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博士生导师,中国动物学会及兽类学分会理事,保护生物学分会委员,北京动物学会理事,IUCN猫科、熊科、鹿科动物专家组及豺工作组成员。北京大学“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课题组”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大型兽类、鸟类及其栖息地的野外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在Nature Ecology&Evolution、Science Advances、Current Biology、Conservation Biology、Biological Conservation、Landscape Ecology、《生物多样性》、《兽类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作为优秀审稿人,突出表现如下:
(1)李晟研究员是处理《生物多样性》稿件最多的专家之一。他热心期刊工作,审稿认真负责,响应及时,对稿件的审阅全面、细致,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对稿件的完善和提高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审稿质量高。
(2)2020年李晟研究员策划组织了“中国红外相机监测网络”专辑,负责稿件征集和审稿。该专辑首次系统汇总了中国10个主要的区域性和全国性红外相机监测网络的信息,全面评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和建设成果并指出中国红外相机监测网络的规模、数据量等均已位居世界前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编目与科学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与支撑,并在动物生态、动物行为、保护生物学等科研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李晟研究员与期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该专辑得以顺利出版,对中国的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建设和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是全球猫科动物多样性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压力,中国的野生猫科动物在历史上经历了严重的种群下降与分布区退缩。2022年为中国传统农历壬寅年(虎年),以此为契机,李晟研究员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王天明教授提议,在《生物多样性》组织“中国猫科动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专刊。该专刊于2022年9月出版,汇总了中国学者与国外合作者在野生猫科动物研究与保护领域的最新进展,对中国猫科动物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为今后重点研究方向与保护管理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与重要参考。
(4)在专辑的提议、构思与组织中,李晟研究员认真负责,多方联系潜在的投稿单位,积极约稿,严格审稿把关,保障了专辑的高质量;同时在编辑部与专辑稿件投稿人之间积极联络沟通,督促撰稿、投稿、审稿进度,在新冠疫情等困难下顺利完成专辑的组织和出版,为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