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大半为共产党军......与敌交战一万五千次,与共产党军交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兵力中,半数以上是共产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共产党军占半数,而七万四千俘虏中,共产党军所占不过三成五......这表明重庆军的劣根性,也说明共产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
《朝日新闻》昭和十八年(1943年)一月十五日

一直以来关于质疑中国共产党是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的声音不绝于耳,从对手的角度来看总该能唤醒一部分人了。我们不否认在抗战的第一年,大量国民党军的爱国将士英勇不屈,血洒疆场,他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但是他们改变不了上层的无能。
一、中国共产党-抗日中流砥柱抗战进行了十四年,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就将绝大部分兵力用来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对重亲方面采取了拉拢腐化的政策。日本人始终认为可以和重庆共存却不能和共产党共存,共产党才是心腹大患。
1941年1月10日,东条英机做总结报告时说:昭和15年重庆军的抗战特色为作战非常之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产党军于去年8月在华北进行了反攻,与之相比,蒋介石嫡系及旁系军队采取了守势。

1943年,北平伪《新民报》发表刊文:吾人对解决大东亚战争之关键之中国事迹之终局,乃在解决共产党军,此当再加确认也。
共产党虽然弱小,但却是中国最彻底的抗战力量,坚决抵抗到底,还我主权独立,民族自由,抗战打多少年,共产党就抵抗多少年,一直打到完全胜利,绝不投降,这样的力量才配得上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我们说共产党的敌后游击战是击败日军的重要作战模式,也是非常符合中国特色的作战样式,我们人口多于日本,我们国力弱于日本,我们疆域远超日本。

这么正确的样板放在这,国民党不可能不学,事实上蒋介石也在实践国民党的敌后抗战,大力发展自己的敌后游击队。
在鲁南苏北有韩德勤、于学忠的第24集团军,在江浙有戴笠、杜月笙的忠义救国军,在察哈尔一带有石友三、鹿钟麟、庞炳勋的冀察游击军,在太行山有万福林的53军和孙殿英的新五军,在安徽有廖磊的21集团军等等,这些都是国民党撒到敌后的游击军队。
到1939年国民党在敌后的总兵力超过了100万,超过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三倍,先不说这个数字的真假,我在想,难道不是日军推进太快,他们防守的正面战场被迫成了敌后吗?

打游击战有两个要点,首先第一个必须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群众要支持,第二个游击战很艰苦,自己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品质,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一个也不具备。所以,所谓的国民党敌后游击队就成为伪军源源不断的兵源。
韩德勤和于学忠抗日态度挺好,韩德勤部下李长江带领1.2万人投敌,当了伪军,手下10个保安旅中的5个投降;于学忠部下秦启荣当了汉奸;戴笠的部下更是乌合之众,10万美械装备的部队其中5万被副总指挥何兴建领着投降日军;石友三更扯淡,大汉奸,勾结日军屠杀抗日军民,搞得部下都看不下去了,被部下活埋。

庞炳勋前期也抗日,当了游击队后投降日军,有资料说他带着7万人当了伪军,万福麟参加过长城抗战,在太行山打游击,好汉一条,但是孙殿英就不能提了,公开投敌,担任伪军第六方面军总司令,还有沈鸿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还有朱怀冰,外号摩擦专家,打八路军的时间远远超过和日军作战的时间。

总结而言,这些敌后搞游击战的国民党军一半以上都投降了日军,当了伪军,使得中国战场成为反法西斯战场中唯一一个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的战场,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