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25日,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纪委常委、开国上将——王建安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按理说,作为一位开国将领,王建安将军的追悼会应该会办得比较隆重,但事实情况却正好相反,他去世后不仅没有举行追悼会,就连他生前的老战友、老部下们都没有通知。
以至于在将军去世后一个月后,他的那些老战友、老部下才得知消息。
那么,王建安将军为何要如此呢?
王建安是一位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走出来的我军高级将领,全国解放前夕,他已经是兵团司令员了,然而在建国后,他却长期担任副职,他的一些领导都是昔日的老部下。
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期间,他因病休养没有具体的职位,故而没有授衔,直到1956年1月才为他单独授衔,但仍担任副职(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为此,叶剑英元帅曾对他说道:“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事实上,王建安将军从始至终都没有因为长期身居副职而怨天尤人,因为对于他而言,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并不是为了升官。
对待工作,王建安将军始终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对待生活,将军则更是简单朴素、反对特殊。
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使将军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平时基本上只能吃植物油,但将军家客人比较多,按标准供应的植物油根本不够吃。于是,秘书便通过相关部门在地方粮油店免票购买了10斤花生油。怎料,将军得知此事后,大为愤怒:
“高级干部免票买几斤油,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却超出了规定范围。如果高级干部都这么做,那岂不把党风带坏了!”
最后,按将军的指示,秘书按议价油向粮油店补了钱,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王建安将军不仅对自己严格,对待家人也是一样。
王建安将军的夫人牛玉清从部队复员后,原本有好几次机会可以重新穿上军装,这在当时也有过很多先例,但王建安将军却坚决不同意。
后来,将军调到军委工作,组织上考虑到他们夫妇年事已高,几个孩子又都在外地工作,于是便考虑调一两个回北京来工作,也方便照顾他,但将军坚决不让,他说:
“子女在哪儿参加工作就在哪儿干,不能借故调进大城市。”
直到将军去世,他的子女没有一个被调回北京工作。
将军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生前省吃俭用,临终前也要叮嘱家人: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送花圈、不葬八宝山,将骨灰撒到老家的土地里肥田……
所以,在将军去世当天,夫人牛玉清就向组织上反映了王建安生前的遗嘱,并建议按照他的遗愿办。
当时,将军的几个孩子也纷纷从外地赶来商量父亲的后事,最后还作出了“五个不”的决定,即:第一、不开追悼会;第二、不送花圈;第三、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第四、不通知将军生前的好友;第五、不请负责同志护送遗体火化。
一个月后,当那些老战友、老部下们得知将军去世的消息后,都大为震惊,互相追问道:“建安同志什么时候去世的?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啊?”
最后,大家还都抱怨将军的夫人牛玉清,为什么没有通知他们一声。对此,牛玉清对大家解释说:这是王建安将军生前特意做出的安排,之所以不告诉你们,是因为他不想因为个人的事情浪费国家资源。
王建安将军去世后,中共中央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称赞他是一位“党的观念强、组织纪律性好的优秀党员”,是一位“坚持实事求是、勤勤恳恳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如今,在湖北红安烈士陵园内可以见到王建安将军和夫人牛玉清的墓,墓后“浩气长存”四个字,是对将军一生最好的肯定。
王建安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身上那些无比珍贵的精神品质,却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