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布的《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存在睡眠障碍的人数高达5.1亿。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睡眠质量不佳以及睡眠时长不足(通常少于6.5小时)。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有催眠效应的抗抑郁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一、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
①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
长效:氯硝西泮、地西泮适合早醒的患者。
中效:艾司唑仑、阿普唑仑,适合睡眠深度浅、容易惊醒的患者。
短效:咪达唑仑,适用于入睡困难者
这类药物,对焦虑性失眠患者的疗效较好。
总结:不良反应多,对老年人群不太友好,长期应用后,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
②新型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on-BZDs)
代表药物有: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等。
这类药物起效快,安全性高,长期使用无显著药物不良反应,适合入睡困难的失眠患者。
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①雷美尔通:对于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失眠患者安全有效。无依赖性和戒断症状。
②阿戈美拉汀:能够改善抑郁障碍相关的失眠问题,缩短睡眠潜伏期,并增加睡眠的连续性。
三、抗抑郁药物
①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多塞平近年来已作为失眠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临床耐受性良好,无戒断效应。
②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代表药物:帕罗西汀、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
主要通过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从而改善失眠。
③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
④其他抗抑郁药物(米氮平、曲唑酮)
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代表药物:喹硫平、奥氮平、氯氮平等。
这类药物能够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结构,减少睡眠中觉醒时间。
总结: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