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行业技术交流会上,小刘遇到了一个让他十分困惑的问题。
有同行提到,他们在进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时,发现脱硫塔产生的石膏质量出现了明显差异,有的塔离奇地三氧化硫(SO3)含量偏低。
这让小刘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更重要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这些石膏的SO3含量?
提升1-2号脱硫塔石膏SO3含量的近期措施小刘开始深入研究他们1号和2号脱硫塔的具体情况。
他们决定暂停使用化水中和水。
因为化水中和水的PH值较高,往往在9到11之间,而过高的PH值会抑制浆液中的Ca2+析出,从而影响石膏的品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尝试,他们发现即使不使用化水中和水,石膏中三氧化硫含量变化依然不明显。
接着,他们又尝试增加脱硫塔的液气比。
通过增开一台循环泵,使吸收塔液气比提高,从而单位时间内增加浆液与烟气的反应面积。
这一措施的确见效了,石膏的纯度有了明显提高,三氧化硫的含量也显著上升。
他们试图维持吸收塔浆液的高密度运行,把浆液密度从1150提高到1220左右。
这一方法的本意是让浆液在塔内有足够停留时间,从而充分反应,提升石膏的品质。
不过,实际试验结果却不尽人意,不仅效果不明显,还出现了浆液中毒现象。
影响石膏SO3含量的原因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小刘发现液气比和入炉煤硫份的变化对石膏质量影响很大。
先说液气比。
从锅炉和吸收塔的氧量来看,1号和2号塔的氧量明显高于3号和4号塔。
以某个月的平均值为例,1号和2号吸收塔的平均氧量为8.32%,而3号和4号塔的氧量是7.43%。
这样一来,前者的过量空气系数明显大于后者。
这就意味着,在相同的负荷下,前两个塔所需要的风量要明显大于后两个塔,即1号和2号吸收塔在处理烟气时,液气比相对较低。
此外,4号塔的循环泵流量为3600m3/h,比1号和2号塔多1000m3/h。
在相同的负荷下,开启相同数量的循环泵时,4号塔的液气比还要高于1号和2号塔。
因此,由于液气比的不同,1号和2号塔的浆液反应程度不足,石膏的品质自然就有所下降。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入炉煤的硫份。
2018年上半年,从5月开始,入炉煤的硫份逐步降低,从之前的1.75%降低到1.45%。
硫份的降低,意味着脱硫塔供浆量减少,浆液中的烟尘和杂质含量比例上升,这也会影响石膏的品质。
两种不同运行方式的试验结果对比为了进一步确定原因,小刘和团队进行了两种不同的运行实验。
第一种运行方式下,他们在7月27日至31日,让循环泵运行三台,当时硫份为1.75%,石膏中的三氧化硫含量平均为37.19%。
第二种运行方式,他们则在8月1日至5日,只让两台循环泵运行,硫份减少到1.5%,而石膏中的三氧化硫含量则下降到了34.59%。
对比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循环泵的数量和入炉煤的硫份对石膏中的SO3含量有显著影响。
这也为他们后续的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如何进一步优化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实验,小刘和他的团队逐渐找到了提升1号和2号脱硫塔石膏中SO3含量的方法。
高液气比和适当的硫份供给,都是决定石膏品质的关键环节。
他们也意识到,这仅仅是开始。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把这些理论不断实践,同时观察和调整,才能找到最优解。
通过分析实验和数据,小刘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个难题,也为行业同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每一个细节的调整,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只是通过这些不断的实验和推敲,他们才能找到那个最适合的方案。
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小刘感悟到,无论是工作中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困境,都如同这些实验,需要用心去发现,耐心去调整。
每一次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带来质的提升。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试验,不断总结,不断向前。
正如他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成长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