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春夏之交,毛泽东拜托贺子珍的胞妹贺怡,到沈阳将自己的女儿李敏接回北平。
李敏
刚回国不久的李敏知道姨妈要带自己去见自己父的时候,就用俄文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毛泽东。
那么,信的内容是什么,毛泽东又是怎样回复,他和女儿李敏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李敏出生,取名娇娇李敏出生的时候,毛泽东和中央机关刚从瓦窑堡转移到宝安县不久。
保安县只是一个小县城,人口少,房屋更少,而且大多是破旧房子。
当时,毛泽东和贺子珍就生活在县城中一座破旧的窑洞之中,窑洞年代久远,顶上时不时就会漏水,平常屋里已经很潮湿了,一到了下雨天,他们的屋子里就会开始滴水。
更重要的是,窑洞中根本没有取暖的炉子,如果想要喝一口开水暖身子,还得在窑洞门口,用三块砖架起来的简单‘灶台’将水烧开。
陕北的冬天,寒风凌冽,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李敏出生了。也许是孩子不愿母亲受苦,贺子珍生产的时候特别顺利。
邓颖超、康克清和刘英(张闻天的夫人)等女同志知道后,就急忙赶来毛泽东所在的窑洞探望。
浦安修、邓颖超和康克清合影
半路上遇到了同样赶回来的毛泽东,邓颖超他们一边走一边问:“怎么样?子珍她生下孩子了没有?“
满脸喜色的毛泽东幽默得回答道:“生了,生了个大鸡蛋呢!”
毛泽东幽默的话让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很快,他们一行人就到窑洞。这个时候,贺子珍在床上躺着休息,孩子就依偎在她的身边。
不知道是一下子出现这么多人吓着了还是知道自己父亲回来了,一直都很安静的孩子突然哭了起来。
见状,离得近的邓颖超就轻轻将孩子抱起,慢慢哄着。
那会儿的生活条件不好,贺子珍身体上的伤还没有好全乎,身体的营养补充根本跟不上,孩子自然也就受了影响,生下来的时候又瘦又小的。
邓颖超看着,心中顿生怜爱,抱着孩子,笑着说道:“你这孩子,还真是给小娇娇啊!”
康克清和其他女同志围在抱着孩子的邓颖超旁边,听到这话后,也随着邓颖超一起叫起了小娇娇。
毛泽东身材高大,站在他们旁白就肯伊看到邓颖超怀中的女儿,听到她们叫女儿小娇娇,脑海中就不由得浮现出《西京杂记》中的一句话:‘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姣与娇同音,于是就给孩子取名毛姣姣。
不过,大家都习惯于喊她‘娇娇’,就连毛泽东也是一样。
对于娇娇的出生,毛泽东是十分欢喜的,但是,贺子珍却是满脸愁容,因为当时她心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为人母的高兴,而是想着如今革命进程的艰难。
所以在不久后,贺子珍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后,就将女儿拜托给附近老乡帮忙抚养,自己进入了延安抗大进一步学习。
贺子珍
1937年9月,贺子珍离开延安。先是去了西安,后又辗转到了苏联。
此次离去,贺子珍是去看病的。说起她的伤病,还得从长征时候说起。
期间,红军不仅要翻山越岭,过草地,爬雪山,还得时刻防备着敌人的围追堵截。
在一次战斗中,贺子珍为掩护部队中的伤员,不幸被炮弹炸伤,伤势很严重。
虽然抢救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贺子珍的身体中却留下了弹片,始终没有取出来。
据贺子珍的外孙女说:“她的身上有十一块弹片,确实需要治疗”。
所以,贺子珍离开延安是因为去看病,确为事实。
不过,贺子珍离开的时候,她已经怀有身孕。因此在她刚到苏联后不久,就又为毛泽东生下了一个孩子。
这是她与毛泽东的第六个孩子,孩子一出生,贺子珍就给他取了一个苏联名字,叫做‘廖瓦’。
对于廖瓦,贺子珍十分疼爱,同在苏联的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对这个小弟弟十分喜爱,经常会来陪伴廖瓦。
