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画巨匠王问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听月工作文化 2024-10-02 15:32:42

明代书画巨匠王问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明代书画巨匠王问,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书法功底,留下了众多传世佳作。本次赏析,我们将一同领略王问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的魅力,感受他笔下的风云变幻与细腻柔情,体会明代书法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深远意境。

——题记

明朝(‌1368-1644年)‌历经12世、‌16帝,‌国祚276年,‌为巩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思想控制。‌明代书法以帖学为主流,‌法帖传刻盛行,‌受士大夫清玩风气影响,‌以行楷为主,‌追求纤巧秀丽之美。‌明初书法继承元代风格,‌成祖迁都北京后,‌台阁书风兴起,‌并推动习书之风。

我们一起分享明代著名书法家王问书法作品。

王问(1497-1576),字子裕,号仲山,江苏无锡人,学者称“仲山先生”。自幼聪慧,9岁能诗文,喜绘画,就学于邵宝创办的二泉书院。正德十四年(1519年)中举,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南京兵部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等职。后因思念老父,弃官回乡,隐居宝界山房,长期不履城市。诗文书画皆精妙,士人皆仰慕之。

书法代表作品有:《自作诗卷》《慧山寺示僧诗》《行书五律诗扇》《草书五律诗扇》《草书感作诗扇》《草书诗帖册》《草书杂咏诗卷》《行草书茶歌》《惠山隐居图题跋》《草书龙舟行》《草书七言诗卷》等。‌

明代书法家王问《自作诗卷》赏析

明代书法家王问《自作诗卷》纸本草书,纵25.7厘米横585.6厘米,天津博物馆藏。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展现了王问深厚的书法造诣,笔力遒劲而又不失清隽秀美,体现了王问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功底,是研究明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释文:

海门歌

天畔群山玉露稀,海潮西上秣陵矶。江心壁石 寒犹丽,倒日云帆险自飞。

万古江流鹦鹉石,五陵人物芰荷衣。临崖玉笛 丹霄曲,露冷霓裳月下归。

吴王霸略雄江左,不遣征旗入许昌。赤壁夜寒 山月小,秋风江上亿周郎。

黄歇墓前秋草白,江潮犹入暨阳城。楚王陵庙 俱萧瑟,侍女虚传玉殿情。

险石迎江锦浪回,飞梁跨海巨灵开。鹊山东转 秋期近,夜半星姝玉佩来。

白龙江上秋风恶,玉浪高于鹅鼻山。东望秦州 几万里,云帆何处觅山鬟。

云飞青海如苍独,江转黄山但白波。楚水秦州 俱在眼,中流渔子一高歌。

石壁云楼隔万松,居人无复避秦风。汉家驿使 通南海,春日衰桃亦自红。

送陈山人之金陵

白鹿仙人紫绮裘,月临青野复乘舟。永夜潮平 君远去,前峰已是阅江楼。

酬潜坤子

江浦与子别,莫莫江树碧。息徒未遗霞。燕坂 历冰雪。灵凤南方来,遗我一书札。长跪开 其缄,款曲赋兹夕。款曲樽俎言,怅望千里隔。 叹息子为谁,迟回我心惕。鸿钟非我音,华幔非我室。摇摇东方冠,悠悠鸱夷楫。邴游庶不遥,尚娶欣已华。

游仙诗寄恒心山人

山人怀玄抱贞,卖药吴市中。 山人禀道风,自名壶中公。青囊秘已探,丹砂 意弥重。壶空象具烂,照耀金银宫。左腋挟 少女,右手招金童。放意陵霄外,握秀蹑飞鸿。 举袂别卢敖,竦身追赤松。公游期汗漫,东趋 贯鸿濛。蚩蚩浮斿化,日旰竞歌钟。抚心若 临渊,扬志几触笼。惭愧王子乔,吹笙向中嵩。

唐荆川太史读书兰陵

太史缵文德,避俗居兰陵。早协解组愿,颅得 谐道情。述方通《禹贡》,容礼陋徐生。洞极图 书秘,游猎《山海经》。怀哉卜居恋,怅矣尘 网婴。皇道夷且清,伏轼尽豪英。夏浏无局步, 暄节有奇荣。亲友委芳讯,拙疾恒抚膺。曝 鱼希接尾,瘦马悲服衡。穷经有夙好,黾勉及兹龄。 贤哉玄览子,庶以嗣德声。

寄文东子

天谪九蛟龙,蟠屈江之东。吐气结飞泉,遥将 银海通。云雨窈谐密,难佐造化功。草动山 石裂,如闻龙夜泣。帝遣五丁士,为龙凿天壁。 天门訇然开,龙去云台侧。神物欲有逢,荆朴 枉叹息。绿杨三月时,膏车向京陌。赋诗壮我行, 何异绕朝策。

具区子

莺啼发湖南,叶落抵燕北。长风吹缨带,悲此 远游客。客怀良子舒,欲不在图墟。寂寥杨 子宅,茕独守讲玄虚。

款署:嘉靖戊戌春三月,仲山王问敬录,呈尧澍太史先生览教。

明代书法家王问《自作诗卷》局部。

明代书法家王问《慧山寺示僧诗》赏析

明代书法家王问《慧山寺示僧诗》纸本行楷书,纵31.4厘米横76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为王问自撰并书写的示慧山寺僧诗,字体如拳大,行中兼带楷书笔意,展现出风骨遒劲的独特魅力,透露出东坡遗风的深远影响,是研究明代行楷书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释文:《慧山寺示僧》

