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28日强烈地震,中方领导人已经致慰问电,“愿向缅方提供需要的帮助,支持灾区人民早日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地震对缅甸凶多吉少,当地基建薄弱,救灾能力堪忧,凭借自身绝无可能有效善后。在经验、设备都缺乏的情况下,救援效果可想而知。
缅甸这个国家的特殊之处是相对封闭,如果凭一己之力能挺过去,领导人敏昂莱将军不见得会争取外援。
这次,敏昂莱非常罕见地在第一时间就发出救援请求,已经能想象灾情严重性。邀请是绿灯,才能启动,跟缅甸相似的如朝鲜发生强震,是外人想进就能进的么?
缅甸遇到的是7.9级强震,震中曼德勒附近发生了6.4级的余震,首都内比都所在地区有5.0级的余震,震源深度10公里。可以想象,这次地震的破坏程度恐怕远未统计出来。
地震无非就是破坏和救援两件事。破坏是mother nature(自然力量)的事,人类还无法阻止,虽在预警、建筑质量等方面有改进空间,每一次地震后的救援则总是大有文章。投入力量多寡能有效降低灾情,这是渺小的人类应对强震时唯一能改变的事。
缅甸地震救援的另一特殊之处是与中国密切相关,除了云南多地受到波及,更是一次国家能力和形象展示。
28日下午发生地震,29日清晨,云南救援医疗队作为中国首支救援力量,就已抵达仰光,携带了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无人机等应急救援物资。
这支救援队率先出发,属于靠前就近支持,全功能生命探测仪是探测生命迹象的,救人永远第一;地震预警系统是防止次生灾害给救援人员和当地民众带来后续伤害;便携式卫星是在基础设施可能受损的情况下建立通常对外通信;无人机能完成救援人员无法胜任的任务。这几乎是科学救援的标配。
可以把云南救援医疗队看成一个尖刀班、先遣队,肩负着为后续支持力量提供信息的重任,包括对灾情的评估、后续支持力量的及时建议,给国内精准回报所需物资,包括帐篷、毛毯、防水布、战术医院、手术设备、抗生素、止痛药的数量等。如有必要,甚至要完成架桥修路等关键通道的抢通任务,相信也会使命必达。中国队在各国援救队启动时,除了拿下抵达第一,更要争取救援生命效率第一。
从朴素感情上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国人DNA里的东西,尽己所能救死扶伤,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回应。
中国外交部在凌晨01:35分发出“答记者问”,表达中方“愿根据缅方需要,尽己所能向灾区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援和支持”。救援前提是应缅方请求,中方表态配得上中缅特殊胞波情谊。不幸中万幸,缅甸紧邻中国,尽己所能4字是一颗定心丸。
驰援缅甸,还在于这个国家有不少特殊的周边关注点。比如,电诈犯作恶多端,有人会问为什么还要去救援?还煞有介事告诫救援队要小心,天灾要防,人祸更要警惕,免得被嘎了腰子,甚至出谋划策,应该趁机把诈骗团伙一网打尽!
就算缅甸相对泰国来说,对中国更有战略和地缘价值,那都是跟救援没有直接关联的事。救援队顾名思义干的是救援的事,荡平缅北之类纯属想多了。救援队救人都忙不过来,怎么可能加戏?
救援队是一张中国名片,事关中国形象。从救援能力说,中国队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通过严守纪律、服从指挥、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展现专业、敬业、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从中缅距离来说,中国迅速派出救援队叫责无旁贷,当仁不让,是一种急人所急的义无反顾。无法想象缅甸救灾,日本人或美国人大显身手,中方无所作为的场景。
但也别忘了,就在中国队加紧出发的时候,从新德里出发的印度空军大型军机已经装载大量救援物资,几乎与中国队同时抵达了仰光。
祈祷灾难远离,苍生平安![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中国救援队一定要平安归来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大国担当的国家,生命至上,驰援缅甸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国际人道主义责任。
牢记使命担当,愿祖国繁荣昌盛
让某些人看到我们的后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