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在单位工作已有十余载。他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对谁都是一副憨厚朴实的面孔。十年如一日的勤勤恳恳,虽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在本职岗位上也算尽职尽责。
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老陈的职位和待遇多年来竟是原地踏步,一丝一毫没有上升。就连他自己也想不明白,难道就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就要永远当一个小职员下去?
事情还要从前些年说起。刚进单位那会,同事们都爱打听彼此家里的情况。有的说自己家里有矿,有的说爹娘是做生意的,大家都是标准的富二代、官二代。
老陈一家老小全靠他这点工资度日,自然拿不出手。一次聚餐喝多了,便实话实说自己家里就一普通工人,还要供弟弟妹妹读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第二天醒来,老陈就后悔了。他发现周围人看自己的眼神开始变了,言语中也时不时透露出一丝轻蔑。就连领导对自己的态度也冷淡了不少。
老陈这才醒悟,在职场这个大染缸里,家庭背景就是你的筹码。出身不好还喜欢自曝其短,无异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果不其然,这些年来,老陈眼睁睁看着同期的同事一个个坐上领导位置,而自己却始终原地踏步当一个小职员。就连一向和他不对付的老赵,因为家里是煤老板,工作能力平平却也被提拔成了副经理。
老陈这个老实人,却因为家境不好,连个像样的职位都轮不到。久而久之,他也变得自卑起来。
更让他痛心的是,自从领导们知道他家里条件差,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压榨他。
到了月底,他们就会把一些棘手的差事甩锅给他,美其名曰锻炼新人。可手头活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去琢磨业务?久而久之,老陈的工作质量也开始下降。
每年部门评优,领导也总是把他的功劳算在别人头上,自己却只能干瞪眼。可他又能说什么呢?就连据理力争的底气都没有。
老陈常常在想,如果当初不说自己家里条件不好,是不是日子会好过一些?如果能重来,他一定要把出身藏得严严实实,绝不轻易告诉任何人。
其实,在单位里,很多人都和老陈一样,深受出身论的困扰。
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往往决定了他在单位的地位。如果家里位高权重,即便本人一无所长,也能很容易就平步青云。
而那些出身寒微的普通人,不论多么勤奋努力,却始终不得上位。如此壁垒森严的阶层固化,不仅挫伤了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更埋下了单位内部矛盾的隐患。
其实,一个人的能力和品德,才应该是评判他的唯一标准。家庭条件不过是先天因素,不应成为职场晋升的筹码。每一个员工都应当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发展机会,唯有如此,单位的风气才能真正改善。
我以为,这个故事给了所有中年人一个警示: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切莫轻易暴露自己的家底。一旦被领导们捏住了把柄,你的处境只会更加被动。
与其苦苦哀求别人的垂怜,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提升自我上。唯有不断增值自己,在单位掌握真才实学,我们才能在这个并不友善的圈子里,保住自己的尊严和底线。
唯愿每一个像老陈一样隐忍的中年人,都能看清这个圈子里的游戏规则。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如静下心来修炼自己。唯有以不变应万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