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徐克的《射雕》放出正式预告了,这部电影网上争议还是挺大的,因为它的看点主要集中在金庸,还有徐克上面,而争议则是女主角不知名,男主角是肖战,肖战毕竟是流量明星,而且当初的事情争议挺大的。
今天这里就不写这部电影了,因为电影没有上映写它没有什么意义。
我相信很多观众对于这部电影有期待,主要是因为徐克,徐克可谓是中国武侠片大宗师。
不过,今天这里也不是写徐克,而是写徐克师承的一位导演,那就是胡金铨,胡金铨是中国在国际上面进入影史排名极高,但又不像是王家卫,侯孝贤,杨德昌,张艺谋,贾樟柯等文艺片导演之外,唯一一位类型大片宗师。
胡金铨也是东亚传统美学,传统文化,还有类型片领域奠定唯一能媲美日本黑泽明的大导演(除此之外,东亚很多流行文化美学,像妖怪,游戏等等,太多被日本奠定了,但是武侠片这个领域,绝对离不开胡金铨),他的成就比徐克高得太多。
徐克师父,武侠片宗师?胡金铨伟大在哪里现在观众看过胡金铨的电影少,就说他如何影响徐克吧,徐克其实大成作品都是翻拍上一代香港电影为主,比如《黄飞鸿》是关德兴以来的黄飞鸿电影,《断刀客》是翻拍张彻的《刀》(阳刚美学,后面还有一部《七剑》),《倩女幽魂》《青蛇》则是李翰祥和邵氏奇幻片。
这个《新龙门客栈》就是直接翻拍的胡金铨《龙门客栈》,其它像各种场面调度,飘逸流打斗设计风格,再到服化道很多方面都是直接照搬胡金铨了。
胡金铨以《大醉侠》(郑配配崛起那部),以《侠女》闻名于世,我觉得加上《山中传奇》《空山灵雨》几乎能代表华语类型片的最高成就(王侯杨张他们不是类型片导演)。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以前一度认为没有中国导演能做到的事情,也就是用电影技法表现传统文化、美学。
胡导的电影里做到了,还有动画里边《山水情》和《大闹天宫》也做到了。 胡导对电影影像的理解是超越了同时期其他华语导演的。很难以理解,为什么没有后辈鲜少人模仿胡导的风格。 老谋子早期的美学风格其实更接近欧洲5、60年代。
李安的《卧虎藏龙》倒是相对接近一些,但还是不如胡导中式、也不如他画面丰富。以及最重要的没有胡金铨导演的电影里面的中国山水画,中国文化古韵那种文化意境。
后来同样华语顶级大导演侯孝贤拍了《刺客聂隐娘》,张艺谋拍了《影》。
这些电影都明显有一股日本审美的味道了,张艺谋摆明学的黑泽明,侯孝贤拍得那么有艺术感,但是你看电影仍然有一种强烈的日本审美的味道,更不用提拍的大唐,结果跑到日本取景那种小家子气。
胡金铨更美的地方是镜头语言,从画面构成到布景到人物站位进出,是一体的,很和谐,这说明了导演很细致,且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同时美学知识很全面,一个好的导演从来都不是只能拍好一个要素,是要能把全部元件组装成品的。
这些元件是演员是布景是画面构成是更多的,或许有的地方不完美,但缺一不可。 更不是依赖镜头的好坏,高清或模糊。好的导演一定是技术+审美,模糊的镜头导演能用技术+自身审美拍出意境,清晰的镜头也能用技术+自身审美捕捉极致的美,取舍也是衡量一个导演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再别提对剧本的理解和分镜,这是导演的基本要求吧,细致到每个镜头在当下故事里该怎样表现,说白了,导演是个职业综合素质要求全面的职位,想要做的更好,那更是得导演本人对自己有高要求,还得有一定天赋。努力的人也很多,但有才之人确实少,能把自己能力拔到顶峰的更是少之又少。
武侠片宗师,艺术水平高?为什么徐克更受欢迎这个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大概相当于好莱坞的库布里克和斯皮尔伯格那种情况。
你可能没有听过库布里克,他拍的电影有《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全金属外壳》《闪灵》等等,在影史地位非常高,但是他的电影论什么票房,奖项,还有受欢迎程度是比不上斯皮尔伯格的。
这个胡金铨和徐克也是一个道理,毕竟时代不同了,徐克也有很高的成就。
