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淡雅居息塘

南太湖 2021-06-29 22:14:27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江南之地连畴接陇,物产丰盛,先民们知书达理,喜好牛角挂书,因之文化渊源颇深。譬如南浔,就是个鸾翔凤集之地,名人古迹众多、颜筋柳骨常有,稍不留神,便会遇着一段遗风余韵,让那些好古之人欲罢不能。明朝时,官至朝廷尚书兼太子太保的南浔人朱国祯就说:“余镇中有御书阁,相传为宋高宗南渡过此,留徽宗画鹰一幅而去,又赵松雪有滚马图一卷。” 赵雪松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州人赵孟頫,可见自古以来,南浔就是才墨之薮。

南浔不仅古镇如此,乡村也是人文荟萃、藏龙卧虎。菱湖、练市、双林、和孚,荻港、善琏、下昂、辑里,哪一处不见骚人墨士,哪一地不多瓦棺篆鼎。俞郁兄老家在菱湖思溪,宋时就设有税务所,被郁震宏老师考证为“浙江佛学第一村”的地方。去他家玩,拿出祖上的什物向我们炫耀,从包浆之厚实来证明朝代久远。我对古董一直寡味,且囊中羞涩,也就不被撩拨。

然而,也有一些村落,听名字似乎年湮世远,感觉着一走进村去,定然会遇到落魄秀才或者踢到一大堆陶罐瓦瓷。但实际一大圈转下来,除了见到新建的九曲桥,铁链子拦起的河边岸墩,水泥柱子伪装成的门楣以及新刷的广而告之和现代格局的民宿外,与历史的沧桑几乎无缘。息塘,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去处。

息塘,观其名就让人想入非非。屈大夫的名句想必大家都会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每到端午节,那些心怀戚戚之人就常以此为警世箴言,作多愁善感状。息字确实古老,始见于甲骨文和金文,本义指人之呼吸,又引申为繁殖、滋生,再引申指子女。甚至还指利钱,利息也,多少人赚了钱后想再接着赚钱的东西。息还是安宁的意思,取名息塘,更多的是乡人们想在此安静地生活、生息吧。

息塘偏隅南浔东南角,与嘉兴桐乡接壤,东北面与苏州吴江桃源镇也相距不远。因远离湖州中心地带,显得默默无闻。由于地处省市界,更受苏州和嘉兴的影响,息塘人说话多带桐乡音,也带点吴浓软语。乡人日常起居生活,更是与乌镇息息相关。息塘人有句口头禅:“出街咯”,实际并不是去南浔逛街,而是去乌镇赶集喝茶。

息塘历史上也没有如近在咫尺的辑里村,能出个当了宰相的温阁老,所以也显得名不见经传。我第一次听说息塘,是前几年桐乡乌镇的互联网大会,安保声势浩大。与乌镇仅一河之隔的余丰村附近有座石油库,就建在运河边上,直面乌镇。于是如临大敌,被派去现场踏勘,消除安全隐患。车子在村道上左拐右转,见到路牌写着息塘景区,始知桑林掩映处,还有这么一个悠闲的所在。

其实,息塘也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村庄由孟河埭古村落和莫家埭古村落组成,两村隔河相望。乡邻间走动,靠小船摆渡,木桥头原就是摆渡口,后改建成了石桥。现今,不远处的余丰村也合并到了息塘。成化《湖州府志》载:“息塘村俱在府城东南九十五里四十六都”,由此可见,息塘在明朝时已是初具规模。

因是西边有条雪荡河,“雪荡”“息塘”便派生于谐音相似。雪荡河来头甚大,乃湖州制丝业首选用水,与享誉世界的“辑里湖丝”关系密切。我在写《辑里湖丝辑里村》一文中已有交代,不再啰嗦。朱国祯说:“湖丝惟七里者尤佳,较常价每两必多一分。苏人入手即识,用织帽缎,紫光可监。”鉴于息塘与辑里的一脉相承,不用多考证,息塘制出的湖丝,肯定不亚于辑里湖丝。

植桑养蚕是老底子息塘人的劳作,这份劳作自是辛苦异常。蚕桑季节,乡人们在灶前供了菩萨,烧了香火,拜了蚕花娘娘。女人们扫了堂屋,换了新装、提笼采桑,全身心投入了进去。从育种到孵化,从初眠到二眠到三眠及至登簇上山结茧,家家户户便是挑灯夜战、忙里忙外。所谓“屋里蚕三眠,门前春过半”,就是蚕农家的真实写照。

息塘村人还驯养湖羊,因桑叶和蚕粪都是上好的羊饲料,属于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息塘村有关于金羊上岸给人带来福气的传说,便是乡人出于对收获的虔诚。乡下人忙于生计的安稳,无论是养蚕还是养羊,都盼着一个好收成。日子在期许里才来得稳实。孟浩然说:“山川祈雨毕,云物喜晴开”,农人的祈盼也就有了这样一份彰显。

前几年,因了蚕桑业和湖羊业的衰败,息塘人加大了养鱼业的发展,尤其养殖的温室甲鱼,把个好端端的村庄弄成了一片臭水沟。当然,这样的情形已是完全改观,如今的息塘,除了农桑,旅游业是一大亮点。息塘建有一座大型休闲农业综合体,取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作园名,那些没干过农活,喜欢文艺的小姐姐最是喜欢。

只是以古村落为噱头的息塘旅游业,却是难得见到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原先村里的庙桥、板凳桥都拆掉了,莫家埭的沈老伯说,息塘村里的庙文革时也被拆了,造了酿酒厂。以前庙里的菩萨很大,庙里的方丈是外来得道和尚,七十多岁,庙拆了后他就不知所踪。

村里的房子大部分是现代建筑,老房子难得一见,惟孟河埭留有一排百年以上的老屋,也是当了柴房。隔壁的潘家婆婆说:“我八十多岁了,我出生的时候房子已经在了,应该是有百年了。”这排老屋住的都是潘氏人家,不过并非大户,潘家婆婆说,以前潘家很穷,家里有八口人,吃晚饭都摆在外面,夏天,床就搭在外面道场上睡。不过,现在潘家好像发迹了,在南浔办了好几家厂。

息塘人于家族的传承似乎没多少讲究,我问潘家婆婆可有家谱,她说原先家家都有家堂,牌位上记有列祖列宗的名字,文革时都烧掉了,现在也没有人来记录。息塘人似乎于族系之渊源看得较淡,潘老伯说,家堂里记载的也就三四代祖先,分家了,前面的也就不去记了。

逸雅、淡泊是息塘村的本色,朴实、忠厚是息塘人的本分,乡人待人接物甚是热情。力佳早几年去过息塘,是随朋友参加本地女作家协会写作基地的挂牌仪式,她说,“在息塘看到了很美很感人的一部份,我称之为女人芳香的那一部份”,她述说的,应该就是息塘村人的那一份人文情怀吧。

(源自南太湖号夜读湖州,作者汪汪工作室,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