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西藏都会迎来众多游客,游客们对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好奇与向往,但随之而来的是各民族之间迥异的民俗与民风。
而有不少老牧民直言道,如果在西藏遇到一顶白色帐篷,千万不可以随意进出,一定得躲着,不然进去后谁也帮不了你。
老牧民的这番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要躲着白色帐篷?
这还得从西藏的帐篷开始说起,西藏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地处高原地带,昼夜温差大,再加上藏民们从小过着游牧生活,整日里牧羊、牧羊为生,一年下来,藏区牧民们往往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待很久。
为了夜间的保暖防寒工作,勤劳的牧民们想出了制作帐篷的御寒好点子。
但寻常的帐篷放在藏区夜间,保暖防寒的效果会大幅降低,为了能更好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下来,藏民们利用牦牛的长毛来制作帐篷。
经常去藏区旅游的游客会发现,西藏的帐篷大多是黑色,当地人习惯叫这种帐篷为黑帐篷,无论是制作材料还是搭建手法上,都是难得的民间传承。
倘若制作得当,一顶优秀的黑帐篷可以用上数十年,风吹日晒,屹立不倒,任凭雨雪风霜,都不曾在黑帐篷上占得半分便宜。
于是在2021年,巴青的黑帐篷就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当然除了黑帐篷外,藏区还有其他颜色的帐篷,如红色、黄色、白色、蓝色等。
红色帐篷一般出现在较为郑重的场合,有喜庆、吉祥的含义,如婚礼、盛大节日等,红色帐篷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多,而黄色则应用在神圣的场合。
不过在这些不同颜色的帐篷中,白色的帐篷一直是老牧民劝诫外地人最多的一类。
他们直言看到这类白色帐篷,要躲着它,千万不可进去,如果进去谁也帮不了你。
为何要躲着白色帐篷呢?难道白色帐篷里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二、为啥要躲着白色帐篷?提到白色帐篷,它和其他颜色的帐篷比起来格外不同,在茫茫的高原之上,看上去最为显眼。
远远望去,和红色帐篷、黄色帐篷相比,白色帐篷更具有视觉冲击。
除了视觉冲击外,白色帐篷和举行喜庆活动的红色帐篷比,没有华丽的装饰,丰富的图案与花纹,简单地如同一张白纸。
真要说起来,老牧民的话没有说错,实际上白色帐篷里还真有一些外地人不懂的风俗在其中,那就是白色帐篷内住着的“特殊群体”。
说是特殊,实则也不算太特殊:白色帐篷内生活着适龄的未婚女性。
若是藏民百姓家中的女儿即将步入婚配时,都会搭上一处白色帐篷,让女儿生活在其中。
附近的藏民看到后,便会知晓周边有人家想要给女儿找夫婿了。
如果有单身的藏小伙看到后,想要与这位姑娘喜结良缘,可以前往白色帐篷内与适龄的未婚女性交流。
如此一来,这样一顶平平无奇的白色帐篷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象征着藏区人们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期盼之情。
适龄的未婚男女可以在白色帐篷内畅谈,如果两人都对彼此有心,那就意味着好事将近,如果未婚女性对上门的男性无感时,会客气的婉拒对方,并让对方离开,继续等待下一位前来“应聘伴侣”之人。
所以当有未婚女性憧憬着未来另一半时,突然闯入一位不知情况的陌生人时,姑娘自然会恼火,这也暗示着外来者对藏区文化的不尊重。
这也正是老牧民告诫外来者要躲着白色帐篷的缘故。
更重要的是,哪怕是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外来者,一旦进入白色帐篷,就相当于默认了这一风俗,误闯其中的外来者倘若拒绝对面未婚女性的心意,就会遭到惩罚。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惩罚呢?
白色帐篷的初衷是为了给在广袤大地上游牧生活的藏民们提供一个解决未来婚姻大事的办法。
为了保护女儿的安全,藏民们还会在周边放一只藏獒来守护女儿和白色帐篷,也可以预防别有居心的人伤害女儿。
要是有外来者闯入其中,破坏女儿未来的幸福,这样的外来者势必会遭到藏民们的怒火和惩罚。
普遍的惩罚是让外来者在未婚姑娘家中待几年,具体的年限看外来者的表现而定,而外来者需要无偿给这家人放牧,或者干一些日常劳作。
这种体力惩罚多用于外来者身上,还有一种对于当地未婚男性的惩罚。
当未婚男性进入白色帐篷后,获得了姑娘的心意,却又拒绝了姑娘,那么这名未婚姑娘和她的家人向周边的牧民告发。
周边牧民得知这一情况后,会自动远离这名未婚男子,相当于名声扫地。
不过藏民对于外来者的态度向来热情友好,假如外来者认错及时,愿意认罚,给予牧民们适当的经济补偿,牧民们不会太过较真,原谅外来者的鲁莽。
但若外来者是故意为之,很有可能会面临牧民们更大的惩罚。
所以说去西藏旅游时,老牧民的话不可不听。
而且即便不是白色帐篷,对藏民来讲帐篷也是他们的家,不是旅行时的一时居所。
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不经过主人的同意擅自闯入他人家中的行为是不礼貌、不道德的行为。
只要是藏民的生活居所,都需要征得对方同意过后,方可入内。
其实,白色帐篷的禁忌是独属于藏民的风俗习惯,每个前往藏区旅游的人应该尊重并理解这一习俗,听从当地牧民的劝告,不可一意孤行。
同样在前往藏区旅游,体验藏区的民风民俗时,也应提前了解相关的风俗习惯,以免在旅游期间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从而影响到这趟旅游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