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毒品问题正在破坏各国的社会基础。特别是美国,现在深陷芬太尼危机,简直无法自拔。这场危机不仅关系到美国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还反映了美国社会、政治以及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问题。
芬太尼这种人工合成的毒品,在毒品界简直就是“死神”。它的效力是吗啡的80到100倍,也就是说一点点芬太尼就能让人痛感全无,但同时风险也极高。只要2毫克的芬太尼就足以致命,这个量小到你可能根本没察觉就被皮肤吸收了。
毒贩们看中了芬太尼价格便宜这一点,把它大量混进海洛因里,或者伪装成各种处方药来卖。在美国,很多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买到了掺有芬太尼的毒品,结果就一脚踏进了死亡的深渊。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2023年美国因吸毒过量死亡的人数达到了107543人,这其中大部分都和芬太尼有关。
第一波(1990年代-2010年代):在这个时期,美国的制药公司为了赚钱,开始疯狂推广阿片类药物。他们告诉医生和大众这些药很安全,不会让人上瘾,大家可以放心用。结果,很多医生信以为真,开始大量开这种药。不少患者在治病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对这些药物上瘾了。数据显示,这段时间里阿片类药物的处方量猛增,从1991年到2010年增加了四倍多。大量药物流入市场,导致很多人在治疗过程中就开始走上瘾之路。
第二波(2010年代):随着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越来越严重,美国政府开始严格控制这类药物。制药公司生产的药物少了,医生们也更小心了。但那些已经上瘾的人,在拿不到阿片类药物后,只好转向海洛因。海洛因更容易搞到,价格也便宜,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滥用海洛因的情况迅速增加。
据统计,在2010年到2016年间,美国因为海洛因过量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了将近三倍。海洛因的泛滥让美国的毒品问题更加严重。
第三波(2010年代至今):芬太尼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美国毒品市场的格局。由于它超强的成瘾性和低廉的价格,芬太尼很快就取代了海洛因,成为了毒品市场上的主流。毒贩们把芬太尼和其他毒品混在一起,或者把它伪装成常见的药物,这样就让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芬太尼。从2013年开始,美国因芬太尼过量导致的死亡人数开始急剧增加。
长期以来,美国社会形成了所谓的“止痛文化”。人们在遇到疼痛时,往往会过度依赖药物来缓解。这种文化导致很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就陷入了药物成瘾的困境。许多人开始时只是想治病或者止痛,但慢慢地他们对这些药物产生了依赖,再也离不开。
毒品泛滥不仅搞乱了社会治安,还重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据说,美国每年因为毒品问题损失的钱多达几千亿美元,这包括医疗费、生产效率降低和犯罪成本等各种开销。
从1991年开始,美国的制药公司就策划了一场宣传活动。他们花大钱宣传阿片类药物的安全性,说这些药是治痛的“完美方案”。为了达到目的,他们甚至收买医生,让医生大量开阿片类药物的处方。同时,他们给药店高额利润,鼓励药店卖这些药。
英国《卫报》曾经爆料,在过去十年里,制药公司为了游说国会议员,花了高达25亿美元。这些政客接受了制药公司的贿赂后,对阿片类药物滥用的问题视若无睹,反而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制药公司的政策。
在禁毒这个问题上,美国两党的合作一直不太给力。共和党提出了一项《阻止致命芬太尼贩运法案》,目的是加强管控,打击毒品走私。
不过这项法案遭到了132名民主党议员的反对,结果就是法案没能通过。两党在禁毒问题上总是互相推卸责任,各自为了自己的党派利益,根本没把毒品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当回事。
在国会里关于禁毒政策的讨论经常变成一场政治斗争,大家只想着怎么攻击对方,而不是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奥巴马执政时签署的《21世纪治愈法案》,投入了10亿美元来应对阿片危机,但效果并不理想。
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解决不了这么大的毒品问题。
这个法案在实施时有很多漏洞,让一些坏人有机可乘。
特朗普上台后,把阿片类药物危机定为“国家级大事”,想加大力度打击毒品。
但是他的政策没有系统性,也不持久,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拜登提出的“团结议程”虽然包含了一些禁毒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很多限制,没能有效控制毒品走私和滥用。
历届政府对禁毒问题的态度都很敷衍,导致美国的芬太尼危机越来越严重,民众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所以在自己禁毒不利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把责任推给中国,想找个替罪羊。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甩锅中国的真相。
美国政府毫无根据地声称“中国对美芬太尼供应链负有责任”,但从来没拿出过真凭实据。他们只是根据一些毫无根据的猜测和谣言就对中国进行指责。他们还说“中国对化学品生产和制药行业监管不力”,想把美国芬太尼危机的责任推到中国头上。但实际上,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企业涉及毒品。中国一直很重视毒品问题,并对化学品生产和制药行业实施了严格的规定。实际上,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掩盖自己在禁毒方面的不足。
早在 2015 年,中国就开始严管新精神活性物质,管控范围甚至比联合国还广。这说明中国在毒品管控上是动真格的。
2018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之后,中国干脆把整个芬太尼家族都列为了管控对象,成了全球第一个这么做的国家。这个举措大大减少了芬太尼的生产与流通。
从2019年开始,中国进一步加强了芬太尼的出口管控,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确保它不会流进美国市场。后来,美国海关再也查不到从中国来的芬太尼了,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在禁毒上的努力和成效。
但美国自己禁毒不利,却想把责任推给中国。他们制造“中国威胁论”,想在国际舆论上抹黑中国,同时也想借机对中国施压。
在中国,禁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对毒品采取零容忍态度,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
对于芬太尼的管理,有关部门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来控制它的生产。所有涉及芬太尼生产的公司都需要获得特别许可,必须有完善的生产流程监控和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规范且透明,从而减少芬太尼非法流入社会的可能性。
在流通环节,我们加强了对药品运输和销售的监管,并建立了完整的追踪系统。每一批芬太尼类药品的流向都有详细的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迅速追溯并处理。
在国际禁毒合作方面,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并推动相关工作。特别是在与中国合作打击芬太尼走私方面,中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运用先进的情报收集和分析技术,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有价值情报。在一些重大案件中,中国执法人员还协助美国进行调查取证,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破获了许多芬太尼走私大案,有效遏制了芬太尼从国际渠道流入美国的情况。
美国的芬太尼危机真是一场大灾难,主要是因为国内的政治斗争和政府的不作为。而在中国,不管是国内严格的禁毒政策,还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都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感。
中国的禁毒经验对其他国家来说很有借鉴意义。希望美国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别再一味指责别人了。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彻底解决毒品这个全球性的问题,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世界。
将来,中国还会继续在禁毒方面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合作,为打赢这场全球禁毒战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