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寿有讲究,老话说“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这句话有道理吗

民间老李爱白话 2023-02-28 13:06:31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的是“孝”字由“老”字省去右下角和“子”结合而成。所以孝道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回报。

过寿是子女为父母庆祝生日,以表达孝顺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父母过寿已经成了一种常态。过寿不仅能表达子女的孝心,还能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热闹一天。不过在过去过寿可是有讲究的,毕竟老年人很忌讳说老,而过寿表明年龄又长了一岁,离死亡也更近了一步。

老话说:“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三不过”指的是什么呢?有道理吗?接下来,老李就和大家聊聊这句关于过寿禁忌的俗语。

60岁以下不过寿

我国古代以甲子纪年,甲子纪年实际上就是干支纪年法。甲子为干支之一,是干支纪年法循环的开始,所以第一年又称“甲子年”。干支纪年法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所以六十岁又称“花甲之年”。

按照民间习俗,到了花甲之年的老人才可以称为寿,为了庆祝老人健康长寿,所以要给老人过寿。六十大寿代表老人经过了甲子轮回,进入第二个循环。

在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平均寿命都比较低,很多人为了表达孝顺,无奈降低了过寿的标准,而选择了五十岁过寿,而六十岁则称为过大寿。过大寿那天,儿孙齐聚一堂,祭拜祖神,摆长寿酒,做长寿饭,热闹非凡。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把过寿的年龄也提高了,六十岁以下已经不再称为老人了,六十大寿也过成了一般的寿诞。

超过九十岁不过寿

民间过寿一般到90岁就结束了。90岁的老人称为耄耋,耄耋之年的老人在过去少之又少,毕竟“人活七十古来稀”嘛。这个年龄的老人,子女一般都会守在身边,所以不用过寿的方式来表达孝顺之意了。

过了90岁的老人,已经特别衰老了,不再喜欢热闹的场面。这时候过寿,老人不仅体会不到孝顺,还会影响老人的心情,甚至健康。甚至有一些老人认为九十岁以后过寿,是在给阎王爷提醒,盼望着自己早点儿死。为了不影响老人的心情和健康,90岁以后还是不要过生日为宜。

七十三和八十四不过寿

民间有句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俗语在民间流传特别广。所以人们把“七十三”和“八十四”也作为了人生中的两道“坎”。

其实,“七十三”和“八十四”说的是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去世的日子。于是人们迷信的认为,圣人都难以逃脱的“命坎”,普通人更是难以逃脱了。所以人们认为这两个年龄段是两道“坎”。

老年人一般最忌讳说自己的年龄是“七十三”或“八十四”了,这两个年龄已经成了老年人的忌讳。为了躲过这两道“坎”,老人们一般很少和别人说起自己的年龄,更别说过寿了。所以,“七十三”和“八十四”是不宜给老人过生日的。

结语

过寿是一种孝顺的表达,是孝道的传承。为老人过寿不仅要体现孝心,更要让祝福老人健健康康、心情愉悦。所以一些迷信的禁忌还是应该讲究的,毕竟老人开心快乐,才是儿女的心愿。

2 阅读: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