绣岭白云深,连峰檞树阴。溪深不辨路,昼静每关门。渐觉桑麻长,都无人世喧。闲来理残篋,只有道书存。

《过谈氏隐居》

独泛子猷棹,来寻处士村。秋来苍耳径,山下旧禅林。香黍分僧供,明灯见佛心。愧非玄度约,常过虎桥寻。

款署:仲山王问书于来凤堂。钤印:王氏子裕(朱文)。

明代书法家王问《行书五律诗扇》赏析

明代书法家王问《行书五律诗扇》金笺行书在,纵16厘米横48.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扇面款署“仲山王问书”,书法流畅自然。此扇面不仅展现了王问精湛的书法技艺,也透露出他深远的文学造诣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释文为:“自惬远游意,何嗟行路难。沿流见奇石,竟日下长滩。江草已全碧,渚花将欲残。衡湘未可即,遥羡双飞翰。”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五律诗扇》赏析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五律诗扇》金笺草书,纵15.2厘米横48厘米,苏州博物馆藏。款署“仲山王问书”。此扇面以草书形式展现了王问深厚的书法功底,笔墨流畅,气韵生动,释文内容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操和艺术追求。

释文:绣岭白云深,连峰檞树阴。秋来苍耳径,山下旧禅林。香黍分僧供,明灯见佛心。愧非玄度约,常过虎桥寻。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感作诗扇》赏析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感作诗扇》是一件珍贵的书法艺术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其草书笔墨挥洒自如,展现了明代书法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诗帖册》赏析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诗帖册》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作品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展现了王问深厚的书法功底和艺术才华。共13幅,上传5幅欣赏。

释文:浩渺五湖西。漓岏万峰里。种橘能轻千户侯。浇花惯取江心水。每夜观书至夜分。分明席上见羲文。一画以前元有易。断编残策徒云云。石榻高眠天己曙。山窗日高云散去。犹自凝神入太清。独自孤清湔有思。昔年京洛殢浮水。惊看鬒发变星星。迩来独抱衡庐卧。守却灵龟只养形。嘉靖丁巳石川翁寿七十。余既为图赠之。含真体道。窃与同志。赋此书之上方云。仲山王问。

王问《草书诗帖册》之一

王问《草书诗帖册》之二

王问《草书诗帖册》之三

王问《草书诗帖册》之四

王问《草书诗帖册》之五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诗帖册》文震亨书法题跋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杂咏诗卷》赏析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杂咏诗卷》纵29.5厘米横515厘米。此作品于1994年由商承祚教授的家属慷慨捐赠,现藏于深圳博物馆,供世人欣赏。其草书笔墨流畅,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王问深厚的书法造诣和艺术魅力。

明代书法家王问《行草书茶歌》赏析

王问《行草书茶歌》之一

明代书法家王问《行草书茶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描绘了华山前玉川子品茶的雅致场景,笔墨间流露出茶之香、火之红,韵味悠长。仲山王问书于宝界论抱一庐,更显此作品之独特与珍贵。共七幅。

释文:略。

王问《行草书茶歌》之二

王问《行草书茶歌》之三

王问《行草书茶歌》之四

王问《行草书茶歌》之五

王问《行草书茶歌》之六

王问《行草书茶歌》之七

明代书法家王问《惠山隐居图题跋》赏析

明代书法家王问《惠山隐居图题跋》立轴,纵185厘米横94厘米。气势恢宏。作品上钤有“王氏子裕”的印记,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款识中,“细烟生水上,圆月在舟中”等诗句,描绘了惠山隐居的静谧与美好。乙已(1545年)仲春,仲山王问制此佳作,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附:王问《惠山隐居图》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龙舟行》赏析

王问《草书龙舟行》之一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龙舟行》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珍藏。王问不仅在诗文书画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其清修雅尚的品格也让士人皆仰慕之。明人王锡爵曾评价:“问书类米芾,又涪翁。”这表明王问在书法上取法广泛且善于变化,成就非凡。共十一幅,上传5幅欣赏。

王问《草书龙舟行》之二

王问《草书龙舟行》之三

王问《草书龙舟行》之四

王问《草书龙舟行》之五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七言诗卷》赏析

王问《草书七言诗卷》之一

明代书法家王问《草书七言诗卷》是九真集法帖中的瑰宝,此作品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备受书法爱好者推崇。此草书作品包含了26张精美的图片,每一张都展现了王问独特的草书风格和深厚的书法功底,让人叹为观止,是研究明代书法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共二十六幅,上传五幅欣赏。

王问《草书七言诗卷》之二

王问《草书七言诗卷》之三

王问《草书七言诗卷》之四

王问《草书七言诗卷》之五

欣赏了明代书画家王问的十一幅书法作品,我深感他的作品风格和技巧独具匠心。每一幅作品都流露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他的笔触时而苍劲有力,时而柔美细腻,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精湛掌握。观赏这些作品,让我仿佛置身于明代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听月为你分享的明代王问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0 阅读:0

听月工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