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到四年,连锁火锅海底捞考虑分拆海外业务赴港上市。
7月11日消息,知名火锅餐饮品牌海底捞公告称,公司现正考虑将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下称“Super Hi”)的股份进行实物分派方式的分拆,并考虑以介绍上市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单独上市(下称“建议分拆”)。
资料显示,Super Hi及其附属公司主要于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以外地区,也就是海外地区从事餐饮业务。海底捞董事会认为,建议分拆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因为建议分拆可使Super Hi的业务及海底捞集团的其余业务在其各自的地域范围内获得更好的发展,并在一个独立的上市平台上产生未来的增值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海底捞第一次将旗下业务分拆。早在2013年,海底捞负责火锅底料供应的子公司颐海国际就从集团内部分拆出来,并于2016年7月率先赴港上市。如果此次海外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这将是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继海底捞、颐海国际后,第三家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介绍上市不发行新股,从一定层面上便不涉及募集资金的问题。此外,海底捞在不同市场的经营、管理等要求标准上存在差异,为了方便管理,使海外业务发展方向尽量本地化,故有此举动。
截至7月11日,Super Hi尚未向港交所提出Super Hi股份的上市申请,而建议分拆也未实现。如建议分拆得以进行,海底捞将于适当时候或根据港交所证券上市规则的要求,刊发进一步公告,以向Super Hi股东及潜在投资者通报建议分拆的最新进展。
海底捞表示,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应注意,建议分拆的实施须待董事会的最终决定、市场及其他条件以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方可作实,无法保证建议分拆何时会进行,或是否会进行,请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在买卖海底捞证券时务必谨慎行事。
根据海底捞此前披露的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捞全球共有门店1443家,海底捞在中国大陆开设餐厅1329个,实现营收约368.62亿元,顾客人均消费101.2元;海底捞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开设餐厅114个,实现营收约27.23亿元,顾客人均消费197.9元,贡献了海底捞6.9%的营收。
但中国大陆以外市场的海底捞餐厅在翻台率上表现不如国内门店。2021年,海底捞在中国大陆以外的门店翻台率仅为2.3次/天,而同期海底捞餐厅的整体翻台率为3次/天;2020年,中国大陆以外的餐厅翻台率为2.8次/天,远低于同期的餐厅整体翻台率3.5次/天。
目前海底捞方面并未发布2022年上半年相关业绩数据,仅从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海底捞实现收入411.1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43.7%;亏损41.6亿元,其中由于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
基于餐厅总体经营情况,2021年海底捞决定调整扩张策略,关闭部分餐厅并计划适当减少未来资金投资。2021年11月,海底捞推出“啄木鸟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关停部分门店、持续推进和打磨门店管理体系、重建和加强职能部门以及强调企业文化、完善员工培训等举措。截至2021年底,已有260家海底捞餐厅在“啄木鸟计划”下永久关闭,32家餐厅暂时停业休整;同时,全年新开业421家餐厅。
从2021年财报来看,海底捞海外业务已经开始恢复但整体占比有限。其中,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业务收入分别为 77.28亿元、149.04亿元、142.30亿元、27.22 亿元,同比增长 30.3%、32.2%、74.8%、22.3%,占总收入比重为 19.52%、37.65%、35.95%、6.88%。
随着国内火锅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海底捞不断提升对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海外防控政策放松后,对餐饮业稳定发展是一个利好,也为国内餐饮企业出海提供了机会。但从客群来看,海底捞海外门店的主要客群仍是华人群体,仍需要进一步适应市场,开发适合海外市场的口味。
事实上,今年第二季度的疫情对海底捞国内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占海底捞总收入20%的一线城市市场相继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翻台率下滑,部分门店暂停营业。而外卖业务对火锅行业并不友好,海底捞二季度一线城市收入进一步受到影响。
有关机构在研报中预测,3月份以来的疫情反弹给海底捞带来了外部风险,并将 22/23 财年的净利润预测分别下调 8.8%和 0.8%,以反映我们对 22 年上半年餐厅客流量和员工成本更保守的预测。
在业绩亏损的情况下选择将海外餐饮业务分拆上市,难免让外界猜测,海底捞是否存在资金紧缺的情况。而海外市场是海底捞近几年来为数不多具有亮点的业务之一,如若能顺利分拆上市,则有希望为其带来一定的资金补充。
至于海外业务分拆上市,能否改变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业内人士认为,海外餐饮业务亦处于恢复期,还要等到全球消费回暖后,才有望为海底捞带来收入亮点。
除了海底捞拟分拆海外业务上市外,2022年以来餐饮企业上市消息频出。这其中就包括乡村基、老乡鸡、老娘舅、达美乐比萨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绿茶餐厅、和府捞面、捞王、七欣天等连锁企业。
不光是IPO寻求融资,去年以来餐饮市场也保持了频繁的投融资动作。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前餐饮行业的投融资呈现了整体增长的趋势,自2018年开始投融资热度逐渐下降,但是在经历2020年疫情后资本热情再度高涨。截至2021年8月,中国餐饮行业投融资金额439.1亿元,已达到2020年的2倍。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大且其增速常年高于社零总额增速,目前来看疫情对行业造成的短期影响已经得到较为迅速的恢复。由于餐饮市场与经济周期有较强的相关性,预计未来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将为餐饮行业带来稳定的增长,据预测中国餐饮市场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声明:易昇证券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