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亲属入监后,可通过以下三种主要联系方式保持沟通:
现场会见 - 需提前预约并携带身份证明(户口本、身份证、关系证明、结婚证)
书信往来 - 建议使用监区指定信封格式(XX省XX市XX区县XX监狱 XX监区XX分监区)
亲情专线 - 需预先登记3个直系亲属号码(本人实名认证的号码)
其中亲情电话作为实时沟通渠道,采用"登记备案+动态监管"机制。服刑人员需提交亲属关系证明及通讯承诺书,经审核后开通通话权限。系统将自动记录每次通话声纹特征,确保通话人身份可追溯。
一、亲情电话运作机制
通讯性质:区别于普通电话的即时通讯功能,亲情电话采用"审批制+监听制"双管控模式,服刑人员需提前申报通话对象并经监管部门审核。
号码备案制度:
备案上限:通常可登记3个直系亲属号码(父母/配偶/子女)
特殊许可:经审批可添加监护人号码
代接规则:备案号码持有者可授权其他家庭成员临时接听(如登记母亲号码后孙子可短暂通话)
二、通话时间管理规定
常规时段:
工作日:18:30-20:30(劳动结束后)
节假日:9:00-17:00(监区统一安排)
频次标准:
基础额度:月/1次(多数监区标准),每次5-10分钟(看他服刑等级,一般宽管级别10分钟,其余的都是5分钟)
奖励机制:改造积分可兑换额外通话次数
节日特例: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增设集体通话日
三、通话全流程规范
通讯准备:
证件验证:接听方需持身份证原件
设备要求:禁用无线耳机/扬声器等外接设备
通话管控:
时限控制:单次通话5到10分钟(含重拨等待时间)
语言规范:强制使用普通话交流
内容禁区:× 涉及案情或司法程序× 讨论监区管理细节× 使用暗语/隐语/方言× 负面情绪传导
监听机制:监区指挥中心实施全程AI语音识别+民警人工监听双轨制,异常通话将即时中断并记录在案,累计3次违规将取消当月通话资格。
四、辅助沟通渠道建议
书信往来:
推荐使用司法部公安备案认证的通信平台如微某信暖心驿小程序
纸质信件可使用专用回信信封(编号可溯)
节假日建议提前15天寄送祝福信件
视频会见:
部分现代化监区开通远程视频系统。
五、沟通效果提升技巧
话术建议:
重点传达家庭日常温暖(如孩子学业进步、父母健康)
适度分享社会正能量新闻
明确表达家庭支持态度
心理建设:
避免追问归期或案情
减少抱怨生活压力
控制情绪波动幅度
特别提示:每次成功通话将转化为改造积分,直接影响服刑人员的减刑考核。建议家属建立定期沟通计划,通过规范化的亲情联络助力亲人积极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