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当时宝玉在秦可卿的房中做了个春梦,袭人给他换裤子时发现了端倪。
文中说,“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这里说袭人比宝玉大两岁,只是一种虚写,并非具体的年龄。
而第二十二回写到宝钗生日。凤姐和贾琏商议如何去办时说起,“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
这里写了,贾母问起大家的年龄,薛姨妈或宝钗本人回答的是十五岁,算及笄之年,也就是说可以进行说亲聘嫁了。
但是,这个十五岁是宝钗的真实年龄吗?她当时当真只有十五岁?
假的。这根本就是个谎话!薛家故意隐瞒了她的年龄,为的是啥,读者们都很清楚。
书中第二回,贾雨村遇到冷子兴时曾说起给黛玉当家教的事。他去林家时,黛玉五岁,然后堪堪过了一年,贾敏病逝,黛玉六岁。因林如海公务繁忙,又不打算续弦,黛玉年幼无人教导,贾母便派人接来贾府,这便是黛玉丧母的当年。
也就是黛玉进贾府时6岁。
黛玉入府不久,薛家也来了,宝钗和黛玉进府是同一年。黛玉才六岁,可是宝钗上京是为了待选公主伴读,按照当时选秀女/宫女的年龄要求,宝钗至少已经满了十三岁。
宝玉多大呢?黛玉去拜见贾政时对王夫人说过,“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
所以宝玉当时7岁。
但是宝钗仅13岁吗?不一定。我们再继续往下看。
黛玉来贾府,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的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
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贾母觉得十岁的雪雁太小了,根本照顾不好黛玉,所以将二等丫头鹦哥给了黛玉。鹦哥就是后来的紫鹃。
书中又说到:
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
袭人是大丫头,贾母觉得她懂事能照顾人,因而给了宝玉。雪雁十岁,贾母觉得一团孩子气不能省心省力。
贾母对宝玉黛玉的疼爱远超其他人,她信不过雪雁能照顾黛玉,可是她相信袭人能照顾好宝玉。可知袭人的年龄肯定比雪雁大,应该也比紫鹃大些。因为紫鹃是二等丫头,而袭人是大丫头。
雪雁十岁,那袭人多大呢?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当时说到了:袭人,香菱,晴雯,宝钗同庚。
宝钗上京时至少十三岁了,那袭人和她同岁,自然也满十三了。不过看贾母的态度,若袭人只比雪雁大三岁,估计也不放心她照料宝玉。
所以黛玉进府时,宝钗袭人的年龄等于或大于13岁。
第四回,也就是宝钗上京那一回,书中有写:
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
从这里可知,薛蟠比宝钗大两岁。
薛蟠和凤姐谁大?薛蟠大。
第六十六回,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并将尤三姐说给了柳湘莲,后来柳湘莲和薛蟠说起此事时,薛蟠就说:“这都是舍表妹之过。”薛蟠说的舍表妹就是王熙凤。
薛蟠比王熙凤大,凤姐又称宝钗为“薛大妹妹”,所以凤姐的年纪介于薛蟠和宝钗之间。
那么,王熙凤又多大了呢?
第二回冷子兴就说了,“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二年。”
凤姐就算十三岁成亲,结婚两年也有十五岁了。那时宝钗还没上京,不过贾雨村和冷子兴聊完没多久就送黛玉上京了。
先按照最小年龄推测:薛蟠16,凤姐15,宝钗14。
也就是说宝钗进府时14岁,袭人和她同岁,也就14岁。是说至少这个岁了,不然她也不会是大丫头,且是贾母信得过她可以照顾好宝玉的大丫头。
若然这样,好像第二十二回时宝钗过15岁也还合适。
但是,不要忘了,在第十九回中,宝玉到花家去看袭人,他看到花家有几个女孩子,特别有一个穿红衣的女孩。宝玉晚上便问起袭人:
“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袭人道:“那是我两姨妹子。”
“我姨爹姨娘的宝贝。如今十七岁,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
这一回中,袭人至少17岁以上了,表妹都17了。
袭人自己说的话,不会是假,她也没必要夸大自己的年龄。她是贾府买来的丫头,贾母知道她的岁数,她也不可能像薛家一样谎报年龄。
而袭人和宝钗同岁,宝钗当然至少也大于等于17岁了。
这样看来其实还比较合理。毕竟凤姐最多比宝钗大一岁或同岁,若宝钗才15岁,那凤姐不也只有15或16岁吗?她可是已成亲两年了,婚后又帮助王夫人管理着荣国府,肯定不会是只有十五六岁,不然王夫人能放心让她管家?
所以,宝钗在贾府过的第一个生日说是15岁就是假的。薛家故意说小了几岁,使其和宝玉的年龄相差不至于太大,不然这金玉良缘说出去有点尴尬。
难怪看袭人和宝钗平时的处事和态度,都是老气横秋的。
比如第八回,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
“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
第九回,宝玉去家塾读书时,袭人一早准备好了他要带的东西,然后坐在床沿上发闷。宝玉醒来,见他闷闷的,便笑问道:
“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
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
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这像不像母亲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宝玉就是那个不懂事,让母亲牵挂又操心的孩子。袭人则像母亲一般劝他别这样,别那样,到了学校好好学习。
宝钗在第三十四回也劝过宝玉用功。当时宝玉因金钏儿之事被父亲贾政责罚并挨打,宝钗前来探望,就劝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第四十二回,宝钗劝黛玉不要读杂书,男人们读书明理,作诗写字不是女孩子的分内之事。
第四十八回,香菱想学诗,宝钗劝她:
“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
第五十七回,因见探春给了邢岫烟一个碧玉珮,她劝岫烟要从实守分:
“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宝钗开口都是劝人,语重心长,十足一副长辈的模样。
而袭人呢,天天担心宝玉与黛玉有不才之事。宝玉挨打后,袭人便跑去王夫人面前说:
“哪一日哪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
袭人张嘴也是个“劝”字!
看看宝钗和袭人的心态和行事,是不是就跟个老妈子一样?也难怪,女性本来就早熟一些,何况她俩比宝玉大那么多,妥妥的“熟女”。
宝玉常常受贾政的批评和鞭打,又受王夫人的教导和规劝,这还不够,还得日日受袭人的耳提面授。等娶了宝钗之后,更是时时被她劝着要好好用功参加科举,以图光宗耀祖。
这别说宝玉,换了谁也受不了吧。
宝玉最厌恶那些热衷经济仕途的禄蠹之流,可他身边偏偏就摆脱不了这样的人。想想他婚后怎堪日日遭受这种荼毒?所以他不出家才怪。
按宝钗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只有贾雨村和她最匹配。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