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3年底,我国已经拥有航天、卫星相关企业超过21万家,比上一年新增5万1400家,同比增长达到42.84%。
包括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以及东方空间在内,已有六家民营航天公司成功把火箭发射入轨。2023年全国一共把270颗卫星送入太空,其中有137颗属于商业卫星。商业航天轨道级发射总量67发(占全球30%),仅次于美国116发(占全球52%),位居全球第二。
随着人类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宽带卫星互联网、卫星导航、对地观测(农业、交通、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和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民生需求和基础设施服务,越来越需要商业航天服务。全球航天产业当前估算市场规模是5460亿美元,大部分是商业应用。2023年至2028年将会是商业航天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预计2025年中国的市场规模达到2.8万亿元人民币)。
美国SpaceX公司的火箭发射。
卫星系统是商业航天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轨道和无线电频谱作为有限资源,国际电信联盟现有原则是先到先得。特别是卫星中98.9%是低轨卫星,300至1000公里的近地轨道只能容纳不超过6万颗卫星,一旦轨道被占满,后来者就无法使用该轨道。不论从国防战略或商业考量出发,低空轨道都是各国需要抢占的的重要战略资源。美国SpaceX推出的Starlink目前是全球规划规模最大、发射数量最多的低轨卫星星座系统,总规模接近4万2000颗卫星。
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意识其商用与战略意义。中国星网公司于2020年9月向国际电联申请了GW星座计划,共1万2992颗卫星,构成中国版卫星互联网。中国另一计划“G60星链”,计划发射的卫星数量也将超过一万颗。
距离北京市中心近一小时车程的小镇亦庄新城瀛海镇,今年4月将成为中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被推到中国商业航天科技的最前沿。这里将引进和培育商业航天高新技术企业、致力培育出能与美国商业航天霸主SpaceX媲美的航天巨头。
乌克兰士兵正在准备Starlink卫星互联网系统。
中国具备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全球最多的工程人才。过去10年建立了基础能力,在火箭发射、卫星制造、测控等领域打好了基础。尽管预计中国商业航天最快也要在2030年左右才能追赶到美国目前的水平,但中国一定会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力量,超越美国,成为这一领域的王者。因为无论从经济、军事、外交,商业航空领域始终是中美竞争的重要一部分。
中国商业航天大而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