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当父母给孩子灌输金钱观念的时候,他们常常陷入到一个误区,
他们会刻意让孩子认为家里很穷,以唤起孩子省钱的意识,然而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每当向父母要钱的时候,他们总是皱起眉头。
叹息着说家里很穷没有多余的钱,他们希望用这样的话让孩子明白金钱的珍贵,
培养出良好的节约习惯,然而真正经历过贫穷教育的人们却发现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可取。
这种方法会给孩子造成无端的焦虑和压力,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轻松快乐的童年,
而不是担忧是否会缺钱,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心态和情绪,
不合理的灌输可能会引发孩子的自卑和恐惧,甚至影响其自信心的建立。
这种错误的灌输方式还容易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念。
他们可能会认为金钱是一种稀缺资源,无论是花在实际需要上还是享受生活的乐趣上,
都会感到内疚,这样的观念会阻碍孩子发展,
积极向上的消费观念和正确理解既定的经济规律。
有一位网友说自己的朋友就是被穷养着教育长大的孩子,这个朋友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
对方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虽说算不上大富大贵,但绝对不可能被划归到贫穷的阶层中。
可就在两个人一起逛商场买衣服的时候,朋友的表现却很奇怪,
有一次朋友在一家女装店里看到了一件西装外套。
朋友在试穿了那件西装外套后,表达了对它的喜欢。
然而,当听到销售员报出价格后,朋友却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衣服,并迅速离开了店铺。
紧接着两个人又逛了很多家店,可朋友却始终惦记着那件西装,
这个网友见朋友实在喜欢,便劝说买下来,
然而朋友却认为一件西装600多,实在是太贵了,舍不得花钱。
事实上朋友一个月的工资足足有8000多块钱,除了基本的日常开销和给父母一些生活费之外。
流动资金起码在4000块以上,偶尔买一件600块的西装并不算过分。
可朋友却不这么觉得,她童年时期便总是被父母教育着家里很穷,不能乱花钱,
买东西更是要反复的衡量价格,这样的教育方式的确让朋友形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
可与此同时她的内心也愈发自卑起来,不管做什么都要先看价格。
曾经学校还组织过一次春游活动,每个同学都可以花100块钱自费参加,
这个活动是自愿参与的,不参加就可以不交钱。
朋友反复纠结后还是决定不告诉父母这件事,而她也成为了全班唯一一个没有参加春游的同学。
告诉父母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父母觉得春游浪费钱,从而拒绝孩子的请求,
而另一个结果则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拿出100块钱,
并反复诉说赚钱的不易,然后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朋友害怕自己的贫穷,会招惹来他人的嘲笑,于是她逐渐疏远同学,变得孤独寡言。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心态和自尊心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孩子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时,
父母一定要注意避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和自卑感。
皮革马利翁效应指出,人们的期望和信念对个体表现和结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你越是想要得到什么,你就越容易得到什么,你越觉得某件事很困难,所面对的阻碍就会越来越多。
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当家,那些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的孩子似乎很早就懂事了。
他们帮助父母做家务,干农活,力所能及的承担起自己身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和义务,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乱花钱,甚至从不向父母要钱,可这样的童年真的是快乐的吗?
相信这些孩子如果可以选择的话,
他们一定希望自己的童年可以不用在担心经济危机的环境中度过。
正如专家所提到的,永远不要给自己的孩子住破房子,因为这会导致孩子畸形成长,
假如父母始终给孩子灌输家里贫穷不能花钱的想法,孩子就会出现大量的心理问题。
比如自卑自闭,习惯性逃避等等。
这些情况还会延伸至孩子长大以后,尽管成年后的他们可以自力更生自己赚钱自己花,
可是刻在骨子里的金钱观念还是无时无刻的不影响着他们。
在经济方面的贫困并非真正的贫困,而是精神上的贫乏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当然,我们不应该让孩子接触消费主义或过度浪费资源的奢侈行为,
但过度强调贫穷和节俭同样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