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多家美国企业联名起诉政府,指控特朗普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超出总统权限,构成违法。
联合起诉美政府之际,这些美企坚决要求终止特朗普推行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
特朗普政府在半个月内已第二次遭起诉,这一现象值得注意。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对美国企业造成了何种毁灭性打击?这一政策具体影响深远,严重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面对多家美企联合提起的诉讼,总统特朗普是否会面临美宪法的审查,成为关注焦点。
4月14日,五家跨行业美国企业联手,针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式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再次引发了一场法律风波。
五家美国企业指控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单方面加征关税违宪,并要求即刻终止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
此次诉讼核心为特朗普是否滥用总统职权,原告“自由正义中心”及其代理企业称,特朗普引用IEEPA作为法律依据不成立。
1977年出台的该法案,意在授权总统在面对国家安全或经济领域的“特殊威胁”时,可采取紧急措施,如资产冻结或限制特定贸易。
特朗普政府视“数十年贸易逆差”为“国家紧急状态”,对多国商品加征10%至20%关税,此举遭法律专家批判,称其“扩张性解释”史无前例。
杰弗里,自由正义中心高级法律顾问,指出宪法规定税率设定权属国会,非总统。特朗普未经立法机构单方面征税,违背了三权分立原则。
原告企业强调,美国贸易逆差长期存续却未触发经济危机,这与IEEPA规定的“紧急情况”标准明显不符。
白宫发言人哈里森·菲尔兹称,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行为”已系统性剥削美国经济,关税是为工人和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必需的手段。
经济学界广泛质疑某说法,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若关税持续,2025年美国GDP增长率将降0.9%,个人消费支出短期或涨2.3%。
需强调,该对特朗普政府的诉讼,反映了美国小企业主的集体绝望情绪。
MicroKits LLC创始人称,公司自中国进口的电子元件被征20%关税,致成本上涨30%,零售价随之调高,销量因此锐减近半。
南卡罗来纳州一家居用品商遭遇高额“荒谬关税”,一笔5000美元订单被征6000美元关税,税额远超商品价值。
相关数据显示,全美约73%小企业主预计半年内会因关税上调商品价格,同时62%的消费者对自身财务状况感到担忧。
此次五家企业联诉非个例,4月3日,民权组织“新公民自由联盟”已提起诉讼,指控特朗普依据IEEPA加征关税无法律授权。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最大商业游说组织“美国商会”正暗中准备集体诉讼,意图利用行业影响力来对抗当前的关税政策。
苹果、耐克等跨国巨头虽因政府报复风险保持沉默,但据消息人士称,它们正借助商会施压,呼吁采取法律措施保障全球供应链。
法律专家分析,若法院判特朗普违宪,或致连锁反应:IEEPA关税或需退款,政府可能向企业赔偿数十亿美元。
此外,美国国会或会撤销部分关税授权,以此约束总统在贸易政策上的自由度。
特朗普政府或援引历史案例回击,2020年美法院曾依据《贸易扩展法》支持政府对部分中国商品加税,因国会授予总统调整关税的权力。
这场诉讼实质上是美国宪法体系内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较量。
自19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贸易协定法》及《贸易扩展法》等法律,逐步将部分关税权限移交给总统,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的援引仍面临广泛争议。
自由正义中心指出,历史上无总统依据该法律征收全面关税,特朗普此举开创了危险先例。
历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历任总统共58次使用IEEPA,均针对特定事件(例如伊朗人质危机),未曾针对广泛经济议题采取此行动。
故若法院此次判决利于特朗普,总统贸易权力将扩大;反之,则可能改变美国贸易政策制定模式。
特朗普把关税比作美国经济手术,称短暂痛苦将带来长期强健。他认为,这一举措虽短期有挑战,但能为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现实是,关税政策非但旧伤未愈,反添新疾,引发企业诉讼、股市动荡及宪法争议,其“回旋镖效应”正令美国自尝苦果。
全球化时代下,这场法律战表明,单边主义贸易政策难促美国复兴,反而或成撕裂社会、动摇法治的诱因,无论法庭裁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