胡导在中国传统审美,中国传统文化,武侠片奠定上面成就很高,其实也挺善于叙事和细节的,但不善于表现人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不足,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长处。其叙事有一套固定框架,应用于《龙门客栈》《大醉侠》《迎春阁》《忠烈图》则非常成功。
然而《侠女》《空山灵雨》《山中传奇》《天下第一》的风格确立固然相当成功,却也难免流于符号堆叠,貌合神离的不和谐境地,在一个中国传统衰落的时代讲述“中国传统故事”本身就是一件不讨好的事
胡金铨的景确实是好,但故事就仁者见仁了,他开启了一个武侠时代,这也是为什么徐克一直将胡金权视为自己偶像的原因,胡金权是最懂中国武侠意境的,这一点也传承到了徐克的身上,后来的《蜀山传》的仙侠意境在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一个时代是滚滚向前的,武侠的时代也是一样,但胡金铨显然没跟得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大段大段的长镜头,看起来确实很优美,但放在电影中,特别是在与之后的电影相比,就显得有些冗长,在当时香港那个电影快餐时代,胡金铨是个异类,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致导了胡金泉最后的落寞!
徐克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之一,他的电影就是快节奏,快剪辑!这两种电影理念在拍《笑傲江湖》的时候,这两人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以胡金铨败北,徐克重新指导《笑傲江湖》,这好像也预示了胡金铨电影的落寞,之后胡金泉拍的那部《阴阳法王》。
如果你去看了,你会发现你很难看得下去,因为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所以,《阴阳法王》在当时的票房也相当的不理想。当然,即使壮志未酬,胡导演的实验性质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标杆——在现在这个中国崛起的时代更加值得借鉴和回味。
武侠片衰落?我们到底需要胡金铨,还是更需要徐克现在的观众是看不进去胡金铨电影的,观众可以不喜欢这种类型,但要说一般,我只能说审美水平有待提高。审美没有对错,但有高低,这是不可争的事实。就胡金铨电影审美水平放现在很多导演都达不到,和古风武侠之类的没关系。
就算是现代片,那也是一团糟。电视剧尚且如此,电影更不用说,科技的进步技术的革新,许多层面都像西方看齐了,不能说错,但在这种冲击下很多人选择了照猫画虎,局限了自身的发挥。 我评论的容易,他们做的难,但若要较真,确实影视发展不如意。
现在中国电影的一个最大问题,那就是钱是有了,市场越来越大,但是相应的文化层面没有与之相匹配。谈起美学的时候,还是以前的电影谈的多,没办法那时候真是一步一耕耘,有质的差别。
胡金铨为什么影响那么大,因为他所在时代还是早期胶片时代,除了摄影的功力,其实这也是胶片的魅力,现在的数字摄影机很难拍出这样的感觉,哪怕是经过后期调色,那个味道也出不来。说实话很难,最多也就是加点噪点,改变色偏,降低锐度,能用的手段也仅此而已了。
因为胶片高光保留能力至今还没被数码感光器超越,你看白日下的石头,你用数码拍,按照同样的曝光,石头早就过曝一片白,但这里还可以感觉到细节,如果你保留高光细节,那暗部都调不回来。说白了还是宽容度问题。
人的眼睛天生会往明亮处观察,高光细节才是王道,而数码一再强调自己暗部的宽容度,实际上对画面提升的作用是不如高光宽容度来的强,这是天然的缺陷,除非技术突破,否则胶片还是很难被超越。
那么,在新时代的新时代,我们自然需要新的奠基者,你觉得更需要徐克,还是更需要胡金铨。
我个人觉得是更需要胡金铨一些(他是从基础理论奠定武侠片),那当然也需要新一代的徐克(类似于郭帆之于中国科幻大片)。其实是都需要的,但更迫切的看,似乎基础理论更重要一些,因为国产电影理论真的太差了。
不止是武侠片,太多电影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