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恋”1300万人,中国陷入“性萧条”时代?

醉柳聊娱乐 2023-07-01 07:37:01

不知从何时开始,“低欲”和“少子化”成了日本青年们的标签。

出门社交?极高物欲?传宗接代?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对它们“say no”。

所谓的“低欲”,不仅仅是物质欲望降低,还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比如“性欲低”导致青年们对于孕育后代的欲望,大幅度降低。

于是,在日本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佛系青年”,颇有“家族终结在我这一代”的意思。

听起来,很洒脱很随意,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低欲望”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而又是为什么?

日本最为鼎盛的性文化,会在今天慢慢消失?

日本会是中国的未来吗?

众所周知,日本的性文化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在灯红酒绿的街头,客人们可以找到情感旅馆等等场所。

可就是在这样的国度,青年们已经很久没有表达过“爱”了。

松井,26岁,一个长相并不突出的喜剧演员。

作为喜剧演员,自信似乎成了一种天赋,

可对于松井来说,和女孩沟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换言之,他没有自信。

每当他鼓起勇气想要约女孩约会时,就会遭到无情的拒绝。

根据调查显示,18-34岁人群中,超过40%的人还是处子身,

更让人惊讶的是,已经超过60%的人表示自己没有谈过恋爱。

而松井就是日本“无性大军”中的一员。

而在他的身边,像他一样的人,比比皆是。

用日本人的话来说:建立一段亲密关系并不容易,

男人们宁可躲在家里观看色情片,也不愿陪女孩约会。

当然,这种想法仅仅是千万种理由中的一种。

有可能是害怕亲密关系,也有可能是不愿再被关系所束缚。

根据东京大学研究人员表示:日本18-39岁之间,

男性有25.8%没有性经验,女性有24.6%没有性经验。

日本,似乎陷入了“性萧条”时代。

“无性恋”走上了历史舞台,当然,还有一个残忍的真相:全世界有大约7000万“无性恋”。

所谓“无性恋”:缺乏或者有着低度性欲的状态。

换言之,想要亲亲抱抱举高高,但对做爱没有丝毫兴趣。

这类人群,也会满足自己,但对于其他人提出的性需求,只会感到头皮发麻。

而“无性”也是“低欲望”其中一种,归根结底,是人们的欲望一再降低。

但不论是哪种想法,它所投射出来的真实目的似乎只有一个:经济。

经济不景气,可思想在觉醒,无力培养下一代成为了日本的通病。

“内忧外患”之下,性爱早已不是解决压力的唯一方式。

没钱、没时间、没出路,让“低欲”慢慢走进了日本人的生活中。

人口出生率低,导致经济上不去,经济越来越不景气,

又让更多人产生不愿生育后代的想法。

循环往复,日本陷入了死胡同。

而这一状态,似乎早有端倪。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让整个日本陷入了困顿之中,

2008年金融危机再一次让日本倒地不起。

接二连三的金融危机,已经让百姓们失去了信心。

尤其是日本大地震之后,不少人的想法已经被生死所改观,

百姓们的生活似乎再也经受不起折腾。

于是,日本人开始拼命存钱。

因为无法预知下一次危机,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危机。

这和中国百姓的想法大概一致,只有钱才能让人心有底气,

那么如何有钱?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只有存钱这一种办法。

为了存钱,日本百姓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拒绝奢侈品,不管如何打折、如何降价,日本人就是不为所动。

再者便是拒绝房贷、车贷压力,房子可以租,

车子更不是必需品,毕竟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乘坐公交与地铁。

他们在用极低的物欲控制着基础生活。

虽然对于个人而言,这的确省钱了,可从大层面来讲,这却并没有让大环境变好。

由于百姓们的物欲低,大部分企业经济状况也陷入了低迷状态,

裁员、倒闭,又让更多的人失业。

于是,新一轮的恶循环又开始了。

经济是决定一切的硬基础,同样也决定了教育。

在中国,越有名气的学校,学费越低,

上学后还有很多助学基金、补助,花最少的钱,上最好的学校。

可日本恰恰与之相反。

例如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等知名院校,

学费却出奇昂贵,除去富家子弟之外的学生,对于学费都很吃力。

而高昂的学费也就将一部分贫困学子困在了门外。

精英只占少数,大部分还是普通人。

当教育关上了窗,下一代的命运可想而知,重复父辈的平庸已然成了他们的宿命。

教育跟不上,那么优质工作的大门更是可望不可及。

在日本,临时工占比大多数,而正式员工大多数毕业于名牌大学。

虽然工资每小时1200日元,折合人民币60元,但挡不住日本的消费水平高。

从教育到工作,社会阶级固化牢牢地将日本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你想要冲破阶级?很难。

这也就导致,即便拼命存钱,到头来可能也是一场空。

而这场看得见的命运,也已经让日本青年心灰意冷。

如果一切无法改变,为何还要做出改变?

