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追完《蛮好的人生》前两集,我盯着屏幕缓了半小时——孙俪在河边被丈夫推开后那滴憋了又憋的眼泪,直接砸进了观众心里。

当内娱还在被“假哭”“挤眼药水”刷屏时,孙俪用一场教科书级的哭戏,给所有演员上了一课。

4月17日,孙俪主演的都市剧《蛮好的人生》在CCTV-8和优酷同步开播。

这部由汪俊执导、耗时6年孵化的“上海出品”力作,讲述了39岁保险精英胡曼黎(孙俪饰)突遭婚姻背叛与职场打击,与28岁落魄富二代薛晓舟(董子健饰)从“死对头”变“开单搭子”的逆袭故事。

但观众的注意力,从第一集就被孙俪的演技牢牢锁死——尤其是那场“被出轨”的哭戏。

从发现丈夫出轨时的眼神骤冷,到听小三挑衅时强撑的高傲;从主动挽回被推开后的泪雾翻涌,到深夜抱着奖杯终于绷不住的放声大哭……孙俪的哭戏像剥洋葱,层层递进却毫无痕迹。

最绝的是她在河边“考验丈夫”反被甩进水里那场戏:湿漉漉爬上岸时,脸上分不清是河水还是泪水,眼神从不甘到失望再到自嘲,连嘴角的抽搐都带着“我怎么这么傻”的钝痛。

这种“把情绪揉碎了喂给观众”的表演,让弹幕刷爆:“孙俪的眼泪是带钩子的,直接勾着心尖疼!”

反观内娱“假哭”乱象,对比更扎心。

有的演员哭时五官“焊死”,靠眼药水硬挤;有的表情狰狞却没眼泪,像在表演“无能狂怒”;更有甚者全程“皱眉瞪眼抿嘴三连”,把悲伤演成了“我在用力哭”。

就像网友调侃的:“看某些演员哭戏像看AI表演,而孙俪的哭戏,是活人在替观众疼。”

孙俪的哭戏为何能封神?

答案藏在细节里。

剧中胡曼黎是上海女人,走路时双手微抬、步子又快又飒;说话时小嘴“嘟嘟囔囔”,惊讶时会下意识张圆嘴巴——这些被观众称为“上海小阿姨灵魂复刻”的细节,都是孙俪和编剧反复打磨的结果。

她曾透露,为了演好保险销售,专门去上海保险公司蹲点,观察业务员怎么和客户打交道、被拒绝时的微表情变化。

“胡曼黎不是完美的女强人,她会在闺蜜面前掉眼泪,会为了挽回婚姻穿性感睡衣,甚至会在失败后自暴自弃摔东西——这些‘不体面’,才是真实的人生。”

更动人的是,孙俪把对职场女性的共情融进了角色。
拍摄期间,她和制片人张玲燕(刚出月子3天就来谈项目的职场妈妈)聊到崩溃:“她看着镜头里的胡曼黎,说‘她闹腾咋呼的样子,像极了我加班到凌晨还要给孩子冲奶粉的模样’。”这种“演的是角色,照见的是千万女性”的共鸣,让胡曼黎的哭戏不再是“表演”,而是无数职场妈妈、妻子、女儿的情绪出口。
内娱该醒醒了:观众要的从来不是“漂亮的哭”《蛮好的人生》开播后,#孙俪哭戏层次感#冲上热搜,网友评论扎心又真实:“终于不用看‘假哭’辣眼睛了!”“孙俪用演技证明:演员的脸是用来传递情绪的,不是用来当花瓶的。”
这恰恰戳中了内娱的痛处。
近年来,“颜值即正义”的风气让不少演员本末倒置:拍哭戏先找角度,怕哭花妆;演情绪戏只凹造型,不愿“丑化”自己。
可观众要的从来不是“漂亮的哭”,而是“真实的疼”。
就像孙俪在采访里说的:“胡曼黎可以狼狈,可以崩溃,但不能不真实。因为观众能看出你是在演,还是真的‘活成了她’。”
《蛮好的人生》或许给行业提了个醒:当“假哭”“摆拍”被观众用脚投票,当孙俪的演技被全网“求教学”,内娱该回到演员的初心了——不是“我要当明星”,而是“我要演活人”。
毕竟,观众愿意为胡曼黎的眼泪买单,不是因为孙俪是“娘娘”,而是因为她让我们看到了“人”该有的样子。
今晚继续追《蛮好的人生》,不为别的,就想看看孙俪还能带来多少“活人式”表演。
毕竟,内娱需要更多这样的“演技标杆”,而我们,也该给认真演戏的演员,多一点掌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