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孟良崮战役,蒋介石美械74师全军覆没,援军为何无动于衷?

正如历史说 2024-05-28 06:13:40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解放战争正进行到最为凶险的一年,解放军此时也正在全面处于防守的态势。

直到同年7月,我解放军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并且开始转守为攻,逐渐占据了解放战争的优势。

而我军转守为攻的重要节点,就是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带领下,强行挺进大别山,在蒋介石的心窝子上插了一把刀,弄得老蒋进退维谷,仗也打得越来越迷茫。

但刘邓大军发动鲁西南战役,并且挺进大别山之前,还有一场战役彻底奠定了山东解放区的好局面,那就是让华东野战军拼尽全力梭哈的孟良崮战役。

这场战役也是自解放战争以来,解放军第一次全力以赴和敌人硬碰硬,力求全歼敌人的一次战斗。

在孟良崮一战中,华东野战军大胆穿插,从张灵甫的面前摸了过去,把74师逼到了孟良崮上,张灵甫的全美械74师被全歼,而老蒋的不少援军竟然在看戏,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战之前 离心离德

1947年3月开始,蒋介石兵分两路,在陕北方向,胡宗南率领了25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扑向了陕北,准备直接拿下延安,替国民党做一波政治宣传。

主席审时度势后,果断放弃了延安,只留彭老总和少部分人带着胡宗南遛弯,党中央剩余的人则直接转移到陕北其他地方游击。

正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既然延安已经放弃,那么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另一个方向就绝对要胜利。

另一边,国民党汤恩伯的兵团也开始向鲁南进发,并且他们已经吸收了全面进攻的教训,学得非常聪明。

国民党大军每向前一步,都要安营扎寨,步步为营,一点分兵的意思都没有。

华东野战军观察了很多天,也没有发现任何战机。

这也不能怪国民党谨慎,因为他们已经吃了无数次亏,知道只要分兵必然会被我们逐个击破,所以还不如团成团慢慢推进。

中央军委也发电指示陈粟大军:“敌人密集不好打,不要分兵,不要性急。”

既然敌人步步为营,华东野战军正面硬碰硬也没有优势,和蒋介石的全美、全日械部队比起来,我们的正面火力的确有些捉襟见肘。

于是,粟裕大将下令全军撤退到莱芜一带,观察国民党之后的动向,看看能不能找到战机。

而在这次国民党进攻山东的汤恩伯大军中,就有国民党有“天下第一师”之称的整编74师。

在1946年的全面进攻中,74师就曾经攻占了苏皖解放区的首府淮阴,还重创了华野的三大主力之一。

74师以擅长正面作战著称,全师共三万人,绝大多数都经历过老美的直接训练,更是全部装备了美械。

师长张灵甫更是南京的警备司令,相当于古时候的九门提督或锦衣卫老大,负责保卫整个南京。

平日里,74师就驻扎在南京孝陵卫,从这里就能看出,老蒋有多么在乎这个张灵甫,有多么在乎这个74师。

这是老蒋为数不多的真正嫡系,也是老蒋手中的王炸和真正底牌。

其他后娘养的部队被打掉了,老蒋都是直接撤销他们的番号,但74师掉了一个人,老蒋都要心疼个几天,再抽调精锐给补上。

在这次的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也正是因为骄傲自大,急着秀肌肉而导致的溃败。

5月10日,蒋介石在看到华东野战军一直避战撤退后,觉得华东野战军已经无力决战,遂决定直接给陈粟来个致命一击。

他下令三个兵团同时扑向博山、沂水一线,从之前的稳扎稳打变成了急行军。

而右翼的第一兵团更是冲在了最前面,张灵甫的整编74师为核心,李天霞的整编83师以及黄百韬的整编25师左右策应。

不过,张灵甫此人心高气傲,并且据说和李天霞早有矛盾。

一是因为淞沪会战时,明明李天霞的功劳比张灵甫大得多,但最肥的74师却给了张灵甫,而100军给了李天霞。

100军就是后来解放战争中的83师。

这件事让李天霞一直怀恨在心,再加上当时的李天霞担任了第一纵队司令官,张灵甫又成了他的手下,双方的矛盾被进一步激化。

而且有传言说,张灵甫还睡过李天霞的小妾,总而言之,二人都是蒋介石的嫡系,但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也是张灵甫之后兵败身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身为饵 包围和反包围