但是,贺子珍准备要在东方大学继续求学,没有时间来照看小廖瓦。不得以,贺子珍将孩子送进苏联一家婴儿所。
虽然婴儿所的环境很不错,贺子珍也很信任他们,但这里的工作人员还是辜负了她的信任。
苏联天气寒冷,再加上小廖瓦的身体较为孱弱,不久后,他就患上感冒,逐渐发展成肺炎,十个月的时候就夭折了。
而最令人心痛得是,如果当时工作人员在尽职一点,将小廖瓦染上感冒的事情告诉贺子珍,或者是带着他去医院看看,那么情况一定会大不一样。
失去小儿子的贺子珍悲痛不已,她蹲坐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毛岸英和毛岸青紧紧抱着贺子珍,安慰道:“贺妈妈,我们会一直陪着你的。“
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听着的两个孩子的话,贺子珍心中的悲痛更盛,她伸出手来,将毛岸英和毛岸青搂进怀中,三人抱头痛哭。
此后,贺子珍一直都处在自责与懊悔之中,精神几近崩溃。
毛泽东知道儿子夭折消息后,心中也是悲痛。但毛泽东知道,贺子珍的境况则是更为难挨,考虑过后,他决定把只有四岁的娇娇送到苏联,陪伴已经对生活心灰意冷的贺子珍身边。
贺子珍与娇娇母女分离的时候,娇娇只有一岁,四岁的娇娇来到她的身边后,就像一个小天使一般治愈着贺子珍的内心。
娇娇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的工作繁忙,两人很少能够见到。娇娇一般时候都是由延安托儿所的阿姨们来照顾的。
来到苏联后,妈妈,两个哥哥的陪伴,让她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和亲情。
贺子珍和李敏在苏联合影
但是,生活总是要给人以磨难,娇娇和贺子珍在苏联还是经历了不少艰难的事情,娇娇因肺炎命悬一线,贺子珍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而导致骨肉分离。
这一切直到1947年,贺子珍在王稼祥和罗荣桓的援救下,离开苏联,回到祖国。
娇娇在东北生活了将近两年后,就被毛泽东派人将女儿接回自己身边。而所派之人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娇娇姨母贺怡。
但是,娇娇对于父亲的记忆已经模糊,若不是哥哥们在苏联一直拿着父亲的照片交给自己辨认,不然她连父亲长什么样子都可能会忘记。
李敏和哥哥毛岸青合影
娇娇知道姨母要带自己去见父亲,内心还是有些不安,自己的父亲真是国家主席吗?
如此,在动身之前,她就用俄文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毛泽东。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毛主席:
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的身边。
娇娇
收到女儿的来信,毛泽东心中特别激动,请人将内容翻译后,就纵情笑了出来。
担忧寄信件时间长,就改为了加急电报发了给娇娇。
娇娇:
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去苏联十多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大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爸爸已请贺怡同志专程去东北接你了,爸爸欢迎你来。
父亲的电报让娇娇内心的忐忑都安定下来,她风尘仆仆来到毛泽东所在的香山的时候,就立马激动得扑了过去,喊了一声:“爸爸!“
日夜思念的亲生女儿回到自己的身边,毛泽东也很激动,一把抱起女儿,亲了亲她的脸颊。
时隔十几年的父女团聚,放在谁的身上,他的情绪都可能会是平静的。
毛泽东看着才到自己胸口的女儿,脸上的兴奋无法言表。不过这种高兴得和别的人分享,毛泽东立马就邀请了几位领导人来家里做客。
毛泽东
等人刚到,毛泽东就笑着说道:“哈哈,今天我和你们介绍一下我的洋宝贝!“
洋宝贝?在场领导人的脸上都露出茫然的神情,面面相觑。不过还没等这些领导人将疑问说出口,毛泽东就给他们解了疑惑。
毛泽东拉着刚走进来的娇娇到他们的面前,满脸笑意说道:“喏,这就是我的洋宝贝,我的‘外国女儿’!“
