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号差点被导弹击中,但最要命的是没有警报!连胡塞"原始"的反舰弹道导弹都发现不了,更别说中国海量的东风快递。
导弹差点击中航母据俄媒近日报道,美国西点军校智库"反恐中心"在其月刊《CTC守望》中发文称,2024年6月,胡塞武装发射的一枚导弹在距离"艾森豪威尔"号航母200米的地方溅落,差一丁点就打中了。
更要命的是,这枚导弹坠海之前,美军几乎没能发出任何警报,看到巨大的水柱,才知道自己被导弹袭击了。文中说,“艾森豪威尔”号在胡塞武装的导弹面前如此脆弱,让人们怀疑美国海军是否做好了与中国对抗的准备。
(相关报道)
“艾森豪威尔”号是美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第二艘,1977年10月18日服役,至今已服役近半个世纪,计划2029年退役,也就是说,“艾森豪威尔”再过5年就退休了,没想到摊上了这档子倒霉事。
导弹落点距离航母200米,已经算是毫厘之差了,要知道“艾森豪威尔”可是一个长330米,宽77米的庞然大物。
还原袭击过程5月30日,“艾森豪威尔”号对胡塞武装控制区进行了13次空袭,从而间接暴露了自身的位置,给了胡塞武装对其进行火力打击的机会。
当时“艾森豪威尔”号所在的红海南部,最大宽度仅约300公里,机动空间非常有限,再加上航母体形庞大,很容易被发现,使得胡塞武装对"艾森豪威尔"号进行了2次火力打击。
遭到打击之后,“艾森豪威尔”火速向北远离胡塞控制区,通过6月2日欧空局的卫星图像,可以发现,这一天的9点,“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编队跑到了也门荷台达港以北约1200公里的地方,相当于在一两天的时间里向北移动了800公里,动作不可谓不迅速。
更有意思的是,“艾森豪威尔”还着急忙慌地进行了一次补给。6月2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舰长发布了一组航母补给视频,"供应"级快速支援舰对“艾森豪威尔”号进行了燃油补给。
("艾森豪威尔"号补给)
由于“艾森豪威尔”号是核动力航母,无需舰用燃料,因此,可以确定补充的是航空燃油。“艾森豪威尔”可携航油约1万吨,可供F-18E/F舰载机执行约1500次作战任务,以平均每天120架次的最大出动率计算,可执行12天的满负荷作战。
要知道,虽然“艾森豪威尔”号已经对胡塞控制区发动了13次空袭,但每次空袭肯定达不到120架次的最大出动率,由于胡塞没有制空权,不需要护航,一次空袭能达到30架次就不错了,因此,“艾森豪威尔”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急着补充航油。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遭到打击时,“艾森豪威尔”号的舰载机采取了紧急升空避险的措施,再加上不少舰载机在只有少量燃油的情况下就被迫起飞了,集中降落时又要排队,需要用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长滞空时间,这样一来油耗量就更大了。
更明显的迹象是,此后的四个月里,代替“艾森豪威尔”号执行任务的"罗斯福"号与"林肯"号都没有再度进入红海,最多只是在亚丁湾入口处徘徊,这就很说明问题。
由此可见,胡塞导弹差点命中“艾森豪威尔”号的可信度很高,结合“艾森豪威尔”号的甲板被盖了白布,表明其甲板很可能出现了损坏,不是被击中了,就是在舰载机紧急起飞或集中降落时发生事故,损坏了甲板。
("艾森豪威尔"号甲板铺了白布)
胡塞的反航母战术靠蒙这也反映了胡塞所谓的"反舰弹道导弹"水分很大,300公里的距离都能打偏200米,这至少表明胡塞的反舰弹道导弹没有导引头或是导引头未起作用。再加上胡塞没有持续跟踪美军航母的手段,也就无法对反舰弹道导弹进行中继制导。
因此,胡塞大概率只能靠打提前量的方式对高速行进的航母发动集火攻击,也就是说,基本上是靠蒙的。胡塞选择了用战术弥补技术的不足,其攻势展现出了高度的“协同性”,采取了分批次发射各类无人机、反舰巡航导弹、反舰弹道导弹的方式,力求同时发动不同方向和高度上的攻击,让航母战斗群防不胜防,这种打法虽然比较粗放,效果却非常明显。
(东风-26大批量展示)
总之,“艾森豪威尔”号差点被击中,可信度还是挺高的,西点军校也是颇具权威性的,由其智库放出这样的风声,几乎相当于美军间接承认了这一点。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艾森豪威尔”号面对的是胡塞的反舰弹道导弹。可要是到了西太平洋,面对中国军队,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但愿“艾森豪威尔”能在2029年退役之前保住晚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