于是,他们索性放弃结婚,放弃养育后代,彻底躺平。

而日本的命运,是否会成为中国的未来?

如果按照眼下的发展状态,答案已经极其明显:是的。

前面提到全世界“无性恋”大约有7000万人,而藏在中国的就高达1300万。

他们与常人无异,但却隐藏在各大媒体之中,靠着情感互动app寻求心理和生理上的安慰。

根据调查显示,有超过42%的人从未有过性生活,这样的数据让人瞠目结舌。

而他们消失的性欲到底去了哪?

虽然社会发展飞速,青年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与日俱增。

但在性关系上,中国青年依旧趋向于保守。

大多数人认为性关系无法接受约炮,而发生性关系的对象应该是稳定关系中的伴侣。

并且对于女性来说,在约炮中体会到的愉悦概率是低于稳定关系中的概率。

换言之,大部分人并不信任一段可以随时结束的性关系。

那你或许会问,谈恋爱不就解决所有问题了吗?

但真实的数据或许会再次让你震惊。

根据202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9年单身率已经冲破了2.6亿,且城市级别越高,比率越大。

一线城市的单身率甚至达到了34%。

“不恋爱、不结婚”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另一种选择。

从社会新闻不难发现,老一辈所崇尚的稳定婚姻状态已经日益减少。

对于追求保守的中国青年来说,不接受约炮,也不愿恋爱结婚,“做爱”自然遥遥无期。

从人到车房,再到社会关系压力,一步步挤压着青年们留给“性爱”的时间。

虽然“性”只占人们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可它投射出来的问题却很多。

当初,中国青年们大喊着躺平,可却暗自内卷。

996、狼性计划等等,都是这段时期的产物。

但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的现状,各个行业已经进入到了平稳状态,内卷出了很多新花样。

这也导致,不少行业想用最少的付出换取最大的利益。

起初,人们还算买账,可物极必反,

付出200%的努力后,却只看到了80%的成效,这显然让人心理极度不平衡。

富人依旧很富,穷人依旧稳定。

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让更多的人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了贫富差距。

原来大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可如今现实却血淋淋的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豪车、豪宅不断刷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认知。

在这样的环境下,躺平状态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而中国的“低欲”也发展到了萌芽状态。

近几年,人们开始慢慢摆脱“内卷”,不少人开始“认命”。

就像马云所言:“如今的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房贷、车贷、养育孩子的经费等等,全部压在了年轻一代的身上。

而单身率增加也是“低欲望”的表现形式之一。

单身率增加,结婚率还会增加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

如今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崇尚“自由论”、“享受论”。

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中国青年对于“低欲望”的态度。

曾经的中国社会,成家立业、事业有成、衣锦还乡才是主论调。

可如今却有了大大的不同,“佛系”开始成为主流。

并且,中国发展到至今,仍旧还是“人情社会”。

中国社科院曾发布过一篇名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研究报告,

在报告中指出,父辈有资源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成为干部。

这一现象在城乡最为明显。

而这也是社会阶级固化最鲜明的表现,毕竟资源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资源少、压力大,再不“佛系”仿佛已经成了人群中的异类。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小时候,我们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宇航员,而不是成为房车贷的奴隶。

可随着时光的穿梭,时代的洪流推着我们站在了成年人的旋涡中。

步入成年人的社会,我们才发现,努力并不是唯一,

而人生的试卷,也不再是高考的数学答卷,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虽然当今社会已经出现了“低物欲”的雏形,但这并不代表着是绝对坏事。

我们努力也并不是只为了追寻一种人生,“无性”也并不可怕。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我认可的生活方式,

而“低欲望”不仅仅是生活态度的转变,或许也是精神思想的优化。

文|71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0

醉柳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