娇娇大大方方得和在场的叔叔伯伯们打招呼,只是面对一直在问这问那的热情长辈,她的中文已经是不够用,一着急,就会蹦出一连串的俄文。
那一口流利的俄语,也难怪毛泽东打趣她是自己的外国女儿。
看着女儿焦急的模样,毛泽东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在这之后,娇娇就和父亲一起生活在了香山。女儿在自己身边,这给了毛泽东很大的慰藉。
每天晚饭后,毛泽东就喜欢拉着女儿在香山公园里面散步,散步途中,会问她今天干了那些事情,有时候也会问起她在苏联时候的事情。
毛泽东李敏合影
在长时间的相处中,毛泽东已经能够听懂娇娇中俄交杂的话,娇娇的中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能和父亲更加畅快地交流,娇娇努力学习中文,遇到不懂得时候,就会跑到毛泽东身边求父亲解答
也许是在国外长大的女孩,娇娇的性格很活泼,喜欢赤脚到湖边去捡鹅卵石,表达对毛泽东的敬爱是用亲吻,还经常会捂着父亲的眼睛,让他猜猜自己是谁。
有时候,娇娇还会钻到毛泽东得桌子底下,女儿调皮得样子经常逗得毛泽东哈哈大笑,每到这个时候,毛泽东就会放下手中得笔,和娇娇一起玩闹起来。
毛泽东为女儿改名不过,毛泽东虽然很宠爱女儿,但对她得学习还是十分认真得。
很快,娇娇到了该上学的时候了,毛泽东就叫来女儿,说要给她取个名字。
父亲得举动让娇娇不解,嘟着嘴说道:“父亲,我有名字,是毛姣姣!“
毛泽东一怔,原来离自己给女儿起名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思绪抽回,毛泽东摸摸女儿得脑袋,说:“这是给小时候取得乳名,现在你要上中学了,还是需要一个正式得名字,我得给你起个有深刻意义得名字。”
毛泽东李敏合影
不过,当时毛泽东已经是国家主席,他自然是不愿意让女儿贴上 “毛主席子女”的标签,所以就用自己曾经得化名李德胜得姓氏给娇娇重新取名。
女儿名字么,毛泽东用了敏这个字,从此,毛姣姣就成为了李敏,上学期间,很少有人知道,李敏就是毛泽东得女儿。
取名为敏,毛泽东对着李敏解释说:“敏,有很多种解释,有敏捷、聪慧、勤勉得意思。《论语·公冶长》里面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另外《论语·里仁篇》也有句话:‘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为了让李敏能更好的理解,还耐心解释了一下两句论语得意思,其中,讷是语言迟钝的意思。
对于女儿得培养,毛泽东是十分重视得,在李敏得记忆中,毛泽东既是慈父又是严父。
毛泽东合影
慈父,是汽车在凹凸不平路上行驶得时候,他会紧紧抱着李敏,不让她被颠着,或是脑袋磕到车顶;
是旷野中,他为李敏挡住刮来得阵阵冷风;
是送女儿登机离开得时候,默默帮她放好行李,趁着孩子注意力在新奇事物上得时候悄然离开。
严父,是让李敏在完成完成学校每天的学习任务外,还要求练写毛笔字。
对李敏来说,父亲真不愧是师范毕业,教导她得时候十分有方法。刚回国得她,实在是对写字十分发愁,点横撇捺钩,错综复杂的方块字,让李敏得脑袋都发懵。
毛泽东为了帮助李敏尽快掌握汉字,就给她送来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交给李敏怎么使用后,毛泽东就亲自给她写了仿帖。最开始是汉字数字一到十,第二张是毛娇娇学写字,后来难度就渐渐起来。
这种由浅入深、由易渐难的办法对李敏来说很管用,就这样,她会写得汉字也越来越多。
李敏
在后来李敏接受采访得时候,关于父亲得印象她曾经说过:“他细心的关爱,给人温暖;他严格的管教,让我受用终身。他要求我做一个普通百姓、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他是这样要求我的,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包括我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做一个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