1947年5月11日,国民党汤恩伯兵团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蒋介石的全美械嫡系部队整编74师在向坦埠方向推进。

而第一兵团的张灵甫、李天霞、黄百韬三个整编师都是老蒋的嫡系,这是要和华东野战军决战的节奏。

此时陈毅和粟裕坐在指挥部中头都要大了,看着这三支精锐的美械师,还有一支全美械师,一时不知道这块硬骨头该怎么啃。

不过很快,战机骤然出现,粟裕也迅速下达了命令,准备直接在孟良崮和汤恩伯兵团决战。

这个决定其实非常冒险,因为当时我军在正面战场打汤恩伯兵团还是有些吃力的,再加上我军在之前从来没打过这种硬碰硬的正面战斗,节奏一旦变了,战士们能不能习惯也未可知。

但粟裕看到的这个战机,却是极为宝贵的,甚至宝贵到能改变整个山东战场的局势。

原来,张灵甫立功心切,不仅带着李天霞和黄百韬从右翼长驱直入,他还甩开了二人,自己跑在了前面。

而我军知道这个消息后,便开始瞒天过海,直接从张灵甫的脸上穿插到了他的身后,在穿插的时候华东野战军最近距离张灵甫的部队只有几百米,但就是没被发现。

这种胆魄、这种神仙仗,也就只有粟裕敢打。

等到12日晨起,张灵甫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华东野战军的大军已经绕到了张灵甫的屁股后,并且开始阻断李天霞和黄百韬的援军。

25师和83师先后和张灵甫断了联系,张灵甫此时还在懵逼状态,直到14日的时候,他得知天马山等地失守,这才知道华东野战军早就莫名其妙地绕到了自己的屁股后面。

张灵甫也算是身经百战的名将,知道自己即将被华东野战军包饺子,于是拼了老命地向垛庄方向突围。

结果就是,垛庄在15日就被我军攻占,张灵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转身上了孟良崮,准备据险而守,等待侧翼部队的支援。

很快,华东野战军就完成了对孟良崮的合围,一场大战也即将开始。

蒋介石得知74师被包围时非常震惊,但随后就想到了一个妙计,张灵甫在这一点上和蒋介石想到了一块去。

孟良崮位居高点,易守难攻,虽然不利于大部队展开,但总体还是有居高临下的巨大优势。

如果侧翼部队可以及时支援,那么包了张灵甫的华东野战军一旦啃不下来74师,最终等待华东野战军的,就是被蒋介石的大军反包围。

蒋介石迅速电令汤恩伯,派遣了整编11师、65师、25师、83师等10个整编师,开始向孟良崮靠拢,准备为张灵甫解围。

这一招堪称妙招,一旦华东野战军攻不下孟良崮,等待他们的就是被全歼。

而张灵甫此时的建制尚且完整,根本没损失多少人,一个全美械师的3万人固守一个山头,其进攻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这10个整编师,最近的距离孟良崮只有十几公里,不到一天的路程。

留给华东野战军的时间非常短,甚至可以用危急来形容。

此时,最危险的根本不是张灵甫的74师,而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一旦不能同时阻击敌军并且歼灭74师,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更别提此时的张灵甫还有蒋介石的空投弹药,他还以为自己即将立下不世之功。

此时,陈粟又一次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难题,究竟是放弃围攻张灵甫,迅速突围,还是死磕孟良崮,吃下整编74师?

