件或程序的过分依赖,就只能被动挨打。没有办法,要想发展就得自力更生,要自力更生,就需要人才和时间。EDA的国产化任重道远,一定要多管齐下,尽快赶上。
写到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说在芯片领域我们处处被动,我们为什么要把芯片发展,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了吧。下面该说说第三个关键节点,没错就是人才。
有人说You太人聪明,有人说小日子也聪明,我只能呵呵了,你看看下面这几个华人,随随便便就能让芯片业地动山摇。他们这么厉害,为什么我们还缺人才?
03、人心不古,9位华人在硅谷呼风唤雨,但利益和爱国哪个重要,这比技术封Suo更可怕前段时间有一个梗,我听说以后如梗在喉,说不出来的感觉。就是被鱼刺扎到嗓子后拔也拔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的那种,好难受呀!
什么事呢?就是下面照片上的这个人,照片被我处理后虚化掉了,因为看着他让人发冷,真的感觉好冷。

他是钱Xue森老先生的亲侄子钱永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当得知有华人得了诺奖,大家可开心了,纷纷表示祝贺的时候。人家冷冷的回了一句:“我是霉利国科学家,我是霉利国的人,和你们没关系。”他说的一点错都没有,但是看着一个长的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人,说出这样的话,真的会让我们不寒而栗。
就在当下,在霉利国芯片领域华人科学家多了去了,除了我们知道的张忠谋和黄仁勋以外,能用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芯版格局的至少还有七八位。
比如AMD的华裔掌Men人苏姿丰(湾湾人),没有她AMD就没有能力与英伟达抗衡;
除了她之外,赛灵思彭胜利、博通的陈福阳也都是呼风唤雨的人物。

联发科的蔡明介、迈威的戴伟立、联咏科技的何Tai舜、瑞昱半导体的叶南宠加上英伟达这五家完全是华人创办的芯片公司,在业界也都是响当当的存在。
这么说吧,这些在芯片领域混的风生水起的响当当的人物,不管是学成以后出去的,还是直接就生在海外的,他们全是黄皮肤的华人。
他们在全世界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不仅占据了市场,还掌握了很多技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是你想想上面的钱永健,就会明白他们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还真的很大,因为芯片战争,表面上是中美的终JI博弈,而实际上是华人和华人之间在较量,是不是很讽刺。

就一个张忠谋的台积电,全世界所有的所有的同行合并到一起都没他大,包括三星、英特尔和AMD,就这么牛。
不是我们没有人才,也不是我们不适合做芯片,只是我们在芯片领域需要能独挡一面的人才。
年纪大的人,回忆那些年除了钱老先生为代表的一众科学家,放弃在霉利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外。

在半导体领域,也曾经有很多值得被我们记住的人物,比如被杜鲁门百般刁难的王守武,麻省理工学院的谢希德、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夏培肃、芝加哥大学的汤定元、哈佛大学的黄敞、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林兰英等,都曾放弃国外的发展,回国后为我们的半导体打下相当好的基础。但是八十年代,因为时代原因,相关产业跟不上,我们才无奈掉队了。
人心不古,现在的年轻人,如果只用情怀和他们谈理想,好像没有那么管用了。如何解决芯片人才短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篇文章,和上篇一样,写起来真的很沉重。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太多了,不也一件一件都让我们突破了吗!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总比困难多。下一篇我们接着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芯片领域我们如何突破,如何变被动为主动的吧。
关注“沐牛有料”分享有趣观点和故事
—未完待续—
又长又臭
又长又臭
希望中国早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