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卢作孚之死: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消亡
1952年2月8日深夜,私营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重庆住所服用过量安眠药,黯然弃世。第二天一早,他的夫人蒙淑仪回到家中,遗体已经冰凉。
七个月之后,中国有航运业以来最大的私营船企民生公司,成为全中国第一家公私合营的企业。又过了五年,中国大陆所有的私营企业,全部消失。
至此,中国第一代企业家阶层,正式宣告消亡。

卢作孚是什么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私营船王,但绝不不仅仅是个实业家。1938年,卢作孚以一己之力,用40天时间,将中国兵器工业、航空工业和轻工业仅存的一点元气从宜昌运送入川,成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撤退”。
6年后,作家林语堂在英文著作《枕戈待旦》中写道,如果卢作孚是在美国做出了这些成绩,民众可能会在下一届选举中选他做总统。
卢作孚是这样一位船王,他的企业在顶峰时,几乎垄断整个长江航运;在他最豪华的游轮上,刀叉来自谢菲尔德,瓷器来自伯林、玻璃杯来自布拉格;他自己家的餐桌上,却只有几只四川最普通人家的竹筷和粗瓷大碗,他生病的时候,家里甚至拿不出钱买一只鸡。
他的四川老乡,国民党元老张群说,卢作孚是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要求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2-
企业家的高度
不在于怎么赚钱,在于怎么散钱
中国近代企业家产生的标志之一,是1896年,两个状元张謇和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开办商务局,创办企业,这就是轰动全国的“状元办厂”——传统中国“士农工商”,商业是末流事业,现在士林的魁首居然去办实业,这是破天荒的。
这两个人里,成功的是张謇。

同卢作孚一样,张謇的意义绝不仅在于创办了富可敌国的企业集团。在我看来,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化之父”,他对中国现代化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孙中山或者陈独秀。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张謇那样,以一己之力,通过创办企业,继而反哺社会,打造了一个宛如乌托邦的模范小城,在三十年里,解决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
-3-
中国现代企业家的四次抉择:
企业家能走多远,社会才能走多远
我的中国企业史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中国近代第一代企业家阶层在大历史变迁中的选择,每一个选择带来的都是命运的转折。
第一次选择是1911年。当时企业家阶层作为最具有社会声望和实际影响力的阶层,面临着制度内的选择: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在那前后的几年间,企业家阶层其实主导了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比如,如果没有张謇从日本人那里借的七十万两银子,民国肇造的情形会是怎样,根本难以想象,这就是我所说的“革命的刚性财政逻辑”。
第二次选择是1927年。尽管蒋介石杀进上海,第一笔就敲诈了荣氏家族五十万,但当时江浙的企业家们,还是选择了支持他,毕竟相比北洋军阀,他代表了年轻的新生力量。尽管大部分企业家,在二十年后,都对他们曾经支持的强人和他日益腐朽的政权,追悔莫及。

第三次选择是1937年。面临外敌入侵,是西迁还是留下?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担当是令人钦佩的。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卢作孚。
第四次选择是1949年。企业家阶层是走是留?留在大陆的企业家,年纪都比较大了,家国之情浓厚。但是很不幸,留下来的企业家,得以善终的,不多。所以我说,卢作孚之死,是个明显的标志,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群体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