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戏里,谁最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是主角的光环,还是那些常常被忽视的配角?
前段时间,一位影评人这样点评热播剧里的三位女演员,说她们“资源一流,但却经常被配角抢了风头”。
网友看了这句话展开了讨论,有人认可,也有人觉得“资源咖本就不靠颜值和演技取胜”。
这三位演员,就是被称为“京圈三公主”的李庚希、向涵之和庄达菲。
她们背靠强大的影视资源,却常常在一些戏中输给配角,让人不禁想问:究竟是资源重要,还是观众的评价更为关键?
先来简单聊聊这三位“京圈三公主”的背景。
李庚希、向涵之和庄达菲都有着不一般的资源起点,这种资源不仅是体现在好剧本、好导演的选择上,更在于成长背后的“圈层优势”。
比如李庚希,早年就因为父亲的关系搭上徐静蕾这位影视圈前辈,一步到位签约了优质公司。
要知道,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跑了几年龙套,也不一定能获得这样的起点。
再说向涵之,与李庚希一样签在徐静蕾旗下,她的代表作《小敏家》让不少观众开始关注她,看中的是她的灵动和清新。
但论表演经验,她和专业科班演员相比,可能还是差了些。
第三位庄达菲则不一样,她是正儿八经的表演系毕业,但套路上却显得中规中矩——极力避免出错,但也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瞬间。
尽管如此,她还是因为稳定的表演获得了一些关注。
资源好,起点高,这是这三位“京圈三公主”身上的标签,但实际上光环之外,她们的真实表现并不总能惊艳观众。
一个好的配角,有时候能偷走全剧的精彩瞬间。
李庚希在《庆余年》中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好印象,但当她到了《雪中悍刀行》里饰演女主姜泥时,却遭遇了明显的瓶颈。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角色原本在原著中自带一种“倾城之姿”的设定,而李庚希的邻家女孩形象虽然灵气十足,却欠缺那种“让人一眼记住”的感觉。
反而是剧中的其他女配角,比如文咏珊和嘉泽,凭借更贴合角色的气质,赢得了不少好评。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向涵之身上。
在《小敏家》里,她饰演的陈佳佳因为“叛逆”而增加了不少戏份,但到了和邓为合作的《仙台有树》,她面对年轻但更有辨识度的艾米时,显然失去了之前的风采。
艾米饰演的角色充满灵动感,观众一眼就被其吸引。
相比之下,向涵之的表演反而显得气场不足。
庄达菲也有类似的经历。
她在近期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中出演黄蓉,但这个“经典角色”却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反倒是饰演配角华筝的演员张文昕,以一种“高级感”让观众眼前一亮。
观众纷纷表示,在这些配角身上,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这些年,观众越来越不满足于单一的“白幼瘦”审美,反而开始欣赏那些有辨识度、能够一眼定格记忆的演员。
京圈三公主的长相走的是“淡淡的清新风”,虽说耐看,但在某些剧目中很难撑起强烈戏剧化的角色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会觉得她们常常输给配角。
以向涵之为例,她的长相放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疑问属于漂亮一类,但一旦进入镜头,尤其是古装剧里,就会发现她的五官不够立体,台词和气场也不足。
反而是一些小配角,因为外貌上略显特别,反而得到了观众更多的注意力。
相关话题上,庄达菲面临的困境尤其明显。
虽然表演功底不错,但她的气质偏邻家女孩型,而黄蓉这个角色需要活泼中透着智慧,再加上观众对角色本身的高期待,这些都成为她无法突破的条件限制。
许多人问,既然资源这么好,为什么这些年轻演员却始终让人记不住?
其实,这是一种“资源错配”的现象。
资源当然能够为演员带来好的起点,好的剧本、好的团队都可以帮助演员更快地进入大众视野。
但与之相匹配的,是观众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表演的深度、角色的契合度,甚至仪态、气质,都决定了演员能否走得更远。
配角抢风头并不完全是坏事,它说明了一个剧组的整体水平,一个配角如果演得好,同样能为主角的表现锦上添花。
但对于京圈三公主来说,如果每一次都被“秒杀”,那么“资源多”的标签就会变成一种负担。
观众喜欢什么样的演员?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也很简单——他们喜欢真实且有魅力的表演,喜欢那些能够把角色演活的瞬间。
京圈三公主资源虽优,但观众要看的,依然是实力与魅力并存的演员。
或许,她们应该跳出资源的保护伞,尝试一些突破性的角色,哪怕有些冒险,也许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心。
观众的眼光越来越挑剔,没有稳妥的“捷径”,唯有深耕演技,才是走得更远的唯一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