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孩子不自律是本能,家长让他自律是本事!(值得一读)

锦囊课程 2025-02-20 16:28:41

开学之后。

家长群里炸了锅,很多人在发着牢骚:

①“孩子作业拖到凌晨三点,哭着说写不完!”

②“说好每天背单词,坚持三天就罢工……”

问题出在哪呢?

说白了,孩子的自律不够,所以缺乏执行力。

苏格拉底曾说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可太多父母举着打火机,却找不到孩子的引线。

如果您,同样遇到这样的困惑,不妨听班主任的一句劝: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家长让他自律,才是真正的本事!值得各位父母一读。

一、自律不是选择题,是成长的必答题!

心理学研究显示:

人类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到25岁才发育完全。

这就意味着:

孩子天生缺乏自控力,贪玩偷懒是他们的本能。

就像很多家长,让5岁的娃别吃糖。

但孩子的脑海里,只有“糖真甜”这三个字,压根听不进去。

一位清华教授说得扎心:

“在让孩子快乐之前,父母要先学会狠心。”

如果你,无法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妨看看这两个案例:

①一位妈妈,放任儿子寒假玩游戏,开学后孩子成绩暴跌到退学。

②另外一位妈妈,每天陪女儿晨读20分钟,三年后孩子拿下全市作文冠军。

那么,差距来自哪里呢?

细想一下才知道,家长敢不敢在孩子偷懒时亮红灯,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做聪明的家长,要及早看清一个真相:

自律是驯服本能的修行,而家长,则是最好的驯兽师。

二、别把放任当尊重,不妨做到“3要3不要”。

过马路的时候。

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缓冲最聪明。”

一旦违反了规则,就容易出问题。

所以很多人,基本上都会遵守规则,这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作为家长,若想让 孩子变得自律!

就要意识到,放任从来不是尊重,只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做到“3要3不要”,方能提升孩子的自律意识。

1、要定规则,不要搞突击。

别学某些家长。

一开始的时候,和孩子列十页计划表,三天后就选择了摆烂。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有助于孩子去执行的规则。

2、要陪跑,不要当监工。

学习朱科航的父亲。

儿子写作业,他坐旁边看专业书;孩子背单词,他跟着练口语。

后来儿子拿下9所名校offer。

谈及孩子的成功,他说秘密就一句话:

“教育是并排跑,不是追着跑。”

3、要容错,不要喋喋不休。

心理学有个“橡皮筋理论”:

绷太紧会断,太松没用劲,把握分寸很重要。

作为家长,要有容错的魄力。

孩子偷玩手机?不骂人,只收走充电器。

作业漏题?不妨用红笔圈出来,说“这是宝藏待挖掘”。

三、21天,养成良好的习惯。

神经科学家发现:

培养一个习惯,最低需要21天的时间。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做到坚持,变成一个自律的人。

那么家长,如何利用21天的时间,让那个孩子变得自律呢?不妨这样做:

第一:启动要“爽”。

把背古诗,变成“飞花令擂台赛”。

让数学题,变身“密室逃脱密码”。

当学习,变成了一种娱乐,孩子会乐此不疲。

第二关:坚持靠“晒”。

别小看朋友圈打卡。

每天拍孩子练琴视频,给予肯定。

把错题本拍照发家人群,求点赞换零花钱。

这种公开,有助于孩子坚持。

第三关:瓶颈玩“诈”。

孩子喊“学不动了”?

不妨学学一位爸爸,假装打电话给班主任:

“王老师,我家娃说三角函数太难……”

孩子急得跳脚:

“谁说我不会!我现在就做给你看!”

心理学叫这招“反向激将法”,专治各种不服。

最后送家长3句话:

①别等孩子长歪了,才想起没扶正。

②别嫌监督麻烦,现在偷的懒都是将来流的泪。

③别怕孩子恨你,不管教的父母才最该愧疚。

大家要意识到,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