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是先正达开发的含苯并降冰片烯结构片段的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其结构与先正达同为SDHI类杀菌剂的吡唑萘菌胺相似,可视为是吡唑萘菌胺对苯基并环部分用2个氯基替代2个(CH3)2CH-基团而优化得到。其具有活性高,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等特点,主要用防治由壳针孢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如叶枯病、白粉病、锈病、全蚀病、基腐病、黑斑病、小斑病、灰霉病等。
01 产品简介
中文名称:苯并烯氟菌唑
英文名称:benzovindiflupyr
其他名称:苯并烯氟菌胺、氯萘吡菌胺
化学名称:N-[(1RS,4SR)-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亚甲基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CAS登录号:1072957-71-1
分子式:C18H15Cl2F2N3O
相对分子质量:398.23
结构式:
三维结构式: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味白色粉末;熔点:148.4℃;沸点:N/A;蒸气压:3.2×10-9 Pa(25℃);相对密度:1.466 g/cm3。水中溶解度:0.98 mg/L(25℃);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g/L,25℃):二氯甲烷450,丙酮350,正己烷270,乙酸乙酯190,甲醇76,甲苯48,辛醇19。在pH值为2~12时,苯并烯氟菌唑原药不离解,对铝或醋酸铝、铁或醋酸亚铁及不锈钢等稳定不分解。
02 作用机理
苯并烯氟菌唑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作用于病原菌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的蛋白复合体Ⅱ,即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或琥珀酸-泛醌还原酶(succinateubiquinonereductase,SQR),能够紧密结合植物的蜡质层,缓慢渗透到植物组织中,通过干扰真菌细胞的正常呼吸过程来作用于靶标病原菌,影响病原菌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阻碍其能量代谢,抑制病原菌生长,导致其死亡,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由于SDHI类杀菌剂作用位点单一,抗性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建议,将该类杀菌剂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复配或轮换使用。
苯并烯氟菌唑具有内吸传导性,使用方式即可用叶面喷雾也可做土壤处理。
03 应用
应用:果树(如葡萄、梨果、蓝莓等)、蔬菜(块茎和球茎蔬菜等)、可耕作物(花生、马铃薯、豆科植物、玉米、小粒谷物等)、草坪和观赏植物等。
防治病害:大豆锈病、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和黑斑病、叶枯病、全蚀病、基腐病等常见剂型:100g/L苯丙烯氟菌唑EC,全球范围内常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或三唑类杀菌剂如嘧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啶氧菌酯、环丙唑醇等开发复配制剂,以此来增加杀菌谱及减缓抗性的发生。
常见剂型:100g/L苯丙烯氟菌唑EC,全球范围内常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或三唑类杀菌剂如嘧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啶氧菌酯、环丙唑醇等开发复配制剂,以此来增加杀菌谱及减缓抗性的发生。
04 登记情况
国内登记情况:
截至目前国内登记的苯并烯氟菌唑产品共有2个,包括1个原药和1个制剂。
国外登记情况: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英国
新西兰
德国
05 合成路线
目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为先正达的肟合成法,即以对苯二醌为原料,低温下与6,6-二氯-5-亚甲基-1,3-环戊二烯反应所得环化产物经二次选择性还原、脱水和羟氨化后,与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氯反应, 经Semmler-Wolff 芳构化直接合成苯并烯氟菌唑。合成路线如下:
文献″全春生,党铭铭,刘民华. 苯并烯氟菌唑及关键中间体合成方法述评[J]. 农药, 2018, 57(6): 395-399.″中对苯并烯氟菌唑的合成方法进行总结,可概括为酰氯合成法、酰胺合成法、酯交换法、酸缩合法及肟合成法。
路线一:酰氯合成法,将吡唑羧酸活化成酰氯,然后在缚酸剂如三乙胺等的作用下,与中间体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桥亚甲基萘-5-胺反应缩合成苯并烯氟菌唑。该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反应收率较高,是一种常用于合成酰胺键的方法,缺点是关键中间体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桥亚甲基萘-5-胺不易大批量获得。
路线二:酰胺合成法,X为卤素,最常见的是氯或溴,此法反应的主要特点:反应常常需要含铜催化剂如碘/化亚酮,且一般都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时间较长,不太适合工业化。
路线三:酯交换法,将吡唑羧酸酯与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桥亚甲基萘-5-胺在催化剂如双(三甲基硅基)氨基钠等作用下直接反应形成产物,该反应的机理是双(三甲基硅基)氨基钠取代苯胺变成胺的钠盐,然后再与吡唑羧酸酯中的羰基碳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由于反应过程使用了氨基钠等强碱,因此对反应体系要求很高。
路线四:酸合成法,此法反应的特点是将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与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桥亚甲基萘-5-胺在相关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反应形成产物,这类催化剂有取代磷酰氯,3A分子筛与乙醇锑或3,5-二(三氟甲基)苯硼酸等,反应时间较短、收率较高。
06 未来复配推介
苯并烯氟菌唑+三唑类(己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环唑醇或戊菌唑):苯并烯氟菌唑与三唑类杀菌剂复配,两种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增加了杀菌谱,性价比高,治疗效果好,不易产生抗性。
苯并烯氟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醚菌胺、啶氧菌酯):可用于防治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甘蔗、香蕉、苹果、柑橘等果树和林木等真菌性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内吸性好。
苯并烯氟菌唑+氯啶菌酯:可用于禾谷类作物、蔬菜、水果的病害防治,尤其是稻瘟病、纹枯病、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的防治。
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可用于蔬菜、水果、禾谷类作物的病害防治,尤其是灰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
苯并烯氟菌唑+苯醚菌酯:可用于蔬菜、水果、禾谷类作物的病害防治,尤其是灰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
苯并烯氟菌唑+氰烯菌酯:该组合物防治植物炭疽病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明显提高了使用效果。苯并烯氟菌唑+丙硫菌唑:该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田间使用明显提高了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
苯并烯氟菌唑+氯苯嘧啶醇、螺环菌胺:该组合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菌谱。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该组合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田间使用明显提高了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
苯并烯氟菌唑+二氰蒽醌、乙嘧酚及乙嘧酚磺酸酯:该组合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如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疫病、树脂病、黑星病、轮纹病、茎基腐病、锈病、云纹病、条纹病、菌核病或褐斑病等病害均有特效。
苯并烯氟菌唑+克菌丹、环己磺菌胺:该组合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如白粉病、锈病、霜霉病、晚疫病、早疫病、黑斑病、斑腐病、猝倒病、斑点落叶病、叶斑病、灰霉病、叶霉病、炭疽病、黑星病、轮纹病、树脂病、疫霉病、立枯病或菌核病。
苯并烯氟菌唑与氟菌唑、种菌唑:该组合对于粮食作物、豆类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上的病害均有较高活性,并且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并且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
苯并烯氟菌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对多种作物上的白粉病、锈病、霜霉病、根腐病、疫病、炭疽病、黑星病、茎枯病、 赤霉病、褐斑病、轮纹病、稻瘟病、纹枯病、菌核病或黑穗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苯并烯氟菌唑+噻唑锌:对防治玉米、大豆、花生和小麦的病害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并扩大杀菌谱,解决植物产生抗药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