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着大学毕业后能体面赚钱,结果我错了!难道是我不够努力吗?

大嘴侃学习 2024-02-23 12:30:33

文|大嘴侃教育

背了一麻袋钞票,在学校里换回了一麻袋书,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把这一麻袋书卖出去,换回来的钱还买不起一条麻袋。

或许这正是无数大学生面对的现实!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知识改变命运”,于是我们努力学习,几乎掏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本想大学毕业后能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体面的赚钱,可大学毕业后却要面对无法就业的现实,这时候很多人告诉要脱掉身上的“长衫”,放下面子赚钱,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始终想不明白,如果大学毕业后从事一些初中生就能胜任的工作,读这么多年书的意义在哪里?如果大学毕业后,还要像父辈一样辛苦,何苦花费巨大读这么多年书?

培养一名大学生,几乎掏空一个普通家庭的钱包!

1998年,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先生提出建议:扩大大学教育是一个可以拉动内需的消费点,汤敏先生被视为“教育产业化”的提出者,也被外界称为“中国高校扩招之父”。

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教育产业化”这个概念。

“教育产业化”先从高等教育开始,全面扩招,收费上学,不包分配,自谋职业。一时间,大江南北真有把“大学”办成“大家都来学”的趋势,大家看看近些年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高考总成绩750分,180分以上就可以读高职高专,每一年有超千万大一新生,他们其中有多少人只是“教育产业化”中的韭菜?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

教育产业化导致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只顾眼前利益。

学校为了追求业绩,提高知名度,不断给学生施加压力,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布置大量的作业,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名校效应”助推学区房价格坐着火箭节节攀升,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上名校,买学区房,迁移户口,费尽心思,掏空家底。社会辅导机构炒作各种“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诱导家长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

很多人不赞成中考分流,说孩子还没定性,还看不出未来走向,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其实大家都错了!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早就在80%左右了,你去看看你们当地的民办高中,他们是如何录取学生的,只要家长肯花钱,哪怕没有达到建档线,他们照样能录取,无非三年后以社会青年身份参加高考。

这些民办高中是在献爱心吗?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赚钱!

初中成绩不好,读了三年民办高中,最后只能读个专科学校,在本科生、研究生遍地的当下,专科毕业还想“站着把钱赚了”,可能吗?

“教育产业化”带来的“盲目扩招”,大学生剧增,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长衫”应是腾飞的翅膀,而非枷锁!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无数大学生,因为毕业后找不心仪的工作,陷入了“孔乙己式困境”。他们从小学到大学,闯过了“中考分流”,又熬过了高考,整个家庭几乎倾注了全部家当,甚至还要借钱来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社会,却依然还要从事着父母一样收入微薄、辛苦劳作的工作,艰难地维系着生活。父母的希望是孩子通过学习文化改变命运,别走自己的路,如今兜兜转转却又回到了起点。

“人家北大博士还有送外卖的,我一本科生铺个砖怎么丢脸了?您还是改改旧思想,这年头,谁有钱谁才笑得欢。”小时候,是母亲不停地在她耳边念叨着“看看别人的孩子学习有多好”,如今反过来,是她用“看看别人的孩子赚钱有多多”来说服母亲投身“大把赚钱”的泥流中。——光明网《女子本科毕业当瓦匠月入2万,钱比面子重要》文章中的片段。

女子本科毕业当瓦匠月入2万,听起来好像是很励志的一件事,但是不禁要问,既然大学毕业以后还要干初中生就可以胜任的工作,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大家都希望进大厂、进体制,有一份光鲜的工作,成为一个“体面”的人。外卖、滴滴、进工厂,这些“不体面”的工作,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做。可是现实不尽如人意。“体面”的工作没有那么多,“不体面”的工作大家不愿去做。但生存的压力步步紧逼。当很多人还在体面与生活之间反复挣扎的时候,官媒报道大学生当瓦匠、送外卖,无非是要年轻人放下身段,脱掉“长衫”。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小丽,普通地方二本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到电子厂上班。小丽称,当初老师说努力读书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可现在却不得不被迫进厂谋生,作为一个农村大学生,难道自己不够努力吗?

大学生当外卖小哥、保安、服务员、保洁员、拉货、打螺丝,本没有什么,但是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脱下长衫的大学生去拉货可能就会成为“祥子”;脱下长衫的大学生去打工就可能成为“闰土”。他们努力一辈子,能摆脱了困境了吗?大学生可以脱下“长衫”,但是一定要让这些脱下“长衫”的大学生看到生活的希望,否则,读书的意义又在哪里?“长衫”应是腾飞的翅膀,而非枷锁!

0 阅读:0