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熊向晖去见毛主席,两人畅聊了一个多钟头,出门后周总理劝:今晚聊的话绝不能外传

漫步史书 2024-12-28 16:46:50

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不过根据行程安排,他在北京就只能停留48个小时。

因此双方整个会谈安排也是十分紧张,从当天下午4时25分至晚上11时30分。

在会谈结束后,已经是深夜时分,周总理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嘱咐身边参加会谈的王海容:

“给毛主席打个电话,问问第二天什么时间去汇报。”

不过,周总理也没想到,毛主席后来在电话里直接表示,要他现在就去汇报,因此周总理也没顾得上休息,急匆匆就带着参加会谈的外交班子成员一起到了毛主席住处。

众人在毛主席会客室落座后,周总理本来想直奔主题跟毛主席汇报,没想到毛主席反而对跟在周总理身边的熊向晖感兴趣,两人始终说个不停。

令周总理是相当意外。

熊向晖在建国后就一直跟着周总理搞外交工作,基辛格访华时,他是以国务院总理助理的名义参加的。

也就是在当天晚上,熊向晖跟随周总理去见毛主席,刚一坐下,毛主席就问他:

“你在总参二部当副部长是不是?”

熊向晖虽然讶异,但还是点点头,他到总参任职是1970年,之前我们聊过,熊向晖在总参的这个兼职在后来岁月里还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只是熊向晖也不清楚,毛主席为何要在此时问这个问题。

毛主席点了一根雪茄抽起来,似是漫不经心的问:

“那个‘参谋总长’姓甚名谁啊?”

一句话,把熊向晖问的愣了一下,因为在我军之中,都是称总参谋长的,但他还是老实的回答:

“是黄永胜。”

毛主席又问:

“你同黄永胜熟不熟悉?”

熊向晖说:

“到总参以后,在会上认识了黄总长,没有单独接触过。黄总长提到过我。”

一番出人意料的谈话,令在场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不过毛主席并不在意,仍然自顾自的问,似是漫不经心,似又十分重视。

熊向晖也是后来才知道,毛主席说的是70年中央在庐山上开九届二中全会时的事儿。

当时,庐山会议期间,陈伯达伙同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煽风点火,为林彪当国家主席制造舆论。

毛主席本能的察觉了不对劲儿,于是就写了篇文章《我的一点意见》,刹住了这股风气,并点名批评了陈伯达,责成黄、吴、叶、李、邱作出检讨。

本来毛主席此举是想敲山震虎,观察一下再说,不料从庐山上下来以后,除了批判陈伯达,黄永胜等人对在庐山期间毛主席对他们的批评是只字不提。

熊向晖那时在总参谋部,正奉毛主席的指示,辅助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研究国际形势,所以对总参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对毛主席一连串的问题,就只能摇头。

毛主席此时问熊向晖,也是想了解一下总参的动向。

“你有没有看过他们的检讨,听到过这件事的传达?”

毛主席问熊向晖一句,见他又摇头,就转头又问身旁的周总理:

“他们的检讨,你在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上的讲话,发给总参没有?”

周总理说:“发了,总参和军委一共发了60多份。”

毫无疑问,按照这个印数,以熊向晖这个级别是能够了解到这件事情的,可他面对毛主席的问题,全都一无所知,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毛主席一下子也有些生气:

“他们的检讨是假的,庐山的事情还没有完,还根本没有解决。这个当中有鬼。他们还有后台。”

周总理那时还想缓和一下气氛,主动站出来坦承错误,还替几人解释,但毛主席心里跟明镜儿一样,他对在场的人说:

“那个不同。你犯错误是阳谋,他们是阴谋。实践证明,他们的检讨是假的,是阴谋,连熊向晖这样的干部都不让知道,这不是阴谋?我历来主张,党内允许有公开的反对派,绝不允许暗藏的反对派……总而言之,庐山的事,根本没有完。”

见毛主席生了气,在场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隔了一会儿,毛主席回头问熊向晖:

“你有秘书没有,起草文件、写报告是不是亲自动手。”

熊向晖点头:

“是我自己动手。”

毛主席点点头:

“那好。我这里的文件,就是一个秘书管。她的任务就是收收发发。文件来了,我自己挑选重要的看,需要提点意见的,我自己动手写,从来不让秘书代劳。共产党员一要动手,二是动口。动手动口,就是要动脑筋。现在一些大官、小官,自己不动手,不动口,不动脑筋,什么事都靠秘书,听说连科长都有秘书,搞‘秘书专政’。有的人让自己的老婆当自己的办公室主任,这不是共产党的作风,是国民党的作风。”

