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给人医术精湛、技艺高超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们基本看不好病

夜莺歌声凄凉 2025-04-07 09:32:02

清代流传“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之语,其背后蕴含特定指向。彼时,翰林院承担官方撰文职责,所成之文多具官腔套话,呈现出华而不实的特质,徒具形式而缺乏实质内涵。与之类似,太医院所开药方亦类同于此,多为遵循既定程式,流于形式的治病之方,此二者皆被赋予了一定程度的讽刺意涵。

在提及清代太医院时,人们通常会赋予其医术精湛、技艺卓绝之印象。但实际上,于为帝后进行诊断这一关键事务中,太医院御医群体暴露出诸多弊病,其集中呈现于诊疗的保守性与形式性方面。

太医,乃经全国范围内严格遴选而出,其医学专业素养堪称精湛,毋庸置疑。然而,为帝王、后妃等皇室成员诊疗疾病,却颇具挑战性。此过程中,稍有差池,太医便极有可能遭受惩处,甚至面临性命之忧。

清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帝罹患疟疾。太医院众医官经审慎诊断后,拟具药方,其中含有人参一味。康熙帝依方服用后,身体出现烦躁之状。鉴于此,康熙帝将此不良反应归责于太医。随即,相关太医受到杖责与革职之惩处。

据《康熙起居注》所载,三法司曾奏陈:太医孙斯百等人在为圣上调配药物时,出现用药失误,选用人参不当,致使圣上身体违和,烦躁加剧。不仅如此,其还妄称应使用附子、肉桂等药物。依据律法,于合和御药之际,若存在失误、未遵循对症之药方,医人当受杖责一百之刑。鉴于孙斯百等人此次所犯过错性质严重,故皆拟以斩首之刑。

康熙皇帝以宽厚仁慈著称于世,然而,在宫廷医疗事务方面,其举措却显露出严苛一面。若他判定御医用药有失妥当——尽管该判定或存争议,便会将御医处以斩刑。由此不难推知,相较于康熙皇帝,其他帝王在位时,宫廷太医所处境遇恐更为艰难。

幸运的是,康熙帝旋即康复,遂颁旨恩赦孙斯百等人死罪。不过,惩处依旧严苛,每人施以杖责二十之刑,并明令终身禁其行医。

从常理推断,孙斯百等诸位皆出身于医学世家,世代以宫廷御医为职,肩负家族生计。鉴于此,在为帝王诊疗时,理当秉持高度的敬业精神与职业操守,力求尽善尽美。故而,他们共同拟定的药方,必然经过审慎研讨与反复权衡。由此可见,在用药环节,尤其针对人参这类药材,出现误用情况的可能性极低。

在太医群体的职责范畴内,若未能成功治愈皇帝病症,便陷入左右两难之境,甚而可能获罪。由此可见,为皇帝诊治疾病,实乃一项颇具艰难性与复杂性的任务。

以雍正朝为例,彼时太医院院使刘声芳,乃康熙至雍正时期声名远扬的医界翘楚。雍正帝对其医术与才德极为赞赏,不仅赐予刘声芳户部侍郎之衔,还恩荫其子为荫生,并使其获得举人的功名。

雍正九年,雍正帝龙体欠安。彼时,太医院医官刘声芳负责诊疗事宜。然雍正帝对刘声芳所做诊断颇为不满,旋即降旨称:刘声芳于太医院供事多年,朝廷屡施殊恩,擢其为户部侍郎。今朕偶感不适,其非但未尽心调治,反而推诿敷衍、轻慢疏忽,用心狡诈,实乃有负朕之厚恩,着即革职。

若御医未能成功治愈圣上之疾,此尚属较轻之情形。一旦圣上因病驾崩,即便御医此前施治过程中已极尽精心,依制亦难辞其咎,仍会被判定有罪。虽通常仅以 “带罪” 之态继续履职,似为形式之举,然而相较其他官职的失职、渎职状况,御医于此种情境下,着实略显冤屈。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同治帝崩逝。旋即,两宫太后颁旨称:上月大行皇帝罹患天花,太医院左院判李德立与右院判庄守和,于皇帝病症未能竭尽全力护持保全,其罪责深重。故将二人即刻革职,责令其以戴罪之身继续当差。

鉴于太医一职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其开具的药方被诟病为徒具形式,也就不足为奇了。从现存的清宫医案可知,太医为帝后诊疗时,每次的脉案皆详尽记录脉象及对应的病情,同时对用药的医理、诊治下药的依据亦阐述明晰。这些记录逻辑严谨、无可挑剔,即便未能治愈病症,太医们也不会因医理方面的疏漏而获罪。

然而,此类记载仅为通用性原则,现实情形则复杂多变。鉴于个体在患病时,身体状况与病情表现皆存在差异,医术精湛的医者会依据具体状况,实施针对性治疗。

在民间医疗情境下,医者常依据患者病症,开具药力峻猛且剂量较大之药方。然而,太医身处宫廷医疗体系,面对为皇帝诊疗这一特殊任务,此等做法风险极高,绝无试用之可能。

因此,太医院所拟药方,皆以医典为据,循规蹈矩,用药极为审慎,以防出现任何差池。此类药方,虽疗效未必显著,然而对于太医而言,却不失为一种明哲保身之策。

在清代的稗官野史与诸多影视创作中,民间神医题材屡见不鲜。从医学技艺的专业视角审视,这些被称作“神医”者,其实在医术造诣上,未必能超越宫廷太医。然而,其在施治过程中,却因不受诸多繁文缛节的束缚,从而展现出别样的诊疗风格。

以电视剧《神医喜来乐》所塑造的形象为例,喜来乐在为患者进行病症诊断与治疗时,常摒弃常规医理与通行疗法。其施治用药,多源自民间流传的偏方,所选药物或药性峻猛,或为常人难以理解、鲜见于正统医方者。

在医疗情境中,对于病情严重至濒临绝境的患者而言,传统的常规治疗手段往往收效甚微,此时,治疗策略近乎孤注一掷,尝试非常规疗法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在此情形下,某些源自民间、未经现代医学全面验证的疗法,有时却能产生超乎预期的治疗效果。即便最终患者因病情过重医治无效而离世,从伦理和情理层面分析,其家属通常也不会对实施治疗的医生予以责任追究。

若喜来乐进入太医院履职,势必会受诸多规范与限制。因其诊疗对象为皇帝及后妃,此特殊群体使得医疗过程复杂且严苛。即便喜来乐医术高超,亦难以摆脱宫廷医疗中 “看病难” 的困境。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