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咱们经常会听到 “黄花大闺女” 这个词。走亲访友时,长辈看到年轻未婚的姑娘,总会笑着说:“哎呀,这丫头都长成黄花大闺女啦!” 朋友之间互相调侃,也会来一句:“你这黄花大闺女,啥时候找对象呀?” 可以说,这个称呼大家都耳熟能详。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 “黄花大闺女”,而不是 “红花”“紫花” 或者别的什么花呢?这看似普通的称呼,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有趣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究探究。
二、黄花初印象:高洁的菊花咱们先来看看第一种说法,此 “黄花” 指的就是平常所见的菊花。中国古代文人赋予了不同的花各异的品性,就像牡丹代表富贵,而菊花在古人眼里则代表着高洁。它比较耐寒,凋谢也比较晚,常被认为是有节操的象征。
陶渊明独爱菊花,那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流传千古,他笔下的菊花,远离尘世喧嚣,在东篱之下静静绽放,不与百花在春日争艳,只愿在秋日里独显清幽,这份悠然自得、遗世独立的气质,正是高洁品性的体现。还有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更是直白地夸赞菊花在霜寒之中,仍能保持贞秀之姿,堪称霜下豪杰,是花中的君子。
古人将菊花这种寓意放在未成婚的女子身上,希望她们如菊花般洁身自好,心灵纯洁善良。未婚少女恰似那初绽的菊花,未经世俗过多沾染,保有一份纯真与高洁,所以可能原本是 “菊花闺女”,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 “黄花闺女”。在古人心中,用菊花来比喻待字闺中的女子最为恰当,它不与其他芳香争奇斗艳,有着自己孤傲的性格,就像男人们心仪的理想女子,冰清玉洁、坚守自我。
三、花黄之美:源于梅花妆的时尚(一)梅花妆的诞生这第二种说法,就和一种古代的妆容 —— 梅花妆有关。相传,在南朝某年农历正月初七这天下午,阳光正好,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在宫廷里嬉戏玩耍,玩闹了一阵,寿阳公主感到有些累了,便躺卧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这时,恰好吹来一阵微风,将旁边梅树上的梅花吹得纷纷落下,其中有几朵梅花恰巧落在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之后,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仿若天成的美丽印记,使寿阳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
皇后见了,十分喜欢,特意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之后才将其用水洗掉。此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梅花瓣儿贴在自己的前额上,以助美观。宫女们见了,个个称奇,纷纷跟着仿效起来。这精致又独特的妆容,先是在宫中流行开来,成为宫女们日常装扮的新宠。 后来,“梅花妆” 又进一步流传到民间,受到了女孩子们的热烈喜爱,特别是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以及歌妓舞女们,更是以贴梅花妆为时尚,争相仿效,成为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从梅花妆到花黄不过,腊梅花的开放是有季节性的,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有新鲜的花瓣供女子们装扮。于是,爱美的女子们开动脑筋,有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设法采集花朵的黄色花粉,将其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这种粉料把箔纸片、干花瓣、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染成金黄色,剪成各种花鸟、鱼的形状,然后将其贴于额头、嘴角以及鬓边。这些用黄色花粉染制而成的饰物,便是 “花黄”。
在南北朝时期,花黄可是少女们一种必不可少的脸部装饰,从当时的一些诗词作品当中就可以得到印证。如南朝陈后主《采莲曲》一诗中有句说:“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 描绘了少女晨起梳妆,精心贴上花黄的场景,可见花黄在当时的风靡程度。因为花黄是黄色的,而采用这种装饰的又多是未出阁的少女,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装饰,另做一番打扮,换上符合妇人身份的妆容。再加上黄花在古代又指菊花,而菊花又具有傲霜耐寒的特性,常被人们用来比喻人品性的高洁,所以后来就有人把花黄两字颠倒,用在闺女一词之前,构成了 “黄花闺女” 一词。一方面表示少女还没有结婚,而另一方面也表示少女心灵纯洁,品性贞洁。 后来,这一用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久而久之,“黄花闺女” 也就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
四、黄花闺女称谓的形成与传承综合这两种说法,“黄花闺女” 这个称谓无论是源于菊花所代表的高洁品性,还是由 “花黄” 装饰的流行演变而来,都承载着古人对未婚少女的美好期许。希望她们如菊花般在尘世中保持纯洁,不被世俗轻易沾染;又似那贴着花黄、精心装扮自己的少女,拥有对美的追求和灵动的朝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不断变迁,“黄花闺女” 一词却始终在民间流传,成为了未婚少女的专有代名词。哪怕到了现代,虽然妆容、审美已与古代大不相同,女子们不再贴花黄,但人们提到 “黄花闺女”,脑海中依然会浮现出一个青春、纯洁、未涉世事的少女形象,这便是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它扎根在语言里,代代相传,延续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认知和对品德的尊崇。 所以,下次再听到 “黄花闺女” 这个词,咱们就能跟人侃侃而谈,讲讲背后这些有意思的故事啦!
五、结语“黄花大闺女” 这一称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菊花的高洁品性,到梅花妆衍生出的花黄装饰,无一不展现出古人对未婚少女的美好期许。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将古人的审美、道德观念代代相传。
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女子们不再贴花黄,妆容也日新月异,但 “黄花大闺女” 所蕴含的纯洁、贞洁之意依然深入人心。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传统文化从未远去,那些古老的故事、习俗,依旧滋养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我们的语言增添韵味,为我们的精神家园筑牢根基。
所以,让我们珍视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把它们讲述给更多人听,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下次再听到有人说起 “黄花大闺女”,相信你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对未婚少女的印象,更是对悠久历史文化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