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后,为避免父亲给他下跪想出一妙招,后世沿用两千年

大陈说书人阿 2025-02-06 15:44:18

作为大汉王朝的建立者,刘邦也是在史书上留下了属于自己传奇的一页。他最后之所以能够成长到如此地步,与他父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是因为觉得亏欠父亲太多,所以即便是成为皇帝后,刘邦依旧非常孝顺父亲,但没过多久刘邦就和父亲有了一个小矛盾,父子两人究竟怎么了?

刘邦虽然是皇帝,不过要经常给父亲下跪请安,而刘太公觉得此举实属不妥。他既是父亲也是臣子,所以他觉得应该给自己儿子下跪。

刘邦怎可能会让父亲下跪,那他最后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三个字即可。

刘太公的投资

刘邦是刘太公的第三个儿子,虽然上有哥哥下有弟弟,不过刘太公对于这个儿子还是非常喜爱的。

刘邦的爷爷还曾是公家人员,他们家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到了他父亲这一辈时就不行了。

那时刘太公一家主要以种地为主,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受那些名人故事的影响,他觉得只靠种地没有什么前途,不如出去好好见见世面。

信陵君魏无忌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由于为人不错且有能力,所以当时许多人来到了他的门下。

当时刘邦对魏无忌也是非常羡慕,将魏无忌视作他的偶像,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到魏无忌门下好好长长见识。

于是有一天刘邦对刘太公说:“爹,我想外出远行,到魏无忌门下当一个门客。”

受当时思想的影响,刘太公不想让儿子出去,就想让他老老实实在家种地,于是他就故意说道:“这外面打得正热火朝天实在是太危险了。”

刘邦听后不以为然,接着刘太公继续说道:“乱世中远行,必须得有一身好武功来自保。”

“而且人家魏无忌这么有能力,手下的门客自然也不是平凡之辈。像你这样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怎么成为人家的门客,可能你连人家在哪儿都找不到。”

刘太公此话就是故意制造困难,好让刘邦望而却步,但效果却是恰恰相反。

看着父亲说的话非常有道理,刘邦就拜师学武功和文化知识去了。从这一刻刘太公认识到,自己的这个儿子以后绝对和平常人不一样。

后来刘太公拿出全部家当来支持刘邦远行。刘邦见状也是大为感动,他发誓出去后定要有一番作为,然后回来孝顺父亲。

后来虽然因为魏无忌离世,刘邦的想法没有成功,不过魏无忌的门客张耳也开始招揽门客,刘邦闻之欣然前往。

张耳虽然可能比不过魏无忌,但他的眼界肯定要比刘邦宽广许多。

耳濡目染之下下,刘邦的眼界越来越宽广。

秦统一六国后,刘邦也算是学成回到了家乡,刘太公见状便说道:“既然回来了没事就先跟着种地吧。”刘邦听后果断拒绝,为这事他可没少挨骂。

之后在刘太公的资助下,刘邦成功当上了一个亭长,然后他就开始收保护费了。

也正是回来之后,刘邦娶了他的第一个老婆吕雉。

要说这吕太公也真是有眼光啊,刘邦虽然长得其貌不扬很特殊。但在吕太公眼里这就是以后不平凡的象征。

所以感觉刘邦以后肯定是大人物的吕太公,直接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吕太公是一个大格局之人啊。

或许有人觉得吕雉就是一个蛇蝎毒妇,其实那是后来的她。她最后之所以会成为那样也是迫于无奈。

不过吕雉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非常孝顺的,刘邦在外打仗她自己在家相夫教子。

那时候因为忙于打仗,所以刘邦有些顾不上自己的家人,这就导致刘邦一家都被项羽给抓走了。

当时项羽对刘邦说道:“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父亲烹煮了。”接下来刘邦的回答让项羽甚是无语。

刘邦听后回复道:“霸王,咱们是结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难道你忍心把你爹给煮了,那你也太不孝顺了吧。”

“煮完之后记得让人给我送碗汤过来,我也顺势安葬咱们的父亲。”

不得不说刘邦这脑袋瓜转得是真快,项羽听后也是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他把刘邦一家给放了。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回顾之前的经历了。

首先刘邦最感激的就是他父亲,要不是刘太公当年耗尽家财资助他去外面开阔视野,估计他这一辈子就是个种地的,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其次就是当亭长这件事,刘太公也是出了不少财力和物力,刘邦第一个收钱的金桶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刘邦就带兵打仗去了,他根本顾不上父亲和妻儿。中间虽然把他们接到了自己身边,但防止连累又将他们送了回去。