最终,粟裕大将拍板决定,全力攻打74师,力求将他们歼灭在孟良崮上。

如果华东野战军继续突围,那山东的情况只会更糟,但如果今天灭了74师,那华东野战军的危局也就不攻自破。

陈毅和中央军委也表示支持,就这样,一场包围和反包围的大战正式开始。

上天无路

入地无门

1947年5月15日,孟良崮战役的决战正式开始,华东野战军开始全面进攻,而张灵甫也不甘示弱。

这也是华东野战军自从解放战争以来,打得最为惨烈的一战,踩着烈士的尸体往上冲,解放军如同割麦子一样地倒下,就是孟良崮一战的真实情况。

而另一边的阻击战线也同样吃紧,但打了一阵子解放军也发现,阻击部队似乎没有那么积极。

要知道,当时黄百韬的部队距离孟良崮仅仅5公里,但这最后5公里的防线,黄百韬却两天都没打下来。

当时黄百韬可同样是整编师建制,足足三万人去打华东野战军的四个团,却没打出什么结果,反而损失惨重。

另一边的李天霞更是直接划起了水,由于李天霞和张灵甫早就互相看不顺眼,他恨不得张灵甫直接死在孟良崮上,自己也好能水涨船高。

李天霞一边喊着:“我马上来”,一边慢悠悠地在外围逛街,没有任何救援张灵甫的意思。

再说其他的支援部队,还没进入到孟良崮内线就已经如入泥沼。

不知道的可能还以为华东野战军有一百万人,分兵这么多地方,还处处都能打赢。

实际上是粟裕和陈毅早就看透了国民党的小九九。

这些整编师大部分都是老蒋的嫡系,他们之间同样有互相竞争的关系。

失去自己的部队就等于失去了势力,也同样会遭到蒋介石的问责。

张灵甫死了,可能老蒋骂他们一顿就完了,如果张灵甫死了,自己的部队还打没了,那老蒋可能会直接撤他们的职。

所以,黄百韬这种都算打得尽力的了,可想而知张灵甫当时有多绝望。

蒋介石的整整10个整编师,愣是没有一支突破华东野战军少得可怜的防线。

15日下午13时,华东野战军对孟良崮发起了总攻,战士们前赴后继,一直打到了16日上午,终于清干净了74师的主要阵地,上了孟良崮。

最终,整编74师被全歼于孟良崮之上,整整3万人加上83师的一个团,共计3.2万人死在了孟良崮上。

而解放军前赴后继,付出了1.2万人的伤亡。

要知道,华东野战军这一战中仅仅有27万人参战,而蒋介石的外围部队有40万人。

你说老蒋不会打仗,他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反包围的办法,并且调集大军来援。

你说蒋介石会打仗,他又不知道自己的兵都是什么德行,在战场上看到战友死了都不带眨眼的。

整编74师被全歼后,国民党在山东的重点进攻也玩到了头,至此,华东的战局彻底扭转,紧接着就是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弄得蒋介石进退不得,最终输掉了整个解放战争。

可以说,孟良崮战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及后续淮海战役胜利的基础和伏笔。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汤恩伯被蒋介石问责,蒋介石气得拿起手杖对着汤恩伯的头就是两锤,弄得汤恩伯头破血流。

而在外围划水的李天霞也自然被问责。

不过李天霞在军中的关系很硬,蒋介石本来判处了这货枪毙,但随后又改成了无期徒刑,过了几天又放了出来。

只能说,张灵甫的死,并没有让国军醒过来,也没有对国民党在华东的战斗产生任何影响,从一个军人的角度来讲,张灵甫的确是死得委屈。

如果换成是解放军被围在孟良崮上,外围有将近40万的救援兵力,国民党的包围部队早就被全歼了。

国民党军纪散漫,缺少准备,即便是战术做对了,也是偶然位置,在战略上没有任何准备,这也是这一仗国民党一败涂地的原因。

国民党重点进攻被粉碎后,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解放了整个长江以北,和国民党形成了隔江对峙的态势。

蒋介石被迫通电下野,逃往台湾,至此,中国大陆终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民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0 阅读:1

正如历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