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的鸡蛋柜台前,你拿起一盒白壳的鸡蛋,又瞥见旁边红壳的鸡蛋,价钱好像差不多,可到底买哪一种好呢?
旁边有人小声嘀咕:“白壳鸡蛋是散养的,红壳鸡蛋是喂饲料的,营养差远了。”可是,也有人说:“鸡蛋壳颜色没啥关系,别纠结。”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蛋壳颜色从何而来?
养鸡人告诉你真相鸡蛋的颜色跟母鸡的品种有直接关系。
这不是靠喂什么饲料或者散养决定的,而是鸡身体里的色素在发挥作用。
有些鸡体内分泌的原卟啉色素多,生出来的蛋壳就是红色或者棕色的;而那些分泌少或者几乎不分泌的,生出来的蛋壳就是白色的。
所以啊,不管你拿到的是白壳鸡蛋还是红壳鸡蛋,它们的“身份”都是由母鸡基因决定的,营养并没有差别。
除此之外,还有绿壳、粉壳的鸡蛋,这些特殊颜色的鸡蛋也只是因为鸡品种不同,看起来特别而已。
关于鸡蛋壳颜色的误解,很多人都容易犯。
比如有人觉得白壳鸡蛋更自然、没添加剂,也有人觉得红壳鸡蛋“更补”,这些都是基于表面观察的判断,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
土鸡蛋和养殖鸡蛋,真的更营养吗?
在很多人心里,土鸡蛋几乎跟“健康”“营养”划了等号。
尤其是在乡下长大的人,总是更偏爱散养土鸡生的蛋,觉得自己吃得更“踏实”。
的确,土鸡蛋的生产环境看起来更“亲近自然”:鸡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吃草、啄虫子,阳光浴晒得透。
可真要说到营养成分上,土鸡蛋和养殖场产的鸡蛋区别大吗?
答案很可能让你意外——区别并不大。
科学研究显示,无论是土鸡还是养殖鸡,产下的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实差别很小。
你能感受到的最大差异,可能就是口感。
土鸡蛋的味道确实更“鲜”一点,这是因为土鸡吃的虫子、草多样性高,肉质和蛋黄的风味更自然。
但这跟营养价值无关。
所以没必要因为“追求更营养”,一掷千金去买价格高的土鸡蛋。
挑鸡蛋看颜色重要吗?
关键在于新鲜度有人说,买鸡蛋别看颜色,看看它新不新鲜才最重要。
这话很有道理。
买回家才发现是放了太久的鸡蛋,不仅浪费,还可能有健康风险。
那么,买鸡蛋时该怎么判断新鲜度?
有几个简单的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一是看鸡蛋的表面。
新鲜鸡蛋的表面会有一层自然的白霜,摸起来稍微粗糙点。
如果鸡蛋表面很光滑,那可能存放时间稍长了。
二是摇一摇,把鸡蛋放在耳边晃动。
新鲜鸡蛋的蛋黄和蛋白结构紧致,完全不会有响声;但如果听到里面有液体晃动,说明鸡蛋散黄了,就不新鲜了。
不管价格多划算,碰到这样的就别买了。
如何选鸡蛋?
只看一个标准就够了总结下来,不管你是挑白壳鸡蛋还是红壳鸡蛋,不管是买超市的普通鸡蛋还是乡下鸡窝里的土鸡蛋,其实关键就一个标准:新!
鲜!
鸡蛋的新鲜度不仅影响口感,更与安全性挂钩。
如果买回来放了几天,蛋黄散了、蛋白稀了,那再好的鸡蛋也没了食用的价值。
至于蛋壳颜色和养殖方式,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
如果你觉得土鸡蛋的味道好,可以时不时奢侈一下。
如果觉得家门口超市的普通鸡蛋方便便宜,买了也没问题。
养鸡人告诉我们,鸡蛋本身并没有绝对的“高低贵贱”之分,吃得开心、买得方便才是最重要的。
鸡蛋这种食材,搭配简单、营养丰富,无论煎炒蒸煮都能令人满意。
至于白壳还是红壳、土鸡还是养殖鸡放的一窝蛋,其实真的没必要太过纠结。
我们需要认真挑的,是方法——选新鲜、选安全。
生活中似乎有许多看似“重大”的选择让我们优柔寡断,但鸡蛋告诉我们,最质朴、最美好的往往不在表面。
希望下次你买鸡蛋时,能带着这份轻松愉快的心情,挑到满意的那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