后来刘太公和吕雉他们还被项羽抓走了,这可以说是他们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了。

父亲这么努力帮助自己,刘邦却还没有尽过一天孝,于是建立汉朝后刘邦开始补偿父亲。

那时刘邦每隔五天就会去看望一次自己的父亲,每次都是跪下行礼。

刚开始他们并未觉得有何不妥,毕竟是父子嘛。儿子给父亲下跪也是应该的。

不过有一天管家对刘太公说道:“你这老头子怎么不知礼数,你虽然是他爹,但人家毕竟是皇上啊。即便是亲爹那也是臣子,臣子怎么能让皇上下跪?”

刘太公一听觉得非常在理,于是他决定下次万万不能让皇帝给自己下跪啊。

等到刘邦下次来看望父亲时,刘太公穿得非常正式,而且和众人在门口一直等着皇帝的到来。

刘邦见状虽然有些惊讶,但他没有多想,依旧是准备下跪行礼。

太上皇

刘太公见皇帝又要下跪,于是他急忙上前阻止,刘邦见状也是一脸懵,随后刘太公赶紧说道:“皇上你是天下君主,可不要因为我一个老头子而让国家礼法有损啊。”

刘邦听后不禁有些茫然,其实在刘邦看来这并没有什么。

刘邦除了有皇帝这个身份,那自然也有儿子这个身份。儿子给父亲下跪并无不妥,当然这只是他们自己这么想,别人就不一定这么想了。

刘邦见状也是心中嘀咕道:“那总不能让我爹给我下跪吧,这更不符合国家礼法啊。”

为这事刘邦甚是头疼,总体来说就是谁给谁下跪也不行。

自己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于是刘邦就把那些聪明的大臣们叫到了一起,让他们共同商讨该如何解决这件比较矛盾的事。

大家最后的讨论结果就是“太上皇”三个字。

我国最早出现太上皇是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当时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而他自称为“主父”,其实这就是太上皇。

第二个太上皇就是秦始皇他爹秦庄襄王了,不过这是后来追尊的,并不是赵武灵王那样传下去的。

刘邦听到大家的讨论结果后非常满意,于是他就赶紧将自己的父亲刘太公尊为“太上皇”,刘太公也由此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当过皇帝的太上皇,同时也是最后一个。

既然已经成了太上皇,这时候再跪就没有什么异议了。

在皇宫的日子虽然吃喝不愁,但对于刘太公这样的农民来说属实无聊,所以平常没事的时候他就会在自己的院子里种点菜。

得知父亲喜欢种菜,刘邦就让人在自己的后花园找了一片地方,专门给父亲种菜用。

虽然皇宫的日子过得非常舒坦清净,但刘太公总感觉少了一些什么,仔细一想原来是少了家乡的感觉。

家乡的感觉,包括那些建筑以及经常在一起闲聊的村民们,于是刘太公就对刘邦说自己想要回老家居住。

刘邦见状也是一眼就看懂了父亲的想法,于是他说道:“父皇回去儿臣自然是要亲自护送,只不过儿臣现在没有时间,烦请父皇再忍耐一段时间好吗?”刘太公听后答应了。

时间一晃一年直接过去了,刘邦也是实现承诺,带自己的父亲回到了家乡。

眼前的一幕让刘太公甚是惊讶,因为这座新城和丰邑实在是太像了,不过刘太公还是问道:“回家什么时候这么快了?”

刘邦见状也是坦白了实情,他说这是自己让人把丰邑城重新建了一个,与之前的一模一样,现在叫丰城。

建筑什么的有了,那人自然也不会少。就在刘邦解释的时候,城中的居民们出来了,其中有一些就是以前和刘太公经常在一起的。

看着自己的这些老熟人都在,刘太公见状也是激动万分,他没想到刘邦把物和人都搬了过来。

“刘老头,你这儿子是真孝顺啊,为了让你回家,竟然在这里重新建了一座丰城,他还动用士兵护着我们过来了,真羡慕你有这么好的儿子啊。”

“是啊是啊刘太公,你这儿子太孝顺了。”

看着大家评价如此之高,刘邦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虽然刘邦之前做过不少流氓事,但他的确是我国古代皇帝中的一个大孝子,为了父亲他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有时候孝顺并不一定要亲口说出来,踏踏实实做实事就行了,总会有人懂的。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