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红利期已过,写作还有意义吗?

槃鹰 2023-03-01 17:20:33

今天有一个社群的朋友问我:

公众号的红利期已过,你这么坚持日更去写文章,还有意义吗?

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他也明白写作是一门值得学习的技能,有很多诸如提升表达能力、锻炼思考能力、持续积累影响力这样一些好处。

但是,在当前这样的大环境(人们的时间正日渐被短视频所占据,比如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读文章的人正越来越少)下面,坚持写作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他的心思我很明白,就是害怕这样持续写,写上一年、两年、三年还没有结果,最终变不了现,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实质的改变,所以觉得这样投入的时间是不值得的。

这确实是很多初学写作的朋友的疑问,曾经也困扰了我很长的时间。

这个问题,我是怎么解决的?

我问了自己一些问题(当然,我没有一下子就清晰地问出了这些问题,它们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冒出来的)。

1、真的存在红利期吗?什么是红利期?

在生财圈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赚钱的项目,可以说生财是互联网赚钱信息分享最快的社群。

很多互联网赚钱的项目,都是先在生财的圈子里分享,然后才慢慢被传开。

抓住某一个红利,跟着有结果的人,然后复制他们的实操经验,实干,赚钱,就是这样的逻辑。

我浸泡了一年,才逐渐明白红利是怎么一回事。

红利实际上是一种短暂的供需失衡。

一个平台,或者说一个市场,它的需求很旺盛,但是供应者还很少,这就产生了红利。

先进入者,就能吃到这个红利。

即便你在这方面的经验不是很足,思维、技能都还没到那个层面,但是,由于竞争不足,这些不会影响你获利。

这就好比是你是一只狼,你发现一片茂盛大草原,而里面的羊很多很多,随便你吃。

规则都没有建立,一切都是蛮荒,这时候是很爽的。

为了活跃整个系统,平台也不会有太多的限制,因此它巴不得你吃得越多越好,以吸引更多的狼进来。

而随着进入者的增多,竞争加剧,而羊也在快速减少,为了保持平衡,平台就会增加限制,来收取租金。

这时候到这片草原吃到羊的成本越来越高,红利期就慢慢消失了。

所以,红利期是存在的,而且有很多人都吃到了红利。

2、哪些人能吃到红利?

在生财,我也跟着做过闲鱼的无货源项目,还有视频号带货,赚到了一点点钱。

我发现的一个真相是:

那些行动果决,不患得患失,更明白事物底层认知的人,或者原本就有积累的人,更容易吃到红利。

拿视频号带货举例子,去年视频号有红利,在3月份前后,有人就开始在视频号带货赚钱了。

因为视频号相对抖音,还是一块处女地,里面内容极度缺乏,更关键的是它的用户群体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中老年人群和宝妈人群,这个群体是未被电商完全开发过的群体。

这就存在一个很大的机会。

多的日入几万,少的几千,我的感觉就是看着别人赚钱,自己也很心动。

然后,我也跟着做了起来,但是做了一段时间,我就不想做了。

为什么呢?一方面,我缺乏持久的动机。

因为每天做的就是搬视频,选商品,机械操作,非常枯燥。

另一方面,我发现这件事情的核心是:选品能力,也就是用户思维。

大家都是一样的操作,从抖音快手搬视频过来,挂商品链接带货。

那么,搬什么视频、带什么货就是关键了。

而随着人员地进入,平台的规则趋严,必然导致红利期快速消失。

在这个红利期消失的过程中,我不太可能把这个选品能力锻炼得很好,并赚到很多钱。

只有可能我锻炼好这个选品能力,然后在下一次另外一个别的什么平台出现红利的时候,我才能抓住机会,快速地赚到一些钱。

所以,在这次视频号带货上赚到钱的人,很多是之前在抖音、快手上带过货,有过成功或失败经验的人。

他们是绝对的头部,因为他们的思维、技能都准备在那了,只需要这个机会。

3、红利期和我有什么关系?

然后,我自然会问,这个红利期和我的关系是什么?

上面说我要做好带货,核心就是选品的能力。

我就问自己,愿不愿意花很长的时间去锻炼这个能力,然后以后更多地做这方面的事情。

换个角度:

因为时间有限,如果我要锻炼一个核心能力,我应该锻炼哪一个?

我发现答案不是去做这个选品,我还是希望提升读写的能力,在读写中提升认知。

因为读书和写作是我喜欢的事情,我能长期做,不会觉得痛苦。

所以,我就决定把带货的事情放下了,然后聚焦到读书、写作、思考上来,以3~5年的时间周期来规划我的成长。

这就是我内观,由自己的内心出发。

如果这件事情,自己不能持久的做,那其实红不红利和我都没有什么关系,我就不需要太去关注它。

我应该做的是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比。

比如今天,我又写一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我对自己成长的认知又加深了一点点;

或者又改进一个不好的思维习惯,克服了一个情绪的问题;

得到了几个用户的点赞和正向的反馈;

粉丝又增长了几十上百个;

我的文章的阅读量也在上升当中;

我的写作肌肉也会锻炼得越来越结实。

这样就可保证,在我的地图上面,我正在稳步地向自己的目标推进,试问,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吗?

更为重要的是,写作表面上看是一个基础能力,但实际上它锻炼的并非只是写作的技巧。

而是关乎你对事物的底层认知以及成事的能力。

我们看一篇文章写得好,是因为它不仅提供了我不知道的信息,还可能是我不了解的认知,更可能是作者做到了我没有做到的事情,这可以给我很多启发和改变的动力。

比如,一篇写早起好处的文章,如果作者只是泛泛地说早起有什么好处,你可能不会怎么动心。

但是,如果它不仅写了早起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为什么可以带来这些好处,并且作者就是一个早起的践行者(坚持了三年的早起者,并因早起改变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我们肯定会更信服,对吧?

事实上,用户的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总是不变的,变的是满足需求的形式和方法。

而拥有了这背后的这些底层认知,就不仅可以用在写作上面,也可以用在短视频、直播上面,进行迁移。

这其实就达到了一种一通百通、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所以,我还是会继续写,先写个三五年再说。

共勉。

今天是日更第249/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34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学习的成长社群,欢迎关注私信,一起来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