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柳宗元先生的《临江之麋》
敬请大家重温柳宗元先生的《临江之糜》,这篇文章尽管历经一千多年了,现在读读文中的“临江之麋”还是似曾相识。
原文: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过来。
寓意:
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
看了原文译文,大家应该知道是咋回事了吧?
作品讲的是,靠着主子的宠爱,临江之麋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嗜宠而骄。
打糜还要看主人呢,看在主子的面子上,那些恶狗都对临江之麋格外高看,有的甚至屈伸主动讨好。
临江之麋真的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角色,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殊不知身边的那些恶狗是看在主人的面子上,为了讨主人喜欢才主动逢迎它的。
一旦脱离主子的圈子,走出主子呵护的范围,临江之麋可就遭了大难,被一群野外恶狗撕成碎片吃掉了。
柳宗元先生借着临江之麋来讽刺那些借着主子威风作威作福的狗奴才太监们。
然而,这篇小短文却有些很深刻的历史意义。
古代史上的临江之麋何其多?
一千多年后,清朝同治时期,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宫廷太监安德海在慈禧太后的袒护下曾经在宫廷里呼风唤雨,文武百官无不对其卑躬屈膝,他自己也觉得无所不能了。
于是违背宫廷禁令擅自出宫,一路上招摇显摆,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怨沸腾,一路上州府官员都像敬奉佛爷一样毕恭毕敬。
可是,到了山东地界可就不同了,山东巡抚丁宝桢是个铁面无私,为官情廉,刚正不阿的青天大老爷。
丁宝桢对安德海一路上横行霸道,鱼肉百姓的做法极为愤慨,他上书朝廷,要求严惩安德海。
活该安德海该死,丁宝帧的奏章一上报,朝野上下一片震怒,这安德海平日里借着慈禧的威风欺上凌下,就连恭亲王、东宫皇太后慈安都敢顶撞,甚至不把小皇帝同治放在眼里。
那时,恰好慈禧太后生病,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于是,慈安太后下了一道懿旨,处决安德海。
不过,这小安子也不是浪得虚名,早就派人给慈禧报信求救去了。
斩杀安德海的懿旨到了,准备行刑之时,慈禧赦免安德海的懿旨也到了。
这安德海看来有救了。
这时候,丁宝桢显示中国人的智慧。
他来了个后门斩首,前门接旨。
从程序上看天衣无缝。
前门接到赦免安德海的懿旨了,后门安德海人头落地了。
杀了安德海,丁宝祯名扬天下,举国上下一片赞誉。
此时,慈禧太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慈禧太后执掌大权之后,不但没有报复丁宝桢,反而给这位铁面无私的老臣不断加官进爵,赐之“国之宝祯”的匾额。
小道消息说,丁宝祯杀了安德海后,对安德海裸体暴尸三天,无意中为慈禧太后澄清了一个谣言。
有谣言说,安德海是假太监,经常出入慈禧太后寝室,与慈禧太后有一腿。
安德海暴尸三天,歪打正着,为慈禧太后正名。
大家看看,安德海像不像柳宗元先生文章里的“临江之麋”。
大家看看,你的身边有没有“临江之麋”的同事呢?
你做不做丁宝桢?
美
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