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二战主导者的日耳曼被一分为二,宣告了二战的彻底结束,新时代的来临,国际上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
9月5日夜,渝都,歌乐山麓。
随着兰州、西宁解放,解放军完成了对西南地区90余万国府军的包围,国府面临的局面前所未有的艰巨。
以光头为首的国府高层已经在夷洲另立统治基础,渝都这个位于双方交火前线的首府被弃,这座拥有1596.6万人的大都市进入到了最为混乱的时期,国府官员、军队忙着撤退,百姓紧闭家门。
保密局同样有些自顾不暇,渣滓洞、白公馆一片人心惶惶,管理不似之前那么严格。
渣滓洞本来是一处人工开采的小煤窑,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势险峻而隐蔽。
距离白公馆2.5公里,占地4200平方米,不到7亩地,修建了一堵高墙,用以阻隔外面。
单单是制高点的岗亭就有六座,更设有机枪阵地,常年有一个连的兵力把守。
夜色渐深,一伙身影悄然摸到了渣滓洞不远处,在树木的掩护下,近距离观察这座集中营。
“连长。”
“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
“内院除了放风坝,还有男牢16间、女牢2间,杨将军及夫人就看押在这里。”
“岗哨非常懈怠,说是一个连,现在怕是连一个排都不到。”
负责侦察敌情的特务连士兵小声汇报道。
“好。”
“通知下去,准备动手。”
“一排摧毁所有制高点、机枪阵地。”
“二排在炮击之后,第一时间发起冲锋,以最快的速度清扫看守所的特务。”
“十五分钟必须结束战斗。”
面色凛冽,特务连长庾琨下达了命令。
“是。”
两个排的排长纷纷下去安排了。
唐辉的警卫团特务连一共四个排,200人,一半的人在渣滓洞这边,还有一半的人配合军情司进攻白公馆,二者一起动手,混淆视听,以确保万无一失。
夜色愈深,初秋之风冰冷刺骨,徐徐拂过,把守岗哨的卫兵们早早的进了宿舍,并未察觉到敌人的靠近。
“动手。”
特务连长庾琨看了一眼手表的指针到了23点,大手一挥。
“咚!咚!咚!”
早已瞄准了渣滓洞的特务连炮兵们纷纷把炮弹从60迫击炮口中填充。
伴随着沉闷的撞击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几道橘黄色火光映照出了树林的景象,炮弹宛如流星般冲天而起。
“咻!咻!咻!”
尖锐的呼啸声惊动了渣滓洞驻守的国府士兵和特务们。
“什么情况?”
一个个士兵、特务抬头看向天空,只见黑乎乎的夜幕下闪烁着莫名的赤色火光,越来越大。
“不好,炮袭!”
为首的国府上尉反应过来,嘶吼出声。
只可惜,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轰!轰!轰!”
几颗迫击炮弹轰然落下,目标便是渣滓洞外围高墙上的岗哨和机枪阵地。
轰鸣声响彻歌乐山麓,炮弹爆炸的火光吞噬了周遭的建筑,冲击波掀飞了在场的特务、国府士兵。
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一颗接着一颗迫击炮弹从天上落下,整个渣滓洞外围遭到了猛烈的轰炸,这一动静已然惊醒了内院看押着的两百多名犯人,有来自北边的政治犯,也曾经有国府高官。
所有人都像抓住了希望一样,迫不及待的来到窗前,看着那扇镶嵌在高墙上的微小窗户,心中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