毛主席这话虽然说的隐秘,但熊向晖一下子就听出来他的意思。

“让自己老婆当办公室主任,不就说的是林彪么。”

毛主席没再继续说下去,而是转头听周总理汇报与基辛格会谈的情况。

有意思的是,本来汇报与基辛格会谈的情况,才是这次见面会的主题,但毛主席出人意料的与熊向晖聊了这么一个小时还多,反而成了这次见面主要要聊的情况。

等到汇报完,周总理一行人离开毛主席主持,已经是第二天凌晨2点多钟。

上了车以后,周总理拉着熊向晖嘱咐:

“今晚主席的讲话,绝对不能外传。”

熊向晖心知干系重大,因此点了点头。

事实上,毛主席之所以有这一问,还和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有关系。

本来根据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四届人大应该在1968年或者1969年召开,但因为正好处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秩序被打乱,因此只能推迟召开四届人大。

1970年3月8日,毛主席提出召开四届人大会议,并提出要修改宪法,不设国家主席。

可这样的提议,也打乱了林彪的安排部署,于是他们一行人站出来,反对毛主席这一提议,还认为毛主席应当继续当国家主席,林任副主席。

1970年八九月在庐山上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主要也是围绕这一议题进行的。

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办法,毛主席并未点破他们这一问题,而是借口批判陈伯达,让黄永胜等五人做检讨,不过因为庐山会议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九届二中全会虽然通过了要召开四届人大,但筹备工作实际上却停止了。

通过问熊向晖的几个问题,毛主席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因为像林、黄等人并没有真心悔改,而是仍然加班加点忙着抢班夺权。

毛主席表面上不动声色,绝口不提庐山会议的争议。事实上也在做积极的应对准备。

1971年8月12日,周总理请示毛主席召开四届人大的时间,毛主席提议可以安排在国庆节后,得到一致同意后,中央成立了四届人大筹备小组。

几乎与此同时,毛主席做出了南巡的决定,并先后抵达武汉、长沙、南昌、杭州、上海等地,同当地主要领导人谈话,每次谈话都谈到了庐山会议。

后来有人回忆毛主席当时对他们的谈话时还称:

“许多话都讲得很坦率,也很尖锐。”

与此同时,林彪一伙人见自己的企图无法得逞,也进行了暗中布置,可因为毛主席及时察觉,他们的计划并没有成功

当时在北京,四届人大筹备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周总理忙于起草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并调熊向晖来帮忙,完成报告中的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部分。

整个工作从8月中旬一直持续到了9月13日下午。

1971年9月13日下午,熊向晖等外事口负责同志按照约定来到乔冠华家,商量改稿事宜,可没过多久,乔冠华接了一个电话,就急匆匆离开了,又隔了一会儿,乔冠华打回电话称:

“我暂时回不来了,改稿工作暂停。”

熊向晖也从周总理那里了解到了一个情况:

“有一架三叉戟飞机向北飞去,要密切注意动向。”

当天晚上,熊向晖接到消息,才知道这架三叉戟飞机上坐着林彪一家。

熊向晖那时身体不是很好,因为两年前出过车祸,后遗症比较重,负责帮助起草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期间,人一直就是住在医院,只是没有脱离工作。

对于整件事情的经过,熊向晖了解的也比较晚。

1971年9月21日,熊向晖住院期间,探望了同样在住院的陈老总,陈老总把军委传达给他的情况又说了一遍,末了十分感慨的说:

“这样的结果最妙!”

也不光是陈老总这样认为。

随后几天,中央宣布了由叶剑英主持军委和总参的工作,叶帅还聊起了这件事,并作了一首诗:

铁鸟南飞叛未成,庐山终古显威灵。仓皇北窜埋沙碛,地下应惭汉李陵。

1971年10月20日,基辛格再次来到北京,当晚熊向晖一行赶赴毛主席住处汇报情况。

一见熊向晖,毛主席就笑呵呵的问:

"“那个‘副统帅’呢?那个‘参谋总长’哪里去了?”

熊向晖也笑道:

“主席问我的时候,我确实不知道呀!”

毛主席打趣道:“现在知道了吧?”

熊向晖说:“